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有密不可.."/>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明清时期台湾文人画的主流化

明清时期台湾文人画的主流化

时间:2024-11-07 11:30:58


    □陈明

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考古发掘的成果表明,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大陆沿海居民进入台湾地区繁衍生息,此后,两岸的交流一直不曾中断,这是台湾史前美术与闽粤史前美术特征相似的最主要原因。台湾的早期美术发展极其缓慢,直到17世纪还保留着史前文化的痕迹。16世纪末,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入侵台湾,随之带来了西洋美术,在台南等地留下了具有西洋风情的建筑和雕塑。明清以后,台湾的政治、文化格局延续着中国传统社会的规范,中原文化的影响愈来愈强烈,传统书画作为上层社会的娱乐形式占据主流地位,民间美术因靠近闽粤地区,带有明显的闽南和粤南风情。鸦片战争之后,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中原文化为主体的一元结构被打破,台湾的美术开始走向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融和型道路。

荷兰、西班牙人被驱除后,郑成功等人在台湾开创了文人艺术的新局面。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不仅带去大批明朝军民,其中包括很多不愿归顺清政府的文人士大夫,也带去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大大提高了台湾社会崇尚文化的风气”①。此时所崇尚的文化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明郑时期,渡海来台的汉人主要是郑成功带领的一批晚明文武官员和士兵,此外还有一些平民及家属,其中包括不少文人学士,如王忠孝、辜朝荐、沈佺期、郭贞一、李茂春以及较早来台的沈光文等,“他们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并以传统诗文的形式,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②。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着手将大陆的政治制度和文教制度移植到台湾,利用制度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在台湾传播开来,大陆文人雅士所喜爱的诗书特别是书法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早期的台湾书法作品主要是留存于金门、澎湖、马祖的碑刻以及明郑时期名宦宿儒的手迹中。在整个明朝时期,留存于台湾的碑刻不下于30件。马祖大王宫廊外壁的《大王宫捐题碑记》可能是现存台湾最早的碑文。因碑文中有“中统钞”的字样,因而被推测为元朝中统元年的遗存③。位于文台宝塔附近的《虚江啸卧》石刻碑文是嘉庆十六年(1537)守卫金门的明朝官员俞大猷(号虚江)所刻写,字体浑厚质朴,颇有魏碑遗风。万历三年(1575)由赵有开镌刻的“观海”二字也位于文台宝塔附近,字体圆满,结构紧凑,姿态潇洒,不愧是一件优秀的碑刻作品。金门海印寺的《海山第一》出自明朝兵部尚书卢若腾(1598-1663)之手,字体端正,用笔浑圆,跌宕有致,挺拔疏朗。此外,还有嵌置在天后宫的《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碑刻精品。碑文镌刻于万历三十年(1604)至天启四年之间(1624),为纪念沈有容在1604年不战而退却荷兰殖民者的事迹而建。全文用楷书刻成,端正稳健,气度不凡,近于馆阁体。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