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中的主观叙事分析

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中的主观叙事分析

时间:2024-10-30 11:29:00

新闻现场直播是观众非常熟悉并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和制播形态。直播出镜记者在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各种比赛的实况直播报道中,在客观还原现场时,难免带有主观叙事的色彩。这种主观叙事是否对客观再现有所伤害?主客观之间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都是媒体人所需关注的问题。新闻的主观性是媒体自我表达以实现社会功能的需要,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导入电视新闻报道领域之后,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组成以及画面声音的表现上。出镜记者最终在报道中呈现出来的信息组合,也就是现场的叙事话语,会受到主流意识形态、记者自身的价值观和因现场生发的情感等因素影响,其话语符号—比如叙事视角、言语、镜头等—都隐含或凸显着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因此,在现场出镜报道的叙述话语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组合编排都体现了叙事的主观性。

2016年11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为期一周的“候鸟迁徙特别报道”,根据飞行路线,生动讲述了黑颈鹤和大天鹅等候鸟迁徙的故事。央视为讲好这个故事,专门开辟直播时段实时直播候鸟的迁徙路线、途经地点、当地保护措施等情况,在不惊扰候鸟正常活动的前提下,报道团队在高原、湿地、沼泽中搭建掩体,采用高倍、高速、水下摄像机等,拍摄珍贵画面,确保特别报道的高质量呈现。央视推出的融媒体移动直播《守护候鸟迁徙:我欲乘风追万里》,创新融媒体交互直播方式,实现电视、新媒体、网友交互直播。首场直播就吸引13万网友在线观看,阅读量超过5500万。本文试图从电视新闻本体的要求出发,以叙事学的视角,结合“候鸟迁徙”直播特别报道,从故事、时间和话语三个维度对新闻直播节目进行考察,探讨主观性在新闻直播节目中的作用。

一、故事维度:主观性视角设定构制叙事悬念

通常我们认为,悬念是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产生的一种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聂欣如教授总结分析了卡尔·斯太尔克和彼得·乌斯等学者对悬念的认识后认为,“悬念这种情绪有两个要素:紧张和疑问。由这两种要素合二为一的情绪便是我们所说的悬念”。

在新闻直播报道中,出镜记者无法预料新闻事实的发展变化,疑问会始终伴随在整个报道过程中。记者在不断发展的事态中,通过报道使观众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了解变动,让观众身处不断变化的新闻事态中,不断产生更多的疑问。对于新闻报道的关注,会引发紧张的情绪,而紧张气氛的营造,源于直播报道的核心事件。新闻事件常常会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但并非所有的转变都同等重要。记者往往会以自己的视角,通过隐含自己态度和立场的主观性选择,保留核心事件,复现报道新闻。

例如在“候鸟迁徙特别报道”中,记者何盈与随队专家在上午靠近黑颈鹤时的一段直播报道。两人一起蹑手蹑脚、亦步亦趋地靠近现场。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刺激,给观众制造了一个小悬念,并牵引着观众进入这样的对话交流中:

专家:清晨,因为鹤的体温没有上来,尽量不要靠太近。

何盈:有一次拍摄(鹤)离我们也就二三十米,摄像师去拍它,好像互相之间都挺友好的,离那么近都没事,为什么现在我们要这样走走停一下,走走停一下?

专家:是因为清晨鹤的体温没有上来,然后我们贸然去干扰,会对它的身体造成影响。

何盈:这是不是有点像咱们人?早上正睡得香的时候,突然有人给你掀被子或者拍你一下,就会一激灵。鹤清晨时也是最敏感的?

专家:对对!是这个意思。

记者带着疑问进行类比,形象生动地传递了信息,突出了人类与自然平等相处这一主题。

记者越多掌握接近新闻事实源头的信息,就越能够牵引观众的注意力。记者的选择,往往会制造悬念,营造紧张情绪,伴随着记者报道的层层深入,疑问和紧张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呈现。

二、时空维度:主观性时空创建改变叙事节奏

时间和空间是生命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在叙事学的理论中,叙事的时间和空间是焦点问题。通过多变化多层次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形象生动地报道新闻,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直播是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呈现新闻事实的报道,其通过多变化多层次的时间和空间的组织,准确清晰地描述新闻事实中的细节和人物,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何盈的报道在时间的选择和空间的安排上下足了功夫。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将新闻事实进行相对完整的讲述,而且通过对新闻报道对象即鹤的细节描述,生动刻画出一只只富有鲜明性格特点的鹤,凸显了系列报道的主题。

