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艺术人生最为跌宕的杨月楼(上)

艺术人生最为跌宕的杨月楼(上)

时间:2024-11-08 04:22:49

杨月楼唯一剧照:《回龙鸽》(大登殿)杨月楼在同光十三绝这幅写真图画里,扮演的是《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杨延辉。杨月楼是武生宗师杨小楼之父,杨家在梨园至今已历六代。杨月楼文武兼备,既是老生又是武生。他的技艺不得了,红遍京沪,大江南北都盛传他的很多故事。比如说他是怎么拜师的,他的老师是三鼎甲中的京派老生张二奎。可杨月楼是安徽人,是安徽怀宁石牌镇的人。这个地方倒是和徽派老板程长庚的老家潜山县紧邻,可以说是很近很近的老乡。杨月楼的父亲叫杨基旺,又叫杨二喜,是徽班唱武旦的,而且武艺超群,大刀耍得特别好,所以又有个名字叫杨大刀。在家乡唱戏毕竟是观众有限,他们就想闯一闯京城,于是他带着小杨月楼,那时他叫杨久昌,家谱中的名字叫杨久先。来到京师想搭班唱戏,可是这并不那么容易,班没有搭上,还得吃饭,怎么办呢?就去了前门外天桥游乐场,父子俩想卖艺求生。前面表演是小久昌,他在那儿练套拳,后面是杨二喜耍一趟大刀,看的人很多。为什么呢?看到小孩武艺超群,看到中年人大刀耍得如同车轮一般,非常夺人眼球。这时恰恰有一个人路过天桥,看到了这爷儿俩的武艺。

杨月楼巧识三鼎甲之张二奎

这个人是谁呢?离这里不远的忠恕里胡同,住着一位高人,就是我刚才说的徽班老生三鼎甲中的张二奎。那天张二奎溜达到天桥,看到这爷儿俩卖艺,哎呀!这武艺超群啊!当时他班社里正有个小科班,觉得这孩子是个人才。于是把这爷儿俩请到茶楼酒肆聊一聊,知道了杨二喜是唱戏的出身,唱徽戏武旦的,也就是徽派二黄,那跟自己又非常接近。于是就跟杨二喜说,现在我这双奎社里有一个科班,你就到我这个科班里来教戏,这孩子就入我这科班学戏,你看怎么样?杨二喜父子很高兴,道谢不迭,于是他们就到了张二奎的双奎社里。又给杨久昌改了个名,因为双奎社里的学员只要是张二奎的手把徒弟,都是带玉字的名,比如说武生泰斗俞菊笙,当时也在这个科班里。就是比他来得早,那时不叫俞菊笙,而叫俞玉笙,还有陆玉凤、沈玉莲、程玉翠等同学,于是给他起名叫杨玉楼,是以后唱红了才改为杨月楼。科里有许多带玉字的师兄弟,这样他就在这儿学艺了,既学文又学武,因为这小孩长得漂亮,他是长方脸,高鼻梁,而且耳大有轮,嗓子又好。所以张二奎特别喜欢他,把奎派老生的拿手戏《打金枝》《牧羊卷》《回龙鸽》《五雷阵》等等,倾囊相赠。另外因为他武艺也好,所以张二奎又把他会的黄天霸的戏,如《恶虎村》等都教给了杨月楼。此外还有一手,又请了老师教杨月楼唱猴戏。所以这个小孩渐渐长大后,能文又能武,成为双奎社学习最好的一个学员。当时有一个说法,双奎社文武双璧,文的就是杨月楼,武的是他师哥俞菊笙。俞菊笙当时可不是唱武生而是唱武旦的。后来因为他长得越来越虎实,越来越魁梧,演武旦不合适了,才改了武生。这一文一武成为双奎社的文武双璧童伶。

