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红色梦  革命魂

红色梦  革命魂

时间:2024-11-07 10:57:49

北京古刹慈悲庵,坐落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的高台上,建于元,沿于明,又称观音庵,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于庵西建陶然亭。自此,该地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游憩觞咏之地、荟集赋咏之所,曾留下许多传诵一时的诗篇。古刹山门向东,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瑰丽庄重。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余平方米。庵内主要建筑有山门、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陶然亭、南厅五间、西厅三间、北厅六间等。院内现存古代文物有辽代石幢、金代石幢,“陶然亭吟”石刻、“陶然亭记”石刻、“陶然”匾额、“陶然亭小集”诗刻等。

慈悲庵的革命历史悠久。近代以降,内忧外患的中国大地上,革命大潮明流暗涌。小小的慈悲庵因僻处北京城南,幽静雅致,人烟稀少,成为许多爱国志士和革命家的秘密集会之所。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前的秋瑾,民国初年的孙中山等,都将名字与慈悲庵联系在了一起;更有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邓中夏等著名共产党人在此留下革命足迹,为这间清静古刹涂上了鲜红的时代色彩。陶然亭慈悲庵以“国民革命的摇篮”之称,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北京的一处革命圣地。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来此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于慈悲庵山门外槐树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周恩来率领11名觉悟社社员来京,请李大钊指导并帮助联络进步团体,在慈悲庵北厅举行的天津觉悟社、少年中国学会、曙光社、北京工读互助团、人道社五团体会议,商议改造联合问题。1921年李大钊,租赁慈悲庵两间南房,在此进行秘密活动,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此参加会议。

解放后,依据毛泽东主席“陶然亭是燕京名胜,要妥为修缮保留”的指示,于1952年对陶然亭地区进行全面整理,辟为人民公园。1978年8月,陶然亭慈悲庵因其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重修慈悲庵,并设立陶然亭革命纪念馆,保留了古建原貌及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近现代历史上进步人士和革命家在此活动的旧迹,按原状恢复了李大钊居住旧址、周恩来纪念室(即五团体会议旧址)、补植了山门前的古槐。1979年10月29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联合在此纪念李大钊诞辰90周年。

2015年,为加强文物古建再利用,以慈悲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文化精髓,陶然亭公园筹办“红色梦·慈悲庵革命史迹展”。此次举办的“红色梦”展览共分为五个展厅,也对观音殿和文昌阁的场景进行了历史复原。展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革命活动,揭示当时志士仁人探索、追寻、实践拯救中国的坎坷之路的精神风貌,激励中国人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第一展厅主要介绍近代进步思想进入中国背景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不断传入的外国思想文化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民族觉醒和民族复兴的大跨越阶段。在这个阶段,阶级大对决,社会大动荡,历史大变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建立;随后的几年中,中国思想界处于抑郁和迷茫之中。

1915年,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的大觉醒,是中华民族复兴力量的大提振,对中国现代和当代历史都具有深远影响。伴随着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中华文化经历了剧烈碰撞和曲折发展。在现代中国的一系列文化运动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实践,代表了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方向。经过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民有了新的觉醒。特别是青年中的一批先进分子,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重新考虑中国的前途,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新方案。他们纷纷撰写文章、创办刊物或成立社团,以介绍、传播和研究国外的各种新思潮。五四运动后,在新思潮大量涌现、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早在清末民初,一些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就在报刊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作过零星的介绍。但他们对这一科学理论的了解和认识是非常肤浅和片面的,他们的介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第二展厅主要复原了李大钊生前居住的旧址场景,并且图文并茂的介绍了李大钊的生平。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1918年,他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论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同法国大革命预示着世界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样,俄国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他在同一年写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两篇文章中,热烈地赞扬十月革命,指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与以往一些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片断的、不确切的表述不同,李大钊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该文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第三展厅主要介绍五四时期的进步团体。在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风起云涌的五四时期,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进步社团。这些由当时先进青年组织的团体积极研究和传播新思潮,探索社会的改造,开展爱国活动,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爱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五四时期,人数较多、影响较大的社团有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国民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觉悟社等。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出现较早的一个社团,其成员虽都是湖南青年,但影响远远超出了湖南省界。毛泽东、蔡和森是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成员还包括李维汉、向警予、蔡畅、谢觉哉等为创建共产党做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会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来参加了共产党。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一些不满现状、主张社会改造的青年组成的,发起人是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钊、陈愚生、曾琦、雷宝菁、张梦九。国民社团结了许多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其中许多人都是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组织领导者。此外,北京大学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武汉的互助社、利群书社、北京工读互助团等,在五四时期也都比较著名,影响较大。

准提宝殿

五团体会议旧址

李大钊纪念室

李大钊与宪法公言社同仁合影

少年中国学会部分会员合影

1920年,毛泽东与辅社同人在陶然亭第四展厅复原五团体会议场景。1920年8月16日,周恩来携觉悟社会员来京寻求帮助,在李大钊的促进下,觉悟社与少年中国学会、曙光社、青年互助团、人道社在慈悲庵召开会议,商量各团体加强联络事宜。邓颖超报告了觉悟社的组织经过和一年多的活动,周恩来阐述了觉悟社年会上提出的“联合改造”的意义,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指导。会后发表了《联合改造的宣言》和《改造联合约章》。在五团体会议上,李大钊提议各团体应标明主义,以后应大力加强联络等。由于在谋求主义问题上不能统一,实际上这种联合并没有实现。但李大钊提出的统一思想、明确主义的主张,促进了社团在思想信仰方面的团结和统一,促进了以马克思主义以及其它各种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第五展厅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由此,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后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红色梦—慈悲庵革命史迹展”的历史场景复原包括观音殿和文昌阁,根据张次溪《陶然亭小志》提到的“观音殿,凡三楹。殿内正奉三大士泥塑像”并参考北京地区同时代的三大士(观音、文殊和普贤)与文昌帝君造像,陶然亭公园以19世纪20年代的慈悲庵(延续清朝破旧寺庙风格)为背景,本着修旧复旧的原则,对观音殿和文昌阁进行了复原,包括佛像、供桌、祭品等室内场景。历史场景复原的主要目的是渲染1920年前后毛、周、李等在此时的破败风貌,使此二殿成为本展览的最大的环境背景,让历史场景具象化,展示建党早期革命者在慈悲庵探索、追寻拯救中国坎坷之路,开展秘密革命活动的历史,同时激励现代人沿着前辈足迹,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北京市陶然亭公园管理处供稿)

责任编辑:韩少玄

第二展室

第四展室

李大钊致周作人信札

李大钊、周恩来等在“五团体”联席会议上

觉悟社社员合影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