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论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实现路径

论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实现路径

时间:2024-11-08 01:48:35

[摘要]以刊发文章观点的转引情况作为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导致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误区”:重转引次数轻内容分析,重内在学术影响轻外在学术影响,重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轻新兴媒体上的影响力。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指基于某种社科期刊的学术内容和学术水平而对他人和学界学术研究与学术思想产生的效用。它既包括内在的学术内容的引领力、创新力,也包括外在的学术组织力和号召力,还包括新媒体上学术的传播力和关注力。提升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路径是:以高品位的学术质量和深厚的学术含量提升学术引领力、创新力;以高端的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期刊的学术组织力、号召力;以新媒体技术为抓手,提升期刊学术的传播力和关注力;内外有机结合形成真正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误区表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每一种社科期刊都把提升学术影响力、进入名刊行列作为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学术影响力,既是期刊内在学术品位、学术含量的体现,也是学术界对期刊学术品牌认同的衡量标准。当前,有关机构和学界对社科期刊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还不够统一和科学,导致一些社科期刊不能明确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努力目标。本文拟从当前社科期刊评价误区入手,揭示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核心要素,进而探讨提升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路径。

一、社科期刊学术评价存在的误区

当前,对社科期刊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的主要有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等。它们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期刊发表文章中的学术思想或观点被转引的频次。比如: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主要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参考各学科专家意见确定的。应该说,这些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期刊的学术品位和学术影响力,对于推动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说,某期刊刊登论文的学术观点被其他学者广泛引用,这说明这一学术观点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如果某种期刊刊登论文的很多学术观点经常被他人文章转载(参考指标如转载量、转载率等),从这一角度来说该期刊有比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但是,这种仅仅以刊发文章观点的转引情况作为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往往是不够全面的,它必然带来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误区”。

1.重转引次数轻内容分析

这种评价体系主要以转引量、转引率、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标准,偏重的是学术观点的转引次数,但对学术观点的内容及其价值取向不予关注和分析。实际上,评价一个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如果仅看学术观点的转引次数,而不看学术观点的内容及其价值取向,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很片面的。比如说,某期刊刊发很多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其目的是借机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假设该期刊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被很多其他文章转引,如果按照上述评价指标,那么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比较高的。而实际上,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被多次转引,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可能是一些人故意引用这些观点来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评。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由于其转引次数多我们就断定这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高,这未免与社科评价机构的初衷相背离?大家都很清楚,任何评价都是有价值取向的。如果一种期刊的学术观点的价值取向有问题,即使它的转引次数再多,我们也绝不敢苟同它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2016年上半年,有关教育单位启动了第四轮学科评估,其所列A类期刊名单引起了巨大争议,焦点在于,作为评价标准的A类期刊不但国外期刊远远超出中文期刊,而且即使是中文期刊,其学术范式的西化倾向也十分严重。最后在学界的普遍质疑声中,A类期刊被迫放弃。这是近年来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忽视期刊学术内容的典型案例,应引起社科评价机构的深刻反省。

2.重内在学术影响轻外在学术影响

这种评价体系主要依据刊发文章的转引情况来判断期刊的学术影响,难以反映期刊的外在学术影响。实际上,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仅包括内在学术内容的质量,还包括外在的学术影响力。这种外在学术影响力,包括期刊利用自身学术地位和学术品牌在学界引领研究方向、凝聚人心、取得理论共识等。比如,一种期刊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论坛得到学界人士广泛参与和高度认同,并产生了很多学术研究成果,这种影响力不是依据文章转引量、转引率来测评的,而是靠期刊组织的学术活动产生的学术影响来断定的。以往的评价体系偏重于内在学术内容的判断,忽视外在学术影响,往往有失公允,难以全面考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3.重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轻新兴媒体上的影响力

以往学术评价体系主要考察学术文章在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而对其在新兴媒体上的影响力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兴媒体的扩散速度和传播作用越来越强。一篇学术文章的观点在传统媒体上的转引,远远没有新形势下在新兴媒体上传播更为迅速、影响力大。此外,一些优秀名刊带领同类期刊建立数字化网站,在网站上集中展示期刊的学术成果,这种学术传播行为也在以往学术评价体系中被忽视。如果我们只偏重于传统媒体的学术影响,忽视新兴媒体上的学术影响,这势必不符合社科期刊未来的数字化出版方向。

总之,以往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是在特定背景下对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认定的工具,它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取性,但它的确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新形势下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如果我们继续囿于传统评价体系,必然会导致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扭曲和不公正。

二、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主要表现

探讨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首先要对其内涵进行分析。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学术是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也就是说,本文所谈及的期刊是有相对固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是指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的力量。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指基于某种社科期刊的学术内容和学术水平而对他人和学界学术研究与学术思想产生的效用。这种学术影响力,既包括内在的也包括外在的,既可能是基于社科期刊的纸介质形式,也可能是基于新兴媒体形式。笔者认为,学术影响力的主要表现既包括内在的学术内容的引领力、创新力,也包括外在的学术组织力和号召力,还包括新媒体上学术的传播力和关注力。

