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麟毛荷王.."/>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视频资源类型对学习者在线学习体验的实证研究*

视频资源类型对学习者在线学习体验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4-11-06 01:13:01


    □马秀麟毛荷王翠霞

【摘要】

视频资源已经成为翻转课堂、MOOC教学等在线学习活动的重要支撑。然而,在视频资源支持下的在线学习活动真的发生了吗?本文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调研了学习者使用各种类型视频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之后的个人体验;其次借助从北师大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平台收集的第一手客观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视频资源对具体学习内容的适应性;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对视频资源建设和资源组织策略等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视频资源类型;个人体验;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6)04—0032—08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1.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基于大量视频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已成为“翻转课堂”“MOOC教学”等的重要支持手段。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对视频资源的应用方式和视频资源对学习效果产生的最终影响却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学习者反映:对基于在线学习环境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总觉得不够扎实[1];通过网络教育获得学历和学位的毕业生在参与招聘或职位竞争时,也常常遭受能力方面的质疑。那么,基于视频资源开展的在线学习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为此,笔者带领教学团队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2.研究问题

尽管很多学者都高度认可基于信息环境的在线学习对个体实现知识建构有重要价值。然而,为什么很多基于在线学习环境(主要是教学视频资源)完成阶段性学习的学习者却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自信呢?为什么很多在线学习者总是自我感觉“知识体系不完整、知识碎片化很严重”呢?[2]在线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带着这些疑惑,笔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1)基于视频资源的在线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在学习效果方面到底有什么不同?

(2)不同类别的视频资源是否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3)哪种类型的视频资源更适合学习者开展在线学习活动?

(4)如何解决微视频(微课)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碎片化”“体系性不够”的问题?

3.研究现状

教育部在2000年起草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学资源建设势在必行。同时,还对教学资源建设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和文献资料[3]。

教学视频资源作为媒体素材的一种,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助力下,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视频集声音与图像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地显示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等功能。随着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频录制,而是更关注教学视频的设计,使视频资源不断向“短、快、精”的方向发展。尽管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教学视频资源进行准确的分类,但从教学视频资源的录制方式和视频资源的播放时长等因素看,视频资源常常被分为“课堂教学录像”“三分屏视频”和“微视频”三种形式。

以“课堂教学录像”“三分屏视频”和“微视频”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上搜索,共搜到从2010年至今的102篇文献。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在2010年至2012年间,我国学者对课堂教学录像一直保持持续关注,但自2013年起,有关课堂教学录像研究的文献数量迅速下降,而以微视频为基础开展的教学研究则发展迅猛。

纵观上述研究,多数学者把研究视角聚焦于教学设计环节,或者以思辨的方式探索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和微视频教学的特色,缺乏从学习者的视角探索各类视频资源对自主学习实际效果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流程的设计

思辨的方式不能论证各类视频资源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水平,只有基于一线学习者的个体体验并借助其实际应用状况的客观数据,才能较为科学地论证“学习者是如何应用视频资源的?视频资源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为学习者实现知识建构提供支持的?”等问题。为此,本研究制定了以下操作流程:首先,借助3种不同的渠道获得第一手数据,其方法是:①借助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取学习者对各类视频资源支撑自己学习活动的主观体验;②基于北师大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服务平台,跟踪学习者使用教学视频的情况,直接获得客观数据;③采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业作品,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客观数据。其次,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探索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基于前述研究结论,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开展第二轮的持续研究,并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以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相关概念的界定

(1)对教学视频类型的界定

教学视频资源既可以用于为学生示范讲解,作为学习支持的重要手段,也可以服务于研究者做教研分析或一线教师做教学反思[4]。本研究主要关注前者,即面向学习者、以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为目标的各类视频资源,通常是以讲解知识、演示实验步骤或讲解设备使用技巧为设计目标的。

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教学视频资源进行准确的分类,但从教学视频资源的录制方式和视频资源的播放时长等因素看,视频资源常常被大致分为“课堂教学录像”“三分屏视频”和“微视频”3种形式。①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又称为教学实况录像,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师教学过程用摄像机直接拍摄下来。这种视频既可以在其他课堂上重播,直接代替教师服务于其他班级的教学活动,也可以用于教学研究,分析教师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②三分屏视频也是一种直接录制授课过程的视频,通常把屏幕分成三个区域,左上角的小区域显示教师个体的面部视频信息,主要目的是显示教师的面部表情;中部区域显示授课内容或内容要点,通常以PPT幻灯片或者Word文档的形式出现;左下角的区域显示讲义的纲要,以便学生点击相应的标题来控制视频的播放或跳转。③微视频是指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短片,教学微视频通常面向一个小的知识点或者教学案例,蕴含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意义,是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片段[5]。

尽管人们常常把教学视频划分为上述3种类型,但它们不是处于同一层面上的概念。前两种类型是指视频的录制和组织方式,而后一种类型则主要考虑了播放时长。为便于研究,对于教学实践中的常用微视频应该重新分类。一方面,从播放时长看,可以把教学视频分为两类,即与课堂时长相当的大视频(时长在45分钟左右)和播放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另一方面,从视频的录制和组织方式来分,可以分为3种类型:其一,课堂实况录像,即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其二,三分屏视频;其三,面向知识点或教学案例的视频片段。在第一种视频中,教师是视频中的主角,在视频中占据绝对的中心地位;在第二种视频中,教师处于屏幕左上角的局部区域,屏幕中心区域是教学课件(通常为PPT课件的内容);在第三种视频中,教师既可以在视频中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多数情况下,教师的身影都不会出现在视频中,视频的核心内容是被关注的设备或实验流程,教师会以画外音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说。

把前面提出的两大类视频交叉,可以获得6种不
    同的视频类别。在这6种形态的视频资源中,常见的形态主要有以下4种:课堂实录大视频(时长45分钟左右)、三分屏大视频(时长45分钟左右)、课堂实录微视频(是对课堂实录视频的局部剪辑,它面向知识点,时长在10分钟左右)和画外音式微视频(面向教学案例或实验,时长在10分钟以内,教师以画外音方式讲解)。

(2)对学习内容类型的界定

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内容,根据自身特点可以分为4种类型。①事实性知识。安德森等人认为:事实性知识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事实性知识具有点滴性或孤立性的特点。事实性知识是一种抽象化程度很低的知识,又叫事实。②概念性知识(或原理规律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和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类型,比如各门学科中的原理、规则,有些比较抽象的复杂概念也属于这一范畴。概念性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组织性[6]。③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是强调步骤和操作规范性的技能型知识。它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做。④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解决某一较大问题的策略,关注问题解决所需的策略的组合与实际应用。它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7]。

3.数据采集规范与采集方案

(1)数据的编码方案

基于对视频资源的分类和学习内容的类型,笔者制作了如表1所示的二维表格,以呈现本研究的数据编码规则。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