杨月楼杨月楼有争论的生卒年月

关于杨月楼的生卒年月,也有一些争论。有的人说,他是生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但是我根据秦华生、刘文峰主编的《清朝戏剧史料》看,杨月楼是生在道光二十四年,也就是1844年,逝世于光绪十六年就是1890年,享年46岁。有的书上说他享年42岁,可能有误。我觉得前者更准确一些——1844年生,1890年卒,享年46岁。有这么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数年后杨月楼在科班里面学艺学成了,应该是在咸丰末年。这年他师父张二奎赶上点官司,就是因为给他母亲高规格大办丧事,犯了大清律。原来那时唱戏的算贱民:“娼、优、隶、卒”这四类人,社会地位极低,你这么办丧事,逾规矩了,就要查办你。可张二奎说了,我是票友出身,我当过工部水都司的经承,大小也是一个官人,可办案的官员不管他这一套,也许张二奎得罪人了。愣把他给搁在监狱里了,说他是优伶不能按照官宦人家这么大办丧事。后来这个张二奎花了点银子从牢里出来了,再度组班的时候,是同治三年(1864)年,又重组双奎班。在这个时候,从双奎班的花名册上看,意外地发现有很多原来双奎社的老人,不在这个班社里了,包括俞菊笙,这时候也去了春台唱戏,但是任何班社都没有杨月楼这个名字,不知他去了何处?按照戏剧史学家王芷章在《中国京剧编年史》上的说法,说他没有搭班,是因为搭班困难才没有搭成班。但是一直到同治七年(1868年),在这么漫长的8年之内,北京京剧圈内竟没有杨月楼的任何消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看了很多书,查了许多资料以后,从徐珂的《清稗类钞·优伶类》,还有《皖优谱》,这两本书里看到了有关杨月楼的信息。书上介绍杨月楼这个时候去了浙江,他和浙江巡抚蒋溢丰有比较亲密的关系。因为是蒋溢丰花银子把他从张二奎那里赎了出去,作为他的保镖也好,贴身跟班也罢,他跟着蒋巡抚到了浙江。后来蒋溢丰的姐姐又看上了杨月楼,把他收为义子。并且在同治七年(1868年)的时候,她和杨月楼一同到了上海。去上海干什么?因为上海有一个叫刘维忠的人,刘开了一个戏园子,叫丹桂茶园。请了北京的一些角儿去唱戏,当时伶人的名单中,杨月楼也在册中,还有什么人呢?有三庆班打鼓的、程长庚的养子程章圃,还有老生周春奎、武生夏奎章等,这些都是三庆班的名伶。这些北京来的名伶就在丹桂园唱开了,杨月楼也是主角,当时他在上海唱的戏就挺红。但是他唱的时间不是很长,因为他要照顾他义母的生活,也就是蒋溢丰的姐姐。所以他唱了一段戏后,他就留在上海照看老人,没有怎么再过多地唱戏。月楼再要唱戏,就到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这个时候他的义母死了,没有负担了,于是他便大唱其戏。此时他在上海,不但红得发紫,而且乐极生悲,竟闹出了一场几乎丧命的生死官司。

杨月楼《四郎探母》之四郎

杨月楼的官司,竟成晚清四大奇案

当时杨月楼这个案件竟然轰动大江南北、朝廷内外。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上海新开的一个戏馆子叫金桂轩。当时杨月楼就在这个新戏园子演出,可以说是红遍春申,他唱的是文武两方面的戏,文的他唱的是奎派老生戏中最著名的王帽戏,就是演皇上的戏。因为杨月楼的扮相特别好看,个又高,脸又长,鼻直口方,大耳有轮,扮上这老生那是真有样儿。尤其王帽戏、皇上戏,更有气派。演的什么戏呢?演的是《打金枝》《取荥阳》《五雷阵》《回龙鸽》(《大登殿》)。全都扮演皇上,不管是唐王也好,薛平贵也好,汉刘邦也好。由于他扮相好,还有他嗓子也特别好,又高又亮又宽。身上也好,因为他有武功基础,所以他身上也漂亮顺溜。另外他还要演武生戏,《恶虎村》《连环套》。另外还有《翠屏山》演石秀杀奸夫淫妇。石秀这口单刀耍得是风雨不透。还有《赵家楼》,他扮演华云龙。坏人中的采花贼,更是令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小白脸。这些武戏都演得是风生水起,风靡了整个上海。此外他时不时地还演猴戏,比如说《泗州城》的猴儿、《安天会》的猴儿、《金钱豹》的猴儿。当时《金钱豹》的主角是猴儿,不是豹精。于是他这个文武兼擅可把上海观众给轰动了。

那么一个红伶人,戏唱得很好,怎么会惹上官司呢?竟是因为女观众的问题。原来在杨月楼众多的观众当中,这里边还有一个新鲜的事儿——女观众是相当多。这在北京可是从来没有的。这些女观众,除良家妇女外,还有一些个卖春的女人也去看。因为当时上海得风气之先,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上海有很多的妓院,有很多的妓女当时就爱看杨月楼。为什么呢?他扮相好、武功好、戏唱得好。所以就出事了,而且各种说法不一。很多的剧学书,说看戏的众多妓女当中,有一个很富有的妓女,很爱杨月楼,在杨月楼身上花了很多钱,想和杨月楼结为夫妻。但是杨月楼可不敢,杨月楼是说什么都不肯。于是,这个妓女一怒之下告杨月楼拐卖钱财。把他告下来以后,杨月楼吃了官司。但是经过后来材料的爬梳,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并不是有妓女来告他拐卖钱财,妓女看戏是有的,也很多,可不是吃亏在这种官司上。那在什么事上吃了官司呢?原来当时有一富商之女,这个富商是广东香山做生意的。此人经常到海外做生意,撂下女儿一个人跟着母亲在家,这个女儿17岁,叫韦阿宝。女儿和她妈妈都爱看戏,据说娘儿俩一连三天都看杨月楼一出戏,叫《焚王宫》,演元末平民花云与贵族小姐叶含嫣的恋情戏。这个戏是深深地把这个姑娘的心给抓住了,这个阿宝还真的动了心。韦阿宝看上了杨月楼,而且对杨月楼一往情深,感情非常真挚,就托她的乳母牵线,一而再再而三要和杨月楼结成夫妇。开始月楼也是不敢答应,韦阿宝竟然是伤心过度抑郁成疾,病得挺厉害。最后是她母亲同意,通过媒妁之言,杨月楼也被姑娘的这份真情所打动,便答应了。经过了明媒正娶,可是有一个问题。既然是明媒正娶,就得有家长来主婚,因为她父亲在国外,所以她父亲没有来得及主婚,而是由她的族叔给她主婚。

