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目前,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450多处,其中国家级17处、省级45处。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深厚的文化艺术
天水书画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近年出土的文物证明天水境内的大地湾人早在8000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在彩陶上刻划有类似文字雏形的符号。这些刻划符号与国内其他地区发现的彩陶刻划符号共同成为我国文字的源头。同时大地湾遗址的地画,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绘画作品。
西周到春秋时期,秦人在天水的土地上不断成长,其地位由附庸而升为大夫,再升为诸侯,其间以天水为都邑近400年之久。到公元前762年秦文公由天水举族东迁关中时,秦国已成为北方的强国。他们在这里生产生活,冶铜造器,留下了数目巨大的钟鼎彝器及其他带有文字的物品,其中西周时绵国(据考在天水境内)牙牌刻辞反映了其与殷商甲骨文之间的源流与变化。“不其簋”为春秋早期重器,其铭文不容忽视。春秋中期的秦公簋铭文是金文中的艺术瑰宝,其结体整饬严谨,笔法在微曲中求劲健,在圆转中出刚狠,处处体现着一种自矜自信的强悍雄风。这种风格对后来的石鼓文有着很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天水放马滩秦简是篆书隶变的重要实物,该批秦简书写于秦始皇八年(前239),于1986年出土,共640枚,其风格特征主要有,在快速书写横画时自然形成的起笔重驻,收笔轻提是汉隶“蚕头燕尾”的雏形。其书率意而就,时见草法,也可以说是草书的源头。因此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西汉纸质地图,为现存最早的纸张实物,其价值弥足珍贵。另外还有与秦简同时代的木板地图,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实物,毛笔及笔套亦为世界最早。
书写于汉代的“甘谷汉简”具有成熟典雅的汉隶风格。天水人赵壹的《非草书》是现存最早的书法理论名篇。天水境内现张家川县的汉代摩崖石刻,成书于东汉恒帝和平元年(150),记载关陇古道修筑事,其书端正庄严少波磔,书风非常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