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基于BB平台的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BB平台的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4-11-06 01:35:40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以BB平台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资源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关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BB平台为支撑,结合高职课程特点,探索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前学习、课中知识消化和课后的提升与反思三个部分,该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BB平台;信息技术;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优质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2016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调:“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要坚持融合创新。要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可见,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相融合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末,国外学者就开始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价值。美国学者戴维H.乔纳森(D·H·Jonassen)(2002)对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因素展开了全面的分析,认为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的经验总结、知识架构、主动性学习、知识探索、互助性学习等方面的提高。2005年美国学者迈克尔·莫伦达(MichaelMolenda)最早提出教育技术“一句话”的新定义,并于2008年与贾纳斯泽斯基(Januszewski)合著出版了《教育技术:注释定义》,对新定义中每一个元素的内涵逐一进行了诠释。指出教育技术是依靠、运用、监管符合的资源和技术环节进而推动绩效以及学习的进步。卢蒂文(LudivineMartin)和戴维(DavidRoldan)(2008)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进行了研究,他们站在用户的角度对网络教学平台展开了评价[1]。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纷纷开始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相关问题。何克抗(2009)以基础教育在信息化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为出发点,深入比较分析了“西方学者对策”和“中国学者对策”[2]。白丽媛,沈洪(2015)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iTT教学模式等理论为指导,以BB平台为支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外学习、注重交流反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3]。安富海(2018)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应该集中在学生发展这一本质性要素上,通过聚合和推送优质课程资源、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分析、创建智慧化环境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4]。

综上,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研究多偏向于理论,对于网络平台技术研究相对较少;关于中小学等基础教育研究多,对高职教育研究少。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文选用BB教学平台,并结合高职课程,探索适合高职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

1、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关于“学习的含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关于“学习的方法”,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构成。

1.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之后,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以数字的形式对该理论进行了具体阐释。该理论将学习分划为被动学习(听讲、阅读、试听、演示)和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两种,经过研究,得出结论是被动的听讲也就是教学最常用到的方式“讲授”是学习效果最低的方式,两周后学习者的平均学习保持率仅为5%,而主动的讨论、实践等学习方式,两周后学习者的平均学习保持率在50%以上。可见,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程度越高,获取知识的成效越好。

1.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强调对学习者的关注、接纳和尊重,即教师应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和学习过程、接纳学习者的情感表现和价值观念、尊重学习者的态度及意见。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4BB网络教学平台

BB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在1997年开发的在线教学平台。BB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实时互动、电子白板、屏幕广播和文件交互等功能为一体的在线课程开发工具。该平台主要有内容学习、考核管理、在线交流和系统管理等四大功能模块。一方面教师可以把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学习资源上传到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该系统还能实现作业提交、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引入BB平台。2015年9月开始,笔者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外贸跟单实务》课程尝试利用BB平台开展网络教学。经过三年的课程建设,在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2、基于BB平台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技术上,结合高职项目式教学特点,构建出适合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型,如下图1所示。

2.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1)教师创建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按照教学目标,在BB平台的内容学习模块上传学习资料,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新闻等资料链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其中教学视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8分钟,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当增加视频的互动性等元素,以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度。学习任务以BB平台公告的形式发出,并开启平台追踪统计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针对学习资料制定课前测验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在每次课前预习后要针对性的进行测验。测验的形式可以多种,包括在Wiki资源共享区发布对概念或定义的理解;针对教师在讨论版开辟的“课前学习”话题讨论,提出个人观点;适量的选择题、判断题等小测验;在博客板块发表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3)平台交流学习反馈

教师课前登陆BB平台,及时获取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通过查看学生在Wiki资源共享区的发表情况,了解学生对某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查看成绩中心显示的成绩,把握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了解情况;通过统计整理学生在讨论版或博客等的发言,知晓学生的兴趣点或疑惑点。教师上述信息的整理,从而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2.2课中知识消化阶段

1)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

课堂活动研究的问题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根据BB平台的课前学习情况提出研究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创设“情境”,解决项目提出的问题。

2)教师创建适时的学习环境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适时创建相应的学习环境。针对需要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创建独立研究问题的环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实现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其知识体系。针对需要协作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创设探究式环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等进行分组,每小组规模控制在3-8人。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这一环节教师需要观察小组活动并加以辅导,促进小组任务的顺利完成。

3)学生成果展示与交流

教师搭建平台,将个人独立解决问题或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可以采用个人演讲型、小组比赛型等方式。成果评价可以采用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助于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小组能力的提升。

2.3课后反思提高阶段

课后反思与提高阶段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融入综合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借助BB平台的“课程管理”功能,实现对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各教学模块的浏览点击率、成绩分布情况的掌握,从而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进行导向性调整。当然,教师还应依据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学生各项表现,对学生予以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针对性的改进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提升。

3、结语

信息技术与高职课堂的融合使教学过程的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主体的模式转变,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与新体验。这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BB平台为媒介的教、学、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学生能自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反思,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创新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MartinL,MartínezDR,RevillaO,etal.Usabilityine-LearningPlatforms:heuristicscomparisonbetweenMoodle.SakaianddotLRN[J].2008.

[2]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7-16.

[3]白丽媛,沈洪.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4]安富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路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112-116.

作者简介:

戴庆玲,硕士研究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实务。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