在最后一天的直播报道中,何盈大胆选择汽车内作为报道的第一个空间,将话语的时间维度从最初直播的第一天切入,概括回顾了一周的报道行程,并很快将话语空间集中到一只具有代表性、名为忠忠(音)的鹤上。

何盈:整理心情,努力南飞。积蓄力量之后,忠忠要一口气飞跃海拔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大雪山。又是新的一天,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大片大片的农田在提醒忠忠,越冬地林周就要到了。嘿!伙计!我们到了!是的,我们也到了。

何盈通过第一人称描述来展现一只鹤的迁徙轨迹,并拟人化地细致刻画鹤的心理,话语中是浓浓的感情,展现了人与鹤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三、话语维度:主观性话语建构形成个性化表达

有学者认为,新闻叙事是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①

新闻直播报道中,对事实的选择和组合,体现在记者对话语符号的运用上。新闻文本是一种语言现象,被报道的事实并非完全的原生态,而是一种语言建构的符号真实。记者的符号组合设计与观众的个人记忆及意义建构行为互动,从而产生符号意义。虽然存在互动,但这些符号的选择权掌握在记者手中,意义主要是记者一方对观众一方有意无意控制的结果。

出镜记者在新闻文本的建构中,可以经常使用主动词态或语态或感情色彩较鲜明的词语表示对事件、过程及参与者的安排,从而凸显或忽略某些方面。

如在“候鸟迁徙特别报道”最后一天的报道中,画面从记者蒋林切到记者何盈,何盈“一反常态”地选择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报道用车里开始了直播,并传达给观众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进入越冬地的鹤,在觅食时非常敏感,观鸟之人最好不要亲近它们,人在车里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何盈:李老师在直播前特别叮嘱,鹤最怕什么?鹤最怕(我们)突然下车,特别是突然闯到农田里边,这样对鹤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我们刚才在直播间也看到了有两个游客可能是想给鹤拍照,冲到农田里边,那一大片的鹤一下子就没有了,这个对他们是最大的伤害吧?

李老师:是的,有可能一两天鹤都不来这片来觅食了。出镜记者要巧妙地让现场讲话,让现场中所有的非语言符号比如记者讲述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运动轨迹、体态姿态、现场音响、背景等,都能够表达意义。11月6日记者何盈到达黑颈鹤的迁徙地林周,在最后一次直播连线报道中,画面做了一个视角的转换—从记者身处新闻现场转向一个“鹤看人”②的镜头,观众看到了镜头外的摄制团队:

何盈:(镜头如常,是观众的角度,记者身处新闻现场)六天时间,800多公里,我们西藏追鹤小分队一直在关注黑颈鹤、关注候鸟。其实,我们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机位翻转,呈现出摄制小分队)我们一路在追鹤、看鹤,或许鹤也在看我们。我们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我们对于生命共同体这个词的全新认识。现在我们小分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再见观众朋友!再见黑颈鹤!(记者和全体成员挥手再见)

何盈在这段直播报道中的话语建构,主观性强,突破了固有思维;在文本制作过程中的遣词用句、修辞、语境、语体色彩等,也通过主观性很强的选择与组合获得特定的含义。通过这个“我们在看黑颈鹤,黑颈鹤也如此看我们”的叙述,引申出“我们”都是地球村中平等一员的意味,很好地彰显了主题,达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出镜记者独特的话语建构和话语符号的运用,使其形成了极具个性魅力的话语表达。

四、结语

出镜记者在新闻直播现场进行的叙事,是出镜记者主观反映客观新闻事实、主观无限逼近客观的能动性活动。因此,整个报道过程不可能摒弃主观因素的制约。出镜记者叙事的主观性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通过故事维度、时空维度以及话语维度进行主观选择再现新闻事实,而表现出来的立场、态度和情感,是尊重事实、重构新闻意义、实现新闻社会功能的关键。

注释:

①李凌燕:《新闻叙事的主观性研究》,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版,第55页。

②宋晓阳:《晓阳特训营—央视竟然敢这样做直播连线报道!何盈追鹤,感觉超好》,微信公众号,2016年11月8日。

(作者系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责编:倪啸)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