1.学术内容的引领力、创新力

这是指学术思想和观点能够引领学界研究方向,深化学术观点认识,推动学术观点的创造创新。这种学术影响力具体表现为:一是学术的导向性。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以社会科学作为研究对象的期刊毫无疑问地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1]现在有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中鼓吹“价值中立”,说只谈学术不谈政治;甚至有人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的是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这种观点和行为是不对的。任何学术研究都有立场问题,是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还是站在少数人的立场是判断理论研究导向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要有学术影响力,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不坚持这一导向,期刊就不会有影响力和生命力。二是学术的深刻性。社科期刊要研究真学问,文章要有学术深度。高品位的学术文章,不是凭空想象的逻辑推理,而是立足于深厚的理论基础,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不是简单的做法和经验的总结,而是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做法和经验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升。也就是说,文章必须有理论的深度和厚度,作者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见解。三是学术的针对性。学术文章不是泛泛而谈,无的放矢,而是要回应社会现实,敢于回答社会现实问题。善于运用理论来分析和观察社会现实问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文章才能为社会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只有紧密联系实际,贴近读者的思想热点,这样的文章才有现实针对性。四是学术的前瞻性。文章要在掌握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未来的理论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并且能够引导学术界对未来方向进行先期研究,引领未来的理论研究方向,形成新的理论研究热点。在引领未来的理论研究中,要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一定的理论共识。此外,一本学术期刊,如果真正的学术文章篇数很少,其中高水平的文章只是凤毛麟角,这样的期刊学术影响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每期学术文章能够占到一半以上,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因子和转载数量,扩大学术影响。

2.学术组织力和号召力

这是指期刊具备组织该学科领域的重大学术活动的能力,并将学界领域的专家学者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具体表现为:一是能够定期举办学科领域内有影响的学术研讨会议。一个只会闭门造车式编发稿件的期刊,即使编发稿件的学术水准很高,也谈不上是学术影响力很强的学术期刊。当然,这种学术会议有相对固定的周期(比如每年举办一次),能够持续不断开展。如果只是临时性的、随意中断的学术会议,也无法形成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二是参加人员的规格和规模。学术研讨会议如果能够邀请这一领域的大专家做主题报告或者大会发言,而且参加会议人数有一定规模,那么学术影响力就能得到保障。三是会议研讨主题和会议研究成果。会议研讨主题应该是本学科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同时产生大量优秀成果。学术研讨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对提升刊物的学术影响是广泛的,它不仅扩大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密切期刊与专家学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可利用会议期间组织一批重点稿件,刊登后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学术影响力。

3.新媒体上学术的传播力和关注力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学术文章在网络和新媒体上传播及时、快捷,而且传播的范围很广,产生的学术影响越来越大。社科期刊必须充分考察学术文章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和关注力。一是学术文章能在互联网与新媒体上及时传播。现在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建立独立的或者半独立的门户网站,定期将刊物每期的文章在网上进行传播。还有的是通过中国知网在网上传播,也有的学术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重点文章,有的读者接到推送文章又在朋友圈或者学术圈进行推送,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二是能带领同类期刊建立专题研究网站。有的名牌学术期刊利用在学术圈中的优势地位,带领同类期刊成立数字化平台,集中展示同类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

学术影响力的这三个方面表现是有机联系的:学术内容的引领力、创新力是基础,为学术组织力、号召力以及新媒体上学术的传播力、关注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石;学术组织力、号召力以及新媒体上学术的传播力、关注力又对学术内容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目前,学术影响力评价基本上只考察学术内容的引领力、创新力,而没有关注学术组织力、号召力以及新媒体上学术的传播力、关注力,这是不科学的,需要进行调整。至于在评定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时各自占多大权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三、社科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的路径——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为案例

明确了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科学内涵和主要表现,我们就找到了社科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前进方向和实施路径。

1.以高品位的学术质量和深厚的学术含量提升学术引领力、创新力

社科期刊要提升学术引领力、创新力,首先要从内功做起,这就是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含量。提升学术质量和学术含量,要求坚持精品化、专家化办刊思路。一是加强对理论前沿问题的研讨。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编辑部应确立一至两个精品专栏,在这个精品专栏加强对学科前沿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一年可以形成几个专题,每期刊登一个专题,每期专题组织几篇重点稿件从不同角度深化对前沿问题的研究。比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作为一本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指导性刊物,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着力回答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学界高度认同。它坚持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作为重点专栏建设,经常围绕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2016年,分别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享发展与消除贫富差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等开展研讨,这些主题紧密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需要,既深化了理论认识,也引领了理论研究方向。二是编辑部负责人要有过硬的本领。编辑部负责同志是期刊的领头羊,应该是具备扎实理论研究功底的专家型编辑,既熟悉理论知识,又精通编辑业务,并且要用政治家的眼光办刊,有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依托专家和编辑的智慧办刊。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既要依靠编辑部外的专家团队,也要依靠内部的编辑队伍。专家团队熟悉理论研究动态,掌握理论研究热点,而编辑熟悉编辑业务,掌握充足的作者资源。要把这两支队伍融合起来,形成“1+1>2”的效果。既要发挥专家的选题咨询和理论把关作用,又要发挥编辑的策划和组稿优势。四是加强学习研究。理论学习和研究是提高策划组稿能力的重要途径。编辑的学术素养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要经常组织编辑部人员开展学习研究,进行交流和研讨,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理论把关能力。只有真正提升编辑的学术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以高端的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期刊的学术组织力、号召力

