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上庄记 37

上庄记 37

时间:2024-11-07 01:49:53

我把摩托推出来正擦洗,老村长和老顾进来了,老村长说:“去镇上吧,把我们两个捎上。”我说:“有啥事给我交代,天气凉了,摩托车风大,别感冒了。”老顾说:“风吹了多少年了,皮实着哩。”老村长说:“事你替不了。”我说:“啥事?还替不了?”老顾嘿嘿一笑说:“看场戏,你能替得了?!”

从学校出来,遇上捏着书本从山坡上下来的汪惠梅。汪惠梅来后,每个早晨和黄昏,她在树下梁顶背书的倩影让上庄多了一道鲜活的风景。我想她还怀揣着远大的理想,是准备考研或者什么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正是梦想最丰富的季节。

汪惠梅说:“你们要去镇上?”我说:“去镇上,你要带点啥吗?”汪惠梅说:“不带啥,晚上回来不?”我说:“回来。”看汪惠梅眼里露出惊恐,我说:“下午就回来。”昨晚看了会书就睡了,半夜被汪惠梅“咚咚咚”的敲墙声惊醒,我出门来隔着窗户问咋了?汪惠梅声音发抖说你没听到声音?我屏声静气一听,山野传来叮叮哐哐的声音,我也不明白谁在做啥,担心给汪惠梅添害怕,就说是惊野猪哩。汪惠梅说还野猪,我来多久了,连个野兔都没见。声音持续了很长时间,我说也可能是讲迷信,抬神送病之类的。

为打消汪惠梅内心的恐怖,我问老村长昨晚上的事,老村长说:“是老瓜子敲锣惊天狗哩,昨夜不是天狗吃月(月食)嘛,只要遇到天狗吃月,老瓜子准会敲锣,一辈子就这样。”老顾说:“你说老瓜子的,疯疯癫癫的,饭香屁臭都不晓得了,就这事上却灵醒得很,他不敲锣,我还不知道天狗吃月哩。”老村长说:“人说了,这世上瓜子疯子痴呆是最幸福的人。”老顾说:“这话有理,像你我心里有多少烦心事,昨日我碰见老瓜子,给了他一碗饭,他把饭吃了,把碗砸了,还骂我日你妈去,你说要是个正常人,我不刨倒他家院墙才怪哩。”我说:“我咋没见过?”老村长说:“老瓜子逍遥自在着哩,像云游僧人一样,你们猜我在哪里见过,那次县上组织考察,其实就是旅游,我在华山上见到老瓜子了。”老顾说:“哎呀,你说这老瓜子,平时乱晃悠,但只要天狗吃月,他准在村里,准时敲锣,你说日怪不日怪。”

汪惠梅进校园去了,老顾对我挤挤眼睛,悄声说:“晚上回来不?已经管上了?”我说:“她是害怕,别胡说,人家还是黄花闺女。”老顾嘻嘻一笑说:“你们城里人那事上开放,没结婚就在一起睡着,反正女的又不觉得自己吃亏,二十几的还缠七十岁的哩。”扫了汪惠梅一眼,老顾又说:“你说汪教师,都是公办教师了,有这么好的工作了,不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还这么辛苦地念书?大学都念完了,难道学问还不够教这些碎?”我说:“她可能准备考研究生吧。”老顾感慨地说:“杀不死的演员,考不死的书生。”

经过张家沟时遇上了张六掮着把锹蹴在半截墙上,说:“挤挤,把我也捎上。”我说:“也去看戏?”张六说:“还能做啥。”老村长说:“你死驴烂重的,把摩托压坏了。”张六说:“这幸福牌铁驴子能驮,四五个人压不坏。”张六从院里出来,提个油乎乎的小塑料桶。老村长说:“你提个喔把人糊了,每次抖抖擞擞,你一回把那多兑上点,老见你提个油桶子兑油哩。”张六说:“油兑得多了吃起来把握不住,费,由嘴吃倒江山哩,我一个月就兑一斤油。”老村长“啧啧啧”咂着嘴,张六说:“别卖嘴,你以前不也是这么过日子,现在当然能说大会,儿子日能嘛。”我把油桶挂在了摩托车前面。

大戏就在市场里唱,老村长问我你看不?张六说:“人家哪是看这儿的,人家看电影,看明星演出哩。”我说:“我从小就看秦腔,耳音灌上了。”张六说:“能出你这么个人物,你们那村子条件肯定比咱这达好。”我说:“跟上庄一模一样,像亲弟兄。”他说:“那你就是个厉害人呀。”

