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创/文
曹秀清这辈子记忆最深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与丈夫的生离死别,另一件就是当年蒋介石借给她500美元。
堂堂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杜聿明的家属,向国民政府借钱,这不是笑话吗?原来,国民党退到台湾后,曹秀清把一双儿女送去美国读书。后来实在无力承担学费,她犹豫再三,打了报告给当局,请求看在丈夫当年立下赫赫战功的份上,资助杜家子女完成学业。意外的是,总统府只批了1000美元,还要分两年支付。
世态炎凉。曹秀清唏嘘着,把钱寄给了儿子。谁知,和父亲同样性情刚烈的儿子,伤心之下竟然吞药自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默默安顿了儿子的丧事,曹秀清对着丈夫的衣冠冢念叨:“你不在了,我连孩子都照顾不好,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曹秀清靠着墓碑坐下,取出几碟小菜,斟满一杯酒,放在坟前,手指颤巍巍地抚摸丈夫冰冷的照片:“你不是常说‘壶中日月长’吗?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壶中的日月到底有多长啊?”
半年后,丧子之痛未消,婆母又过世。出殡当天,蒋介石亲自出席。
原来,杜聿明和曹秀清的女婿杨振宁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的台湾正值大力发展阶段,缺少人才,蒋介石想借助曹秀清,让杨振宁定居台湾。曹秀清说,她可以试着劝劝女婿,但“兹事体大,不是一封信、一个电话能说清楚的,我想去美国面谈”。原来曹秀清不过是找个借口离开台湾,和女儿一起去北京,找到杜聿明。一家人真正团圆。
1963年,曹秀清终于拿到了去北京的机票,鬓发花白的她热泪纵横,思绪万千……
四十多年前,曹家与杜家定亲。那年杜聿明19岁,即将从榆林中学毕业,听说广东黄埔军校招生,跃跃欲试要投军报国。得知家里擅自给自己定亲,杜聿明说啥也不答应。曹家姑娘也反对父亲的决定,不愿把自己的终生托付给算命先生。在得知杜聿明喜欢下棋,曹秀清和小姐妹偷跑到杜家村,在村口槐树下摆上了围棋,声称十个铜钱一局。
太阳落山时,杜聿明放学打此经过,手谈两局,居然一胜一负。求胜心切的杜聿明急着再下一局决胜,曹秀清却收了棋子,说:“天太晚了,我得走了。”
第二天,杜聿明急匆匆来到老槐树下,曹秀清已经摆好了棋盘,还冲了茶。少年讪讪地笑,从书包拿出烧饼:“吃吧,刚在路上买的,都这时候了,你一定饿了。”
他的细心让曹秀清面露红晕。那晚的决胜局,两个人都赢得了爱情。月亮初升,杜聿明送曹秀清回家。杜聿明说家里定了亲,可他打算为国效力,没有心情结婚。
曹秀清停下脚步,望着他:“女家叫曹秀清吧?”
“嗯,你怎么知道?”
“我就是曹秀清。”半年后,杜聿明考入黄埔军校。有同乡于右任的推荐,杜聿明一路顺风顺水,成为一员猛将。张治中评价他和黄埔同学陈赓为“杜陈之佐,天下大成”。彼时,曹秀清升入榆林女子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共米脂县党委书记。
北伐后蒋介石下野,张治中出走国外,杜聿明随之失业,带着妻儿老小,靠黄埔同学会每月20元的津贴勉强度日。曾经为国尽忠的中校团长成了无业游民,妻子也被开除中共党籍,那是杜聿明最灰暗的一段日子。
曹秀清在后院开了块地,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侍弄那些枝枝蔓蔓。晚上做好饭,她烫一壶酒,对怔怔发呆的丈夫说:“早晚会有东山再起之日。有酒且图一醉。”
一年之后,张治中回国任第二师师长,重新启用杜聿明出任第二十五师副师长,家属可随军。驻守南京时,杜聿明挑了有庭院的小楼做官邸——他喜欢吃妻子亲手种的小菜。每晚他会在桌边坐好,笑容满面地喊:“来,秀清,喝一口,壶中日月长。”
此后,又是无数动荡的日子。1949年1月,淮海战场上,杜聿明被俘。1959年12月,拿到特赦通知书的杜聿明仰头感叹:北京的阳光很好,远在台湾的秀清,你和孩子们,也还好吗?特赦前,政府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帮我联系台湾的妻儿吧,我想吃她亲手烧的家乡菜。”
1963年7月,曹秀清终于飞到北京。1981年5月,杜聿明逝世。1984年5月,曹秀清跟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