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快递业的“消化不良”该治了

快递业的“消化不良”该治了

时间:2024-10-28 07:44:38

快递行业服务差,主因在于“消化不良”,在消费市场升级趋势明显的当下,只顾量,不重质,不仅很难形成品牌优势,更会加速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这样的“病”该治了

文|张砥

日前,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的邮政条例,规定两次免费投递后尚未投交的快件,收件人仍需投递的,快递公司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费标准后,可以收取额外费用。这个地方性规定,反映出当前快递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送快递找不到人,收快递等不到人。

笔者一位朋友是网购达人,每次上网买东西,总要为选哪家快递而纠结:有的公司价格适中,却常常无法保障配送时间,本来3天就能送到却总能拖你一个星期;有的公司速度很快,却贵得要命,同一件物品能比其他家贵出一倍多;有的公司服务不错,却总出现错寄漏寄,事后解决各方扯皮不胜其烦。掂来量去,难以选出一个中意的。

当这样的消费体验遭遇这样的法律规定,难怪很多消费者不干了。配送时间、服务态度、快递安全,都是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基本要求。具体能否准时、准点投递,则涉及到一个收件人与快递员互相沟通的问题。发生延误状况只“惩罚”消费者,显然不太公平,也难以解决问题。表面上看,“收费”是在设计一种倒逼机制,以解决“最后一公里”对接不畅的问题,但根本上则是忽视了快递业本身暗含的服务属性。

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方面是买商品本身,一方面是买附加服务。在网购愈发普遍的今天,物流的扩张省掉了很多中间环节,但大家也渐渐感觉到,电商在省略流通的中间环节的同时,也部分省略掉了商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中消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接到邮政快递类投诉1324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2.37%,增幅在服务大类中排名第一。没有服务的商品被称为“半商品”,就是没有完成的商品。向消费者售卖没有完成的商品,不仅剥夺了消费者超额享受的权利,也剥夺了生产者、流通者自身的价值。

这正是快递“最后一公里”矛盾纠纷多发的根源所在。说白了,快递员作为网购流程的末端,是实现商品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这种增值决不是冷冰冰的简单递送签字了事,而是要有一种服务的精神,让消费者既拿到商品,又收获温暖。但现实的“纠结”恰恰也在这里:受制于订单送达量的考核,快递小哥们每天马不停蹄都怕完不成任务,哪还有工夫去跟消费者堆笑脸、送温暖。“两难”真实存在,而破题所在,显然要从快递业自身来找。

快递行业服务差,主因在于“消化不良”。在经济增长、网购兴旺、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带动下,快递业这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13年的1441亿元到2014年的2045亿元再到2015年的2760亿元,全国快递行业收入近3年平均增速超过30%,成为经济领域一大亮点。面对这么好的发展机遇,很多快递企业的经营方式依然传统粗放,只顾着跑马圈地抢占市场,却忽略了在品质和服务上多下功夫。在消费市场升级趋势明显的当下,只顾量,不重质,不仅很难形成品牌优势,更会加速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化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只堵不疏、不顾需求是下策,尊重市场、科学管理才是上策。对快递企业而言,做好快递安全、送货时间、服务态度等基础功课,就像是长跑选手做好热身运动,绝对不会吃亏。而对监管部门来说,则要避免一“禁”了之、一“限”了之、一收费了之等绝对化思路,把功夫更多地用在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上,让市场发挥“好服务有好回报”的配置功能,激发快递企业改善服务、争创品牌。

快递业的纠结,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如何谋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具象表现。当收割完“快”的红利后,“稳”的需求便日益凸显出来。对快递业而言,跟上新需求的步伐,练好服务品质的基本功,让消费者在收发快递时少一些无谓的纠结,多一些由衷的点赞,才能在行稳致远中找到更多支撑,赢得更大发展。

(作者系资深媒体评论员)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