看戏的人真是不少,来得有些迟了,只能看见人头。蹦蹦车、手扶、自行车都成了登高看戏的工具。我还在给他们找位置,一回头发现他们猫着腰已经蹿到人群前头去了,引来一阵喊骂声。戏已经开演了。戏看完,还有晚场,戏是《游龟山》。我看出几个老汉想看晚场,就说:“干脆咱们把晚场也看了。”他们就高兴起来,张六说:“老黄瓜,你也是官呢嘛,请我们吃一顿噻。”老村长说:“吃你婆娘?”老顾说:“一人一个爪子,一碗万三搓面,也就十五个元,要再给我们上一瓶酒,二十元打住了,喝点酒看戏,那是啥感觉,那样我们下次还选你。”老村长说:“你们要下次不选我,我就请你们吃一顿。”老村长走了。老顾说:“你攒下钱垫棺材底呀,到那一世花不了。”张六说:“不请算了,你走个毬,咱们摊噻,打平伙。”老村长已站在万三酒馆门前了,说:“磨蹭,吃小心让屄抢去了。”

进了万三酒馆,我说:“今儿我做东。”张六说:“你做啥东,一人点一个菜,谁点的谁掏钱。”我说:“我是拿工资的,还有稿费,那比工资强。”张六说:“稿费是啥?”老村长撇撇嘴说:“就是写文章挣的,就这还讲究在城里待了二十多年。”老顾说:“写一篇文章多少钱。”我说:“按字数算,一个字有时几毛,有时一块。”老顾说:“妈呀,一个字就一斤麦子。”张六啧啧啧说:“看,我说你是个厉害人么。”老顾说:“扶贫能住在咱上庄不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想把镇文化站的老王叫来,可又想叫来他肯定要掏钱,还是算了。点菜的时候我说:“一个点一个最喜欢吃的,剩下的我来点。”他们点过,我一看都是些便宜菜,怕他们拦阻,我出来在柜台点了东坡肘子、毛氏红烧肉、猪肉炖粉条、红烧肥肠、回锅驴肉、辣爆小公鸡、糖醋里脊、大块羊肉,一人一个猪蹄。大胖子拉开冰箱说:“不来个这。”我一看是驴鞭,他提起来一比画,足有一条胳膊长。大胖子嘿嘿一笑说:“吃啥补啥,干部都抢着吃这,平日都供不及,今儿正好有。”我说:“好,来一条。”大胖子又一笑说:“不是一条,是一根,人的那不是叫尘根嘛。”我笑了,大胖子说:“这东西做起来慢点。”我说:“没关系,赶开戏前上来就行。”最好的酒是三十块钱的老糜子,我要了四瓶。

吃着喝着,老顾说:“现在村子寡得连个戏都唱不起了。”我说:“唱一场戏得多少钱?”老顾说:“要说钱也没几个,二百也唱,一百五也唱,有时一百也唱,一户收个三块五块就能唱一场。”我说:“那就唱一场,你给咱张罗,我来掏钱。”老顾说:“不是唱起唱不起的事,现在戏班子散了,戏子也都进城打工了。以前吧,一到闲月戏班子就走村串庄唱开了,一路走一路唱,一个村最起码要唱一场两场,婚丧嫁娶,老人过寿,娃娃做满月,都要请大戏唱唱,日子顺了不顺了唱敬神戏,人么,活的就是这么个。戏班子也是好收入,唱一季一人能挣几百。现在满村子没几个人了,几个村都凑不起一场。”

喝过两瓶,他们你一段我一段地唱起来,真是其乐融融。驴鞭上来,他们就抬起杠了,也会偶尔捎带我几句,话语虽然是荤了点,但那是智慧与幽默的结合。老汉们喝慢酒厉害,四瓶酒见底,并未显出醉态。我去结账时,那胖子说上庄的老村长来结过了,钱没带够,挂账了。我结了账,把欠条撕了。菜点得多了,我让打了包。几个老汉硬要按打平伙掏钱,我明白,他们怕欠着我。在他们看来,我只是一个过客,在村子里是“有今儿没明儿”的人,欠下我这样的人的人情没办法还,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是宁愿忍着嘴,也绝不想心里装着事。我说我在你们谁家没吃过饭,就不能让我请一顿?!

夜戏是全本的《游龟山》,看完已是十二点半。夜已寒凉,酒醒得快,四个多小时的戏,酒已经醒了。三个老汉上摩托的时候,张六问我能不能骑,“别我们这帮老鬼日塌到沟里去了。”我说:“酒早醒了。”老顾说:“说话没个把握,你一条烂命还金贵的,人家是干部,国家养活的人,命不比你娃的值钱,能骑不能骑把不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