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让中国故事更有力量

让中国故事更有力量

时间:2024-11-06 09:45:00

近年来,重庆市委外宣办积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工作方向、整合资源平台、依托市场主体、重视现代内容、创新工作形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打造“重庆与世界·文化嘉年华”“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文化行(媒体行)”“逐梦他乡重庆人”等活动品牌。

一、找准主题,让中国故事更有生命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庆外宣办近年来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身实际情况连续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扩大对外宣传范围,扩大在中亚和欧洲诸国的影响力。

2013年,我们与国新办共同组织策划了“感知中国·穿越新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特别媒体行和文化行活动,有力配合了国家外宣大局,对深化与“渝新欧”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产生积极作用。

2014年,中俄“两河流域”合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有力推动了长江中上游六省(市)与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14个联邦主体这两大区域在经贸、投资、人文、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时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在多国政府高层支持下开通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使山水相隔的长江和伏尔加河从“远亲”变成“近邻”。

2014-2015年,支持有关媒体和旅游机构开展多批“渝新欧”民间自驾活动,通过“渝新欧”为品牌的文化经贸活动,与各国友好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沿线周边国家形成了一定品牌知名度。

2016年,再次赴哈萨克斯坦承办“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和“渝新欧”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有力地服务了国家和地方外宣、外交大局。通过持续开展活动,在境外达到一定影响力,形成对外讲好“渝新欧”沿线中国故事的良好品牌。

二、搭建多元联动平台,让中国故事更有号召力

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当下,讲好中国故事绝不仅仅是宣传部门一家之事,而是要整合文化、旅游、经济、教育等多个系统之合力,多方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分析、研判机制,积极推动文化外宣、旅游外宣、航线外宣、教育外宣、企业外宣,综合五大外宣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外宣方面,我们赴英国威尔士、德国杜塞尔多夫、美国西雅图举办“重庆文化周”;组团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伦敦书展;组织到意大利举办文物保护专业培训班;组织杂技《花木兰》、川剧《金子》、芭蕾舞《追寻香格里拉》等节目到美国、欧洲、日本开展商演;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在西雅图、旧金山等地开展系列演出活动,成为我国唯一在此期间演出的城市。

旅游外宣方面,成功宣传报道2016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重庆香山旅游峰会;着力打造“温泉之都”;结合重庆至北京高铁开通契机,策划了“印象重庆,温馨相伴”主题高铁折页活动;与美国ABC电视台合拍重庆旅游宣传片《巴渝山城——美丽重庆》并在美播放,取得强烈反响。航线外宣方面,利用重庆直飞世界各地航班不断开通契机,与英国、芬兰、卡塔尔、阿联酋等航空公司合作,利用国际航线多形式、多题材地对外传播重庆城市形象。

教育外宣方面,每年定期派优秀教师赴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的中文学校开展汉语、中华文化推广等教学任务,赴海外进行“中华文化大乐园”短期教育推广工作;组织港澳学子赴渝交流学习。

企业外宣方面,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英国伦敦书展、京交会、文博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展会,促进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大学出版社、西南大学出版社等在国际展会上开展商业洽谈并获取订单;扶持重庆文化骨干企业,帮助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依托文化交流活动促成企业签订经贸合作协议;让企业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

三、以市场为主体,让中国故事更有吸引力

依托市场并以市场为导向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才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引导方向,以企业为执行主体带动企业积极性,以受众国的文化企业为受众对象,让受众国企业积极配合我们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文化交流活动,重庆演艺集团首个海外演出基地在美国塞维维尔市挂牌成立;与欧洲最大演艺经纪公司合作,让民乐、芭蕾舞、川剧等走出去;三峡杂技三十年来不断探索依托市场走出去模式,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德国莱茵邮报和重庆晨报利用市场机制开展系列合作取得良好反响,加强了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其中,重庆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作用,政府一改过去“一包到底”的模式,变“送文化”为“卖文化”,协调展出地政府、协会、宗教、媒体等各方面资源,为企业具体实施文化交流搭建良好平台。承办企业充分调研当地市场需要,依托市场设计营销模式、传播渠道等具体交流环节,并积极展开与境外企业的商贸合作,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大足石刻从2011年至今,已分别赴英国、加拿大、台湾等地展出,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企业获得良好效益;接下来预计用七年时间完成全球巡回展。激活市场主体带动文化发展是在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顺势而为”,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现代和传统结合,让讲好中国故事更有竞争力

中华传统文化如琴棋书画、古诗词、川剧变脸等需要对外传播,但同时,更受当下中国人喜爱的科技成果、发展理念、现代化建设成果等,也需要被“讲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要以我们当下最认可的产品去打动海外受众。

近年来,重庆文化走出去的内容从单一的演艺转型为结合现代文化开展,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从传统故事转为现代故事。在中德“中国节”上用重庆火锅吸引了德国市民的广泛兴趣,德国市民惊叹重庆火锅味鲜、色美,底