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让世界听清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新足音

让世界听清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新足音

时间:2024-11-06 08:59:49

编者按:本期就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话题,选取中外媒体相关报道进行剖析,探讨了在新的国际舆论环境下,如何向外界传递中国改革开放的声音,从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外主流媒体从年初就开始大篇幅报道,关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突出改革开放既深刻改变中国,也深刻影响世界的进程。将宏大叙事和人物故事相结合,选取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以小见大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是中外媒体在表达方式上的共通之处。笔者选取今年前五个月中外媒体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有代表性的报道进行分析,探讨面对新的国际舆论环境,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势力抬头的外部压力下,外宣媒体该如何有效沟通中外,讲述中国道路与世界的兼容性,如何传递中国改革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窗口这个中心议题,让世界真正听到并听清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足音。

积极报道抢眼的成就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刊登《更高、更远、更快,中国》一文,从数据解读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斐然成就,文章指出,中国通过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个可以参照的范本。

奥地利《趋势》杂志网站刊登题为《中国:龙的世纪》的文章称,1978年改革开放后,迎来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崛起,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文章还提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了东欧国家没有做到的事情,是因为中国允许原有的国有机构与相对活跃的私人活动并存,坚持中国共产党为唯一的领导权威。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发表文章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提供了更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模式的灵活与“华盛顿共识”的死板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利益》双月刊网站刊文列出了中国成功的十条经验可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借鉴,包括先从小农和乡村地区入手,大力投资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一个致力于包容发展的称职政府,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先试行新政策,再逐步推行改革,利用金融市场促进发展和稳定,提倡自力更生。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刊文说,从前,全球化意味着中国从西方理念中得到启发……许多迹象显示,“中国世纪”现在真的开始了。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在题为《中国,创新之龙》的文章中说,自1978年邓小平启动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整体经济发展方面,过去40年中国转型的步伐是空前的。中国GDP年均增长近10%。中国在数字支付、共享经济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超越西方。

纵览这些外媒的报道不难看出,外媒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报道并没有囿于中国经济指标数字的提升,而是更多关注中国提供的发展理念和经济治理思路,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和启示。尽管立场不同,但外媒也意识到中国用40年时间,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的发展成就来源于对外开放,也通过对外开放惠及全球。“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资本”为诸多国家增添了发展活力。

讲述普通人的故事

外媒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报道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中国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变化来展现。法国《回声报》一篇题为《中国农民靠电商致富》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在一个晴朗的冬日,村妇们将红薯片、白萝卜丝和芋头条摆在席子上。这些晒干之后就可以做成北山知名特产——烧饼。在这个位于浙江丽水的村子,2300名村民很长时间以来的主要收入都是靠卖烧饼获得的。但北山在与中国强力推进的现代化久久脱节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革命,一场数字革命。”文章通过这个普通乡村的农民们通过淘宝开店成为企业家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现中国电商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精准扶贫的主题。

日本《读卖新闻》从年初推出系列报道,刊登一组盘点中国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才战略等方面的稿件,通过一个个人物故事讲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这些普通人包括上海浦东的年轻海归创业者,杭州开网店直播的网红,利用智能手机的视频功能实现远程出庭的深圳律师,以他们的生活轨迹反映改革开放让当代中国产生巨变。

这些小切口的文章很值得我们对外报道借鉴。我们的对外报道在向国际社会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宣示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政策主张时,一定要从人的故事入手,小切口展示大情怀。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故事,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大地上更不乏沧海桑田巨大变革的生动精彩故事,关键需要敢讲、能讲、会讲、善讲的人和方法。作为当代新闻人就要成为当代中国故事责无旁贷的讲述者、传播者。

在呈现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道中,报道普通人的故事也是外宣媒体的报道重点。新华社对外部通过组织报道小分队,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推出一批鲜活生动、内容扎实、贴近海外兴趣的稿件,从乡村到城市,从企业到学校,利用不同角度折射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此外,对外部还采访了一组在华外国人,结合个人经历谈他们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的机遇。

突出中国的特色

新加坡《海峡时报》在题为《为中国改革40年干杯》的文章中说,在邓小平使中国走上新方向40年之后,中国仍在继续开足马力前进。如今,作为国际舞台上的巨人,它需要更加注意自身行为的影响。中国现在的任务是要让世界相信,他的意图完全是善意的,他所做的只不过是任何一个对本国人民安全和福祉负有强烈责任感的国家都会做的事情。让我们为一个负责任而谦逊慷慨的中国干杯。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在题为《如果中国避开陷阱,将让西方颤抖》的文章中说,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旨在让自己能够融入全球化。这为数亿中国人加入世界劳动力大军打开了大门。这一事实带来了巨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西方失去了一些工作岗位(几乎所有常规低端岗位)。近几十年来,这些就业机会不断流向亚洲,帮助中国等国摆脱贫困,并让它们逐渐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目前,以轻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北京现在正试图沿着日本或韩国的脚步,转型成在技术上领先的经济体。这对西方来说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威胁”,而这一次受到威胁的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和高技术产业。

这两篇文章让我们意识到,在报道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时,如何将中国道路与世界有效对接,有针对性地澄清疑虑,明辨是非,回击抹黑,提升国际话语权,是一个重要命题。要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改革开放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主张,可以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不是让西方受到威胁,感到害怕。

如何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契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和中国人的良好国际形象,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外传播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宣传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有效引导海外受众客观、全面、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进步。

首先,要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和水平。善于把理念转化为议题,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引领国际社会凝聚广泛共识;善于把握契机设置议题,用好习主席出访、高层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契机,更好塑造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良好形象。

其次,融通话语表述、赢得国际认同。选取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通过以小见大或借嘴发声等方式,讲述励精图治的人民奋斗故事,接力探索的民族复兴故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事以及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故事,让世界能够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

此外,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展现真实中国。对外传播不仅要讲述中国发展的成就,还要直面中国发展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中国为此做出的努力,让海外受众看到一个真诚的中国,一个发展的中国,一个更全面的中国。

责编:谭震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