随着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各类学术活动很多,对推进学术的深入研究、加强学术交流研讨有重要影响。社科期刊作为学术研讨的载体和阵地,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各种类型的学术平台。学术研讨活动的开展,既能凝聚一批优秀的作者队伍和作者资源,也能推动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产生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对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和学术辐射力很有帮助。当然,打造学术活动,也要结合刊物的理论研究范围,针对不同的作者群开展,这样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比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近年来结合不同的理论研究热点和作者群体打造不同的学术活动,在学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大大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一是针对读者群的高端人群。读者群的高端人群,一般是期刊的作者队伍,是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依靠力量。每年把这一部分人群组织起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对于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坛”每年结合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举办一次研讨会议,参加人员主要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入选征文的作者。每年论坛的主题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比如2015年论坛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论坛主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经过几年的精心组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坛”目前已成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领域的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研讨阵地,有力地提升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的学术影响力。

二是针对读者群中的精英分子。读者群中的精英分子,一般是读者集中群体部门的负责同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学术的话语权。每年针对他们开展相关学术活动对提升期刊影响力有直接帮助。比如,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和《红旗文稿》编辑部组织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每年组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负责人,结合中央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开展相关研讨和交流。比如2016年论坛主题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要是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已经成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领域的精英分子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开展问题研讨、凝聚理论共识的学习交流平台和窗口。

三是针对读者群中的普通人员。读者群中的普通人员往往是期刊的忠实读者,也是期刊潜在的作者群体,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参与学术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他们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亟待提升。每年组织他们开展学术研讨,不仅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术精神和学术研究能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组织开展的“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创新论坛”,主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特点,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搭建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的平台。这一学术研讨平台,也有力地扩大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在这一群体中的学术影响。

精心选树优秀的作者队伍,发挥他们的先进示范作用,也对提升刊物的学术组织力、号召力产生积极作用。自2014年起,《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开始主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目前已开展三届,共推选出近300名影响力标兵人物、影响力人物和影响力提名人物。影响力人物推选活动的开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推手,在引领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由期刊牵头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要从刊物服务读者群体的实际出发,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学术研讨和选树典型,这样既扩大了刊物在整个读者群体的知名度,也扩大了期刊的学术组织力和号召力。

3.以新媒体技术为抓手,提升期刊学术的传播力和关注力

随着“互联网+出版”不断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逐步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数字化出版成为未来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出版以及学术文章在新媒体上的快速传播越来越成为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建设,牵头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联盟,承担联盟秘书处的职责。首批联盟单位包括9家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联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论文在线”,“论文在线”不仅会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类期刊内容的展示窗口,也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论文网络发表的园地。

为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期刊深入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组织开展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年度影响力论文”推选活动。该活动的开展,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联盟内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4.内外有机结合形成真正的学术影响力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离不开内在的学术质量,同样离不开学术研讨活动的开展和新媒体的推动。

一是提升学术内容质量是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关键。只有期刊的学术内容质量过硬,才会产生学术的组织力、号召力与传播力、关注力,才能真正把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搞上去。试想,一本没有学术含量和学术水准的期刊,怎么能确立在学界的影响力呢?在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提升学术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核心位置,不要去搞一些华而不实的所谓学术活动。如果把全部精力花在搞学术活动上,不注重内在学术质量,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效应。

二是学术活动要切实为提升学术质量服务。学术活动的开展要紧密配合期刊选题策划的重点,主题应是当前期刊选题的重中之重。只有紧密围绕宣传重点来组织活动,期刊才能实现双赢。现在一些学术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邀请的专家也很多,但会后产生的重要学术成果不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术活动一定要研讨真问题,产生一批重要的理论文章,方能取得真正实效。学术活动既能产生理论研究成果,也是创造新的重要选题的契机。大家在学术交流中,有理论思考的启迪,有思想火花的碰撞,有不同观点的争鸣。编辑要善于捕捉这种思想火花,梳理选题的结构,调整选题的视角,推动重点选题的策划和研发。

三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和学术组织力、号召力。在新媒体时代,再好的学术文章和学术活动如果不加强传播,也会造成“胎死腹中”的后果。期刊刊发的重点文章要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加强新媒体传播,加强期刊和受众之间的互动,让受众留下名刊、名家、名文的深刻印象;同时期刊的学术活动也要善于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让大家及时了解学术活动的有关情况,积极参与到学术研讨活动中。只有把新媒体的传播同提升学术质量、学术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学术影响力。

总之,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既要靠内在学术实力,又要靠外在学术组织力、传播力。只有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才能产生真正的学术影响力。

注释: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5-19(3).

(作者单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