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他倾尽所有只为留住乡愁为八栋老宅安新家,

他倾尽所有只为留住乡愁为八栋老宅安新家,

时间:2024-10-22 05:03:45

把一栋百年老宅一块瓦、一片砖、一根料地分拆掉,标上号,装上车,运到数百里外,照原样在另一个古村落里安上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一位叫李晓春的导游就这样一连替8栋老宅安了新家。

李晓春是在一座老宅里出生的,无论他走到哪里,老宅就是他永远的乡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古民居数量锐减,保护形势极其严峻。10多年来我国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括大量百年古宅。经常带队出游的李晓春目睹一栋栋老宅的背影,痛心不已,他决定倾其所有,为这些老宅安一个新家……

老宅是心中的念想

今年45岁的李晓春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南津关古镇的一栋四合院里,直到1988年外出上学才离开老宅。在李晓春的心中,老宅就是他的根,寄存了他美好的童年记忆。

据父亲说,四合院是爷爷的爷爷建造的。里面居住着四户人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屋后一大片树林,是李晓春童年最爱玩的去处。院子里住着一位张婶娘,她的肚子里装有很多故事。什么美猴王大闹天宫、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岳飞精忠报国等等,李晓春怎么也听不够。

成年后,李晓春走出老宅,在他乡漂泊打拼。他打过工,创过业,后来进入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成都分公司,成为一名导游。

从事导游工作久了,李晓春发现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爱游览那些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甚至有些游客还特意请李晓春带他们寻找那些古民居。台湾游客杜建年感慨地说:“摩天大楼从来都不能真正体现城市的美,只有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富有文化底蕴的建筑才能赋予城市温润的气息。”

2005年开始,南津关古镇开始拆迁改建,老宅也难逃历史的命运。在轰隆隆的挖土机的席卷下,青砖白瓦的四合院消失了,原先的一大片树林也没了。李晓春痛苦地蹲在那片承载他无数记忆的土地上。

这天晚上,李晓春和父亲坐在桌前翻开一本老相册,这里面记录了他们在老宅的生活场景。李晓春感慨道:“老宅的消失也带走了我童年和少年的印记。”父亲也叹了一口气:“现在很多老宅子人去楼空,陷入荒草之中,有时候,我真想做点什么,留个纪念,不然等我们老辈们走了,谁还知道老宅子以前的模样。”李晓春当即赞同:“城市大建设,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老宅子在消失,等孩子们长大了,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都不知道祖辈们是如何生活的。”

于是,李晓春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城镇化进程中岌岌可危的老房子上,想在它们倒塌前把它们买下,运送到自己家,然后再慢慢地重建。得知李晓春这一想法,有朋友开玩笑说:“老李,你想当地主?”他严肃地说:“老宅是我心中的牵挂。”

为百年老宅安个家

2007年3月,李晓春得知,远在剑阁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有一处清代道光年间的建筑。他立刻前往山村,开始第一次收购古宅的长路。

当李晓春停驻在这座老宅外时,他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这是一座历经百年风霜的木结构老宅,当年的主人是一位县太爷,宅子年久失修,早已荒弃,活生生被人锯了一面山墙,拆下的木料都被卖了。他当即决定把这栋老宅买下来,搬回家,好好修葺一新。2008年1月,他在温江区万春镇租了一块7亩左右的园子,准备将老宅安置在此处。

在收购老宅的过程中,李晓春却碰了钉子。这栋老宅竟涉及到8家人的产权,而且这8家人中有四五家人都外出打工,一时联系不上。但他没有放弃,跑了剑阁十几趟,一家一家地谈。2008年8月,终于办妥了收购手续。

接下来是老宅的拆除工程。李晓春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将宅子全部测绘标注好,每拆下一个部件,就要在上面标注好文字,所有被拆下的部件按编号顺序搬至山下装车,这些构件足足装了几十个大卡车才运回了温江。

