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专业群;应用型;跨境电商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普众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也逐渐从盲目“攀高”转向“接地气”。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实践环境的缺失或不足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阻碍。校企互动实训平台是提升大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及复合能力,激发其开拓创新精神的有效路径,平台建设在经管类应用型专业群基础上,专业共享,而平台建设能把各专业老师资源对接、企业资源与校方实训平台对接,将社会需求的动态对接和同步,经管类专业在国际新形势下已经开始不适应新的变化,无论从贸易关系、新技术运用、新商业模式出现等,都要求各专业能形成动态、互动、立体的培养模式,重视应用性、前瞻性和开放性。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速度之快,发展的前景之好,跨境电商专业需要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这三个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1、建设应用型专业群校企互动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1.1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共有1000余所本科院校,能够进行知识创新和从事高科技研究开发的只是少数研究型大学,大多数高校都是本科基础教育,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线的技术、经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点对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
1.2从学生层面看,应用型人才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实训平台的建设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习兴趣
跨境电商产业是一个近十年才发展起来,主要因为传统外贸的订单碎片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快递性价比上升,然而跨境电商产业是需要多学科基础知识,比如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与商务英语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在实践环节中验证、完善、提高,各专业知识要实现无缝对接,但很多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实训平台,导致这些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商务类毕业生被拒之门外。而跨境校企实训平台的建设,搭建了实践与理论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提升了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1.3传统优势专业需要创新与改革,赋予新的生命
浙江树人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应用经济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跨境电商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实训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保持优势学科的活力及竞争力。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是应用实践很强的专业,实训平台的建设能大大提升专业与行业的融合度。
1.4从企业层面看,校企实训平台的建设可缩短人才的培训周期和成本
探索动态的、与社会互动并对接的培养方式,建立起理论与实践、校园与企业之间的互通立交平台,是我国高等院校迎合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新的要求的积极态度。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强调与真实社会实践环境的对接,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是经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双重培养的结果,甚至毕业后有能力自主创业,有赖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浸润。
2、校企跨境电商实训平台现状分析
研究还发现,跨境电商企业最急需的人才中,要有一定技巧和实战训练的中级人才占到了68.4%。而在人才培养上,企业自己培训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培训的分别占60.2%和54.9%,通过大学培养的只占到了7.5%。基于这个现状,各所高校都一直本着“产业服务教育,教育反哺产业”的思路,以开展产教融合项目为契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校企的深度融合。国内很多高校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构建和强化,也在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种模式,比如专业实验室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流程仿真等,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及合作广度和深度有限,缺乏实践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和互相启发的过程。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较为清晰,但如何构建全方位的实训平台,使“应用型”具有本土化、与时俱进、动态、联动的特性,并使之形成标准操作规范,在实践中鲜有成功案例可循。学校只有助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解决跨境电商教学实训环境缺乏,传统跨境电商实训系统和真实平台之间差别较大、平台变化和规则不能有效同步等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跨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跨境电商专业群校企互动实训平台建设分析建议
3.1通过校企互动、校企联动,达到资源与信息共享,教师是跨境电商教学第一线施教者,然而跨境电商是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的一个新分支产业,教师基本是从计算机、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专业转过来的,实践与实操能力欠缺,只有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的交流与接触,使教师掌握业界动态,开拓思路和视野,提升其实践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3.2建立实训平台“计划、执行、效果评估、改进”完整的流程,通过全方位、多层面的实践活动和项目构建与社会发展高度接轨的实战环节,并形成动态化、系统化的实训平台建设评价及管理流程。
3.3校企互动实训平台是一个系统、全方位的实训平台,将主要着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训路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具有开放性与动态性,本科院校与企业需保持紧密的接触与互动,信息共享,探索具有实战价值的实训模式,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学校将在多方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跨境电商新态势、企业需求,在基于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训平台。实践实训平台是一个企业化运作的的实习基地,企业业师、校园导师、同学共同实践实训的平台。为此,应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需要更多实践机会的环节,如岗位配置、绩效考核、团队管理、供应链协调、创新应用等,探索实现综合演练的实训模式,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发现理论教学中知识的短板和不足。
2)结合学生累积的理论知识,构建阶梯式实训模式。学生在四年的学制中,知识累积有一个过程。如何提供学生与其知识累积相匹配的实践环境,设计并形成方案,是实训平台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在实训模式的设计上,低年级段以参加各类竞赛为主要形式,如省职业规划大赛、省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省挑战杯比赛等,带电子商务社、淘宝社等积极分子到各类跨境电商企业进行感知认识,并与企业沟通,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各大电商节的活动与工作,既解决了企业节日性的人才短缺问题,又能让同学短期进行企业认知工作;中年级段以实践实训辅助工作为主,将同学们分到各个跨境电商团队或工作室,配合高年级的同学,以老带新、阶梯培养、轮岗学习,同时经常办一些跨境电商专题讨论会,高年级段以校企合作平台为基础,深化跨境电商实训内容,鼓励学生团队成立工作室与创业公司、直接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相关岗位进行半入职工作,提前对真实的公司运作、公司管理、行业发展有深层次的理解,为学生毕业的创业及就业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平台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全程、长期跟踪指导。
3)强化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的分析与研究,建立讨论交流制度。跨境电商的实操性强、多平台运作、规则变化快、产品更新周期短等,这一切都要求跨境电商教师必须在跨境电商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要训练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与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学过程必须是真实跨境电商环境中进行,教学过程必须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没有标准,只有创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企业加强实战分析与交流,建立讨论交流制度。每年要安排老师有一定时间到企业挂职,同时也要聘请企业一线业师到课堂中来,行业内最新的动态或发布新的规章时,教师要实时跟进,通过各种渠道对新的内容第一时间消化吸收,把研究成果在实训平台与企业中进行验证。
4)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与联动,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为增强师生对新形势下商务类实务的了解,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鼓励教师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跨境电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加入学校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尝试实战训练;鼓励学生进入电商企业,了解跨境电商流程,掌握业内动态;引进电商、物流企业入驻校园,学生参与运作;引入业师辅导与培训,为学生在实操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答疑。
5)对实训平台的建设进行闭环管理。实践模式需随形势的变化而赋予其时代的特征,迎合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对实训平台的建设与运作中,要建立起从方案设计、执行实施、效果评估到持续改进的管理流程,因此实训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开放与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企业以开放的态度,建立立交桥式的联系,拓展思路,对实训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新的模式,进行持续的完善与改进。
跨境电商行业起步到现在才十多年,国家各级政府都大力扶持跨境电商行业,传统外贸及电子商务企业都渗透到跨境电商行业里,每年跨境电商交易量递增迅猛,各类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旺盛,各经管专业都有校企跨境电商平台的需求,这要求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平台,实现专业群共享资源,各专业必须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与优秀师资,利用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平台,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训,从社团入手,各级大学生竞赛为突破口,利用梯队培养,充分运用工作室与在校创业公司平台,实现学生的轮岗实训,同时,教师与企业的人才流动,解决双方的痛点,并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实训教材编写工作。通过相关专业群的所有老师与企业业师共同努力,才能快速有效地储备和培养应用型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博韬,刘仲全,王攀娜.经管类跨专业实践仿真教学平台建设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1):150-152
[2]肖旭,跨境电商实务[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47
[3]孙锦礼.经管类应用型本科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2016:128-130
作者简介:
苗森,浙江树人大学,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黄秋波,浙江树人大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物流;
何铭强,浙江树人大学,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商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