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须向国际一流湾区看齐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须向国际一流湾区看齐

时间:2024-10-28 02:31:03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世界级著名大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内三个独立关税区深度合作的探索,涉及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创新圈、城市群协调等方面。如何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健全合作机制、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怎样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超级湾区?如何提升粤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审计局局长陈倩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基兆业集团副主席李家杰分别阐述了自己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审计局局长陈倩雯:

作为国家一项新的重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全国重要区域增长极,更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为充分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价值,应进一步突出其“世界级”的战略定位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陈倩雯委员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明确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点,是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地位与功能的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促进珠三角与港澳加快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全面构建世界级城市群,建议中央层面设立专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协调机构,协调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需要中央政府予以支持的事项,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中央的战略意图和各项规划切实落地。

为此,陈倩雯委员提出如下具体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审计局局长陈倩雯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基兆业集团副主席李家杰一是提升发展协调机制层级。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组成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协调机制层级,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家相关部委和粤港澳各方组成,统筹研究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重大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国家发改委。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经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指导下,负责制定和实施专项开发建设规划。为充分发挥深港都会区引领作用,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机制框架下专设深港都会区推进专责工作组,由国家发改委、港澳办等部委以及粤港两地及深圳市政府组成。由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发改委、深圳市政府、香港内地及政制事务局担任召集人,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深港都会区建设相关问题,报请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二是降低大湾区市场要素流动障碍。尽最大努力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投资、贸易、人员往来一体化。建议进一步降低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跨境流动成本和障碍,全面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创新资源无障碍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具体政策实施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突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在大通关、人才引进、跨境金融贸易等方面加强先行先试。支持开展行政区域管理模式创新,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将条件成熟的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等纳入自贸试验区合作区。允许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先行先试政策更多地覆盖到周边地区以及落马洲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四是充分发挥深圳的独特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深圳具有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创新发展的强大优势、市场化国际化的先行优势、高端要素集聚的领先优势、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显著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深圳作为湾区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产业创新、改革开放和对港合作先行先试功能,支持提升深圳战略规划定位。在加快推进前海、南沙、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的同时,提升落马洲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的战略价值,将落马洲河套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区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新功能引擎。在深圳率先实施粤港澳重大合作事项和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医疗教育、商贸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基兆业集团副主席李家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何实现“9+2”大于11,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突破三地文化、金融、关税、法律等领域体制差异的限制和市场分割的影响,将“一国两制”的优势最大化

李家杰委员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成立湾区投资银行和建立金融机构协调机制。

大湾区使用人民币、港币和澳币三种不同货币,港澳货币在自由兑换和自由流动方面没有太大障碍,但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外币,资金进出内地受到较大限制,港澳资金投资内地金融市场等领域受到很多限制,与香港的利伯维尔场经济有很大差异。目前通过股市沪港通和深港通所带动的香港与内地的资金流通,金额不多作用有限。在人民币全面实现国际化、内地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中央可考虑允许大湾区内地九市实施特殊的外资准入和外汇管理政策。在不影响粤港澳三种货币稳定和三地金融系统独立性的前提下,考虑在广州或深圳成立大湾区投资银行,允许港澳投资者扮演更重要角色。设立大湾区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参考香港银行公会运作模式)。通过以上举措,可以形成连接三地的金融体制通道,并从实践上探索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过程中如何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第二,建立专业人才共享机制,形成统一的大湾区专业标准。

粤港澳三地专业资格的认证标准、程序和劳工市场规范不同,香港劳工和某些专业人才短缺,却无法引入内地人力资源。一座港珠澳大桥,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面对三地不同的人员资格和工程质量要求,既增加成本又费时误事。建议在大湾区架构下,充分发挥香港在专业认证领域的优势,建立专业人才共享机制,并推动形成统一的“大湾区专业标准”。

香港应开放湾区内其他城市居民参加某些专业资格考试(参考英美每年举办的托福、雅思等英语水平考试,接受公开报名的做法)。让考取香港专业资格的湾区广东省居民,通过人才计划配额申请来港工作。此举不仅不会影响香港的专业资格水平,反而有利于引入人才竞争及补充专业人才不足。例如目前香港医护人手短缺的情况便可得到解决。

湾区内地九市应实施港澳居民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目前湾区部分地区,例如前海已开放香港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10类专业人才到当地就业执业,建议相关政策扩大到整个湾区,并且让在湾区九市工作的港澳人士在置业、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无可否认,香港在专业资格认证方面比内地更有优势、更具国际化,香港的专业行业协会的角色和运作模式值得内地借鉴,大湾区各内地城市在这方面多向香港学习,有助于提升这些城市的各个专业领域,使之更接近国际水平,逐步形成统一的“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标准”。

(摄影陈醒)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