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金属锻錾,錾的是文化

金属锻錾,錾的是文化

时间:2024-11-08 03:56:43

传承人石雷金属锻錾属于宫廷技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着眼望去,可谓历尽沧桑却经久不衰。在时代的变迁下,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不忘初心,用双手的力量将锻錾工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使之成为北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

錾刻工艺是金属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对金属进行手工加工,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石醒非作为金属锻錾技艺的第一代传人,创办了北京市金属工艺品厂。此厂起初是以錾刻火锅为主,例如东来顺的铜锅,在20世纪50年代间,私人没有购买金属材质品的权利,只有工艺品厂有资格,从此,厂子因大量出口火锅而得名。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品厂不断地成熟,培养出无数杰出的工匠,錾刻的产品种类也更加丰富,小到金银首饰,大到装饰品,前后承接了数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加工,如人民大会堂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等等。可以说,凡是与金属錾刻相关的事物,都与金属工艺品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錾刻的人少之又少,知道锻錾工艺的人更是屈指可数,逐渐的,这项宫廷工艺便成为了西城区唯一一项企业传承的非遗项目。

石雷,一个看似普通的“80后”小伙,肩上却担负着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初见石雷,是在市区的一条胡同内,在他的带领下,我走进了一座老北京式四合院,穿过走廊是一个小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纯银锻錾镶嵌隆福彭寿,它精湛的工艺以及宏伟的气势简直让我这个外行目瞪口呆,难以置信这是靠纯手工制作完成。通过氧化的程度可以看出,这件精品已有多年的历史。石雷告诉我,这件作品算得上是镇店之宝,是由第一代传人石醒非大师所制。当我还在为匠人高超的技艺赞叹时,石雷又向我介绍了一把手工锻錾茶壶,壶面上錾刻的牡丹花栩栩如生,行云流水的线条下显出一丝古朴典雅之感,我一眼就相中了这把壶,想着买来送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再一看价格,比我的月薪都多,立马打消了当时的念头!

我随着石雷的引领走出了展厅,瞬间一抹沉稳的金属色调吸引了我的目光,外表虽是一个老北京四合院,但院内的栅栏,屋内的茶桌,各色工艺品的摆设,更像是一个儒雅的文人聚集之地。来之前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充满着嘈杂声的锻錾制作基地,原来,为了保证市区的安宁,生产加工基地设在河北省涿州市,名为“金艺坊”,并在昌平区沙河镇兴建了文化产业园区。而这个四合院,仅是作为工匠们的学术交流之地。

我走进一间光线较暗的屋子,与石雷相对而坐,喝着茶惬意地聊着天。他告诉我,他是在1999年进入北京市金属工艺品厂,学习了3年的文物复制。偶然一次机会,他为孟德仁大师复制了一座观音像,并得到了孟大师的赏识,正是这座观音像连接了这对师徒的缘分,使石雷正式拜师于金属锻錾工艺第三代传人孟德仁大师的门下。石雷回忆说:“当时并不清楚锻錾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想既然要学就好好学,学出个门道来。当时与我一起学徒的学员中,我是唯一一个踏踏实实跟着师傅学了3年的。这要感谢我之前学习文物复制的那段时间,磨炼了自己的耐性,才有了后来这3年的踏实。”正因为石雷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才使这项宫廷工艺从此有了新的传人。

光听口头讲述,还是不能满足我对錾刻工艺的好奇心,石雷似乎看出了我的意图。随手拿来一小块铜片,上边附着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个“福”字,石雷边说边演示錾刻过程,让我一饱眼福。原来那些优美的图案,细腻的线条,全部都是用錾刀和锤子一下下锤击而成,图案成型后再逐步调整细节,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预想的审美效果。我心想,单纯錾刻一个字就这么难,可见做好一把壶有多不容易了,果然一分钱一分货,恍然明白了刚刚展厅的茶壶为何如此昂贵了,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工匠付出时间和精力。匠人们用一把錾刀、一把锤子,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付诸金属之上,这也正是匠人心中的精神追求。可谓精雕细琢,方见匠心。每一个作品的背后都承载着匠人们的努力和汗水在当今的时代中,愈来愈多的机械化工艺品、仿造品浮出水面,成了人们选择的宠儿,可悲的是真正有着历史价值的纯手工工艺品却成了非遗保护的项目。石雷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可谓任重而道远。他不仅要想着如何将锻錾工艺传承下去,还要思考怎样使这门工艺进入百姓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拥有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晶。懒散的社会环境导致鲜有人再想着靠手艺谋生,用石雷的话说,手艺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其次要保证有稳定的收入。相同的收入,做手工艺的要比别的工作辛苦得多,并且做錾刻这行不仅耗时耗力,还要长期承受很大的噪音、长期保持好的眼力,这就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錾刻技术也开始出现濒危局面。不像以前的工匠,不学手艺就难以养家糊口,几十年过去,这门技艺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可能年纪大了再看自己的作品,是一种纯精神境界的享受。

石雷说:“现在不仅学技艺的人少了,连知道錾刻工艺的都没几个了,有时候拿出一幅铜画讲解,很多人会说‘还有这东西呢?’每当这时我心里很不舒服。錾刻起码是一项宫廷工艺,很少能传到民间,可现在却没人能够重视起来,更别说特意来学了。总而言之,还是宣传力度不够,如果像景泰蓝一样,提高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完全不用担心传承困难的问题。”说到这,我想起了锻錾茶壶,与之相符的应该是日本的铸铁壶,日本注重茶道,而用铸铁壶煮出的水口感甘甜,再用来泡茶更是如虎添翼,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他们本土家喻户晓的一种器具,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追捧。可作为中国人,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属于我们本民族的锻錾茶壶,甚至在强大的互联网上竟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这对金属锻錾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阻碍。石雷与师傅孟德仁

錾刻成品

学生们向石雷老师认真学习錾刻在对传承的担忧之际,他也怀有一丝欣慰,目前跟着他学徒的学员中仍有一部分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作品,石雷拿着学生的作品称赞不绝,眼神中也看到了传承的希望,起码在他的努力下,锻錾还不会断代。

目前,非遗进校园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种非遗手工艺走近中小学生,这对非遗走进生活是个非常好的尝试。从学生抓起,即便不会人人热爱,起码能够了解到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属锻錾也加入到进校园活动中,但不同于其他手工制作,錾刻用到的工具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让学生体验时要提前考虑到诸多因素,石雷每次都会拿最小、安全系数最高的工具让学生们制作。在制作中他们会领悟,如何在金属上刻出美丽的图案。

中国的传统工艺有着千百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到今天,历尽沧桑,这些珍贵的文化应该被重视、被弘扬,而不是戴上非遗的头衔将其封存。一代代的传人将宫廷文化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被誉为金属锻錾第一人的孟德仁大师,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部用在了锻錾工艺上,如今虽年事已高,听力也因常年制作铜器而逐渐削弱,但还经常为石雷指点迷津,传授经验。不仅是他,各个行业的匠人们都甘愿将自己全部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只为让传统文化保留最初的样子,让科技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保有一丝带有文化内涵的传统事物,让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在新时代有一席生存、发展之地,是所有匠人的毕生心愿。金属锻錾,錾的是文化,更是匠人们的光辉!

(编辑·刘颖)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