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浅析人物邮票上的年份标注

浅析人物邮票上的年份标注

时间:2024-11-08 03:07:37

1

2

3

4

5

6在人物纪念邮票的主图上,在恰当的位置标注合适的年份,不仅能强化邮票的发行目的,还能使主图的内容更加充实完整,便于集邮爱好者直接从邮票主图上了解到所宣传人物的必备资料。

中国邮政发行的人物纪念邮票,主题明晰,数量繁多,设计精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发行的纪11《鲁迅逝世十五周年》(1951年10月19日发行)到最近的2018-9《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8年5月5日发行),主图上大多标注了相关的年份。但由于人物邮票发行的主题不尽相同,形式也时有差异,故邮票上所标注的年份也不尽相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标注了邮票名称所述事件的起讫年份,另一种则标注了相关人物的生卒年份,现把中国邮政发行的人物纪念邮票上标注的情况梳理于下:

一、“人物组”邮票一般标有生卒年份

所谓“人物组”邮票,是指专门为纪念某组著名人物而发行的邮票,其中有系列邮票与非系列邮票之分。“人物组”系列邮票起始于1955年8月25日开始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非系列“人物组”邮票的首套则为1953年12月30日发行的纪25《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到发行于2017年9月9日的《外国音乐家(二)》邮票为止,我国共发行了“人物组”邮票33套,内中有7个系列。这类邮票上,极大多数都分别标注了相关人物的生卒年份,如《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第2图上标有“祖冲之(公元429-500)”字样,又如《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第1图孙中山像左下侧标有“1866-1925”。“人物组”邮票由于每套都有多个已故历史名人,人们需要了解各人物所处的年代,故采取主图上标注“生卒年份”的做法无疑是十分得当的。不过,也有标注人物的出生年和纪念年的,如《四位世界文化名人》邮票的第1图屈原像右下方,标上的是“公元前278-1953”,其中“1953”显然是纪念年。个别也有不标注任何年份的,如2000-20《古代思想家》纪念邮票。

二、为某个人物单独发行的邮票从1996年起日趋统一

为纪念某个历史人物单独发行的邮票在人物邮票中数量最多,发行的目的也多种多样,有纪念诞辰的(图5,J.87《郭沬若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逝世的(图6,纪27《约·维·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纪念》),也有纪念功绩的(图7,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6年9月,这类邮票标注不统一,大多标注了出生年与纪念年,如图5《郭沬若诞生九十周年》邮票那样;也有标注生卒年份的,如图8的“列宁”邮票;亦有不加标注的,如图7《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票。不过,自1996年9月10日发行《叶挺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起始,邮政司决定此后凡发行已故人物诞辰纪念邮票,均采用生卒年标注方式(见1996年9月25日《中国集邮报》第1版)。这以后,发行的“单人”人物邮票主图上,一般都标注了生卒年份,如2013年11月16日发行的2013-30《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只有极少数漏标,如2016年11月12日发行的2016-32《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这类人物邮票上年份规范的标注,并且能长期坚持,非常值得称道。7

8

9

10

11

12

13

14

15三、古代人物邮票现今大多不标注年份

迄今发行的古代人物邮票,数量虽然不多,但对宣传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发行的古人物题材邮票,主图上标注与不标注的都有,如1985年8月30日发行的J.115《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邮票上,标有“一七八五—一九八五”,显然为“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的起讫年份,另外两套J.113《郑和下西洋五八〇周年》与J.13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亦如此标注了票名所示的事件“起讫”;而1958年6月20日发行的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票,主图上什么年份也没有标注,以后发行的纪93《杜甫诞生一二五〇周年》与J.162《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同样如此。1996年发行“叶挺”邮票起有了新规定后,所有古代人物邮票却没有执行新规定,主图上均没有标注任何年份,其中有2003-17《古代名将—岳飞》、200513《郑和下西洋600周年》、2008-17《古代名将—戚继光》、2010-26《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及2016-7《世界法医学奠基人—宋慈》。古代人物纪念邮票上没标注人物的生卒年份,显然是个极大的缺失,其原因不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先贤系列”发行的邮票,如《关公》《诸葛亮》《包公》《玄奘》《张骞》《屈原》,虽然是作为特种邮票发行,但笔者认为同样有着重大的纪念作用,最好全套邮票都能标上人物的生卒年份,至少能在小型张上标注,使邮票增加内涵。

在人物邮票上采用“生卒年份”标注的方式,已实践了多年,现已为集邮者所接受,不过质疑之声仍然时有所闻。到底是不是这种标注方式尚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呢?笔者对这些邮票作了仔细地学习与观赏,认为这样的标注符合对人物介绍的惯例,但发现在标注的位置上,确实有深一步探讨的必要。1996年后发行的人物邮票上,其“生卒”所标注的位置大抵有3类:1.与票名处于同一竖行(或横行),如“李先念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与“1909-1992”竖直相连,图9《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中则处于同一横行;2.与票名分列两行(或两列),如“一八九六—一九四六”标注在“叶挺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的下一行;3.单独标注,如《聂荣臻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上,“1899-1992”标注在主图的下方,而邮票名称则在主图上方。笔者认为,第3类标注的位置比较得当,而第1、2类的标注位置却不够合理。其理由是:1.第1、2类那样的标注年份,难以使人联系到为“生卒年份”,无怪乎“叶挺”邮票一面世就意见纷纷;2.这样标注的年份,容易理解成为“票名”的注释,误读为所示事件的起讫年份,与其他纪念邮票上年份标示方式产生混乱;3.若主图上有多个人物形象,如《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邮票的第2图,或没有人物形象出现,“年份”的如此标注容易产生“多此一举”的感觉。

笔者认为,尽管不能完全统一,但“生卒年份”不要再“紧跟”票名了。建议以后发行的人物邮票上,要么像第3类那样标注在人物的下方或画像的附近,要么采取像“人物组”邮票那样标注在姓名后的做法,使所标注的年份一看即知是“生卒年份”。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