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乔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习作指导,请向生活靠拢

习作指导,请向生活靠拢

时间:2024-11-05 01:37:59


    口乔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让写作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细观察,激发习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课标也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丰富习作素材。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习作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挖掘素材,积累素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作文认知特点,启发他们留心观察校园内外的小素材,感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所体现出来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从中捕捉灵感,由此及彼,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的素材,就可以从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取得。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

二、写日记,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叶圣陶在《作文论》一书中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日记中。每周一节的日记赏识课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不断变换的鼓励形式促进了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日记本使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写作内容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喜欢的、想说的话。当日记本渐厚起来,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就多了起来。可见,通过写日记的形式积累生活素材,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发展。

三、善阅读,获取写作范例

小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要确切地表达出来,还必须具备足够的语言积累。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实践,是运用。大量的阅读能给写作提供深厚的物质基础,写作技能是在阅读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只有在范例的习作和反复的写作练习中,才能逐渐地形成并发展作文的技能。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储存的过程,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生动、完美。阅读如此重要,教师应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积累和捕捉素材之外,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要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等。

我在班级里设置了“共享园”,学生的图书写上名字后放入书橱中供全班传阅,共享资源宝库。要求学生一周至少读三篇文章,摘录好词佳句,充分利用班队、二课堂的时间,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另有“综合园”,园内有报刊文章、学生习作、生活图片、时事新闻等,以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在课堂上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扩大阅读,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广博猎取。只有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语言才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四、妙构思,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构思的过程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活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学生若是缺少个性化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的。作文应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情,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大胆去写,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他的看法在老师看来是多么幼稚可笑,想法多么荒诞离奇,也是珍贵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因为学生能大胆、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已经说明他们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出来了。教师不要用成人的要求去规范儿童,而要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作文,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张扬。当他们的奇思妙想受到老师称赞后,他们的写作激情会更加高涨,创新思维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加上他们自身已拥有了丰富的情感、广阔的知识面,怎愁无创新佳作“百花齐放”格局出现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张扬生命,必须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他们的心灵深处。

(作者单位山西省定襄县实验小学)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