这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倒霉就倒在这一件事情上了!韦氏家族里有一帮人心里头不舒服,妒火中烧,说什么韦阿宝家这一份大财产,说归就归了个唱戏的,不行!韦阿宝父亲不在国内,她还有一个叔叔,这个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家伙。他一看这情况,说我们家这偌大的家产要归你这个戏子,又一看这家里不就这么一个闺女吗?心里面不忿。而且也想讹诈杨月楼,上门跟他要钱,却没得手。于是他就跑到了上海县衙,告了杨月楼一状,叫优伶拐卖妇女、谋夺家财罪。本来是什么坏事也没有干,可惜这个叫叶廷春的上海县令,是一个大庸官,他不但是广东人,而且他也是广东香山人。应该叫叶廷“蠢”,他就是个整天道貌岸然的假道学,向来就看不起这些唱戏的,一听说这唱戏的戏子跟这个富商的女儿结婚了,于是主观上认为他就是谋夺家产,拐卖良家妇女的骗子。于是就把杨月楼拿到公堂,严刑拷打,并且把他掐监入狱。同时也没有让上公堂为杨月楼申辩的韦阿宝好受,先把她打了二十个嘴巴,然后把韦阿宝也掐监入狱。所以这个事,一下子就变成了一桩冤案。但是上海在那个时候,已得风气之先,有一些民主自由的气氛,当时上海的舆论一片哗然。时有《字林西报》,还有《申报》,有一个笔名叫不平子的,连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这个县令,说这县令糊涂,草菅人命,没有任何凭证就把杨月楼拿问在监。所以弄得叶县令也不敢落案,于是就把他转到松江府,到那儿去复审。但是这个松江府也不敢主持公道,又把这杨月楼转发到了省里。但是不管松江府,还是省里边,那个江苏巡抚丁日昌更是个出了名的封建卫道士,结果可想而知,依然维持县里的原判,把他又从省里发回来。这时候,已经是一年以后了,也就是说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了。给他定了一个罪名,叫拐带良家妇女、谋夺家产罪!虽然不至于杀头,减刑一等,流放黑龙江,流途4000里。

这刑法可了不得,太重了!那就是要了杨月楼的命了,而且不论在县、府、省里,几次过堂,都是严刑拷打,差点把杨月楼的两条腿给打废了。这是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狠手呢?就因为在当时这个封建社会里,唱戏的所谓戏子,他们所谓的优伶,社会地位太低了,又遇到封建官僚中之顽固派,所以不但拿问在监,而且糊里糊涂地定了这么一条大罪。眼看杨月楼就冤沉海底了,但是呢,事情也有变,俗话说:人不该死,五行有救。转过年来,也就是到了光绪元年(1875年)宫里面要办大事,办什么大事呢?就是等到同治的国丧完了以后(同治帝猝然病逝),慈禧皇太后要办自己的四十大寿。同治一死,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慈禧为了收买人心,要大赦天下,杨月楼不是死刑犯,自然也要把杨月楼给赦了。当时朝廷对他这一案还是很重视,是由刑部亲自来主持,在光绪二年(1876年),由刑部亲自下文,把他当堂开释。可是还留了一个尾巴,什么尾巴呢?虽然说当堂开释了,但是必须把他递解回原籍,也就是说,必须把他递解到安徽怀宁石牌镇。这时候舆论又哗然了,还是有不少的文章在替杨月楼鸣冤。那么这个杨月楼,有没有回到原籍去呢?他怎么又时来运转的呢?咱们下文详述。

杨小楼(左)和谭鑫培(右)

杨小楼(中)和著名旦角雪艳琴(左)及著名老旦龚云甫(右)

《霸王别姬》梅兰芳和杨小楼(编辑·韩旭)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