李晓春请来了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有“四川古镇之父”之称的季富政。李晓春诚恳地说:“现在传统的古民居正在以让人心痛的速度消失,真希望能让那些侥幸存下来的古宅保留得更久。”季教授被打动了:“就冲着你这份坚持和对古建筑的热爱,我也要答应为你设计重建老宅。”

尽管季教授用了大半年时间进行设计,但实施起来依旧难坏了建筑工人。第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就是清洁和除白蚁。老宅拆下的木梁多是直径超过40厘米的野生柏木或是红松。清理时为了不伤到木料本身,不能用化学制剂,更不能用金属硬物来清理。工人只能用硬刷子一点点刷,直到最后露出木纹自然的肌理。

接下来更让人挠头的,是这些“零件”的配对。老房子结构复杂,每条梁上需要配什么样雕花的部件,都是有讲究的。但年轻的工人却没有扎实的古建筑知识。为此,李晓春又从当地请来了一位67岁的罗师傅。罗师傅和古建筑打过几十年交道,对这些老房子的结构烂熟于心。在他的指点下,工人们先将所有部件在地上拼装好,再立起来。一个一个木件,徒手组装,没有使用任何电动工具。

李晓春和工人们整整耗费了六个月的时间,2010年9月初,这座道光年间的老宅终于全部修复完工了。

中秋节这一天,李晓春带着五岁的儿子豆豆亲手制作了十多盏小橘灯,挂在老宅的廊檐下。他牵着儿子坐在月光下,说起了童年时的中秋节:那时老宅的庭院里总会摆上一个大圆桌子,各家都从家里做好几个菜端上来,二三十人围着桌子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喝酒吃饭,何其痛快……

留得住老宅才能记得住乡愁

李晓春修复了一座百年老宅的事情传开了,很多人闻讯而至。2011年2月的一天,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李晓春的老宅子前潸然泪下。老人祖籍温江,二十岁时远赴美国闯荡,五十年后回来,家乡全然改变,得知万春镇有老宅,慕名前来。老人握着李晓春的手,约定明年再来。李晓春感慨:落叶归根,故居承载了多少老人的情感寄托!

古老的宅子让很多中外游客惊喜。一位老先生对老宅子大加赞赏:“这些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有好处。”负责海外旅游的朋友王梅打电话给李晓春:“那个园子我发到朋友圈,好多海外朋友要我带他们来中国,今年国庆节,我带着他们来参观。”2016年9月底,李晓春的园子迎来了一群外国客人,李晓春的讲解令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为了搜罗古旧房子,李晓春还物色了一批有眼光也有精力的“线人”。2009年12月4日,李晓春得知位于金堂淮口乡下有一座清代的祠堂,他再次整装出发。这座清代的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很多老木头都溃烂得无法重新修复。为此,李晓春特意去了趟贵州的旧木交易市场,买回几吨老木头。

2010年5月,李晓春又收购了一栋明代的戏楼。戏楼屋梁中央有两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两侧还有凤首,惟妙惟肖。看着精美绝伦,但做起来着实不易。这种工艺叫堆塑,成都没几个人能做了,李晓春四处走访请来一位73岁的张师傅做的。为了这些老宅子,李晓春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财力。2009年,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老宅,李晓春把自己在成都市区的房子卖了,来到万春镇放置老宅的园子附近租了一所农舍定居下来,余下的钱又全部拿去投老宅子了。

温江区当地政府对李晓春“传承民俗文化,挖掘民间遗产”的做法很赞赏,2013年,将他的古宅修复项目作为旅游重点扶持项目。接下来陆陆续续七座老宅在这里等待重生。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春节,李晓春都是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度过的。

2017年2月14日,8座川派古建筑终于都在这里立起来了,它们构成了前院、后院和侧院。青砖白墙的旧式川派建筑群,县太爷的宅院、戏台、龙门、祠堂……一座座小楼错落有致,雕花窗、天井、水槽、老牌匾……一桌一椅,一琴一箫,透着古朴而悠远的韵味……

一座老房子承载着一家人、几代人的回忆。如何留住乡愁、保留和保护好优秀传统建筑、传承地域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文章。李晓春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建设民族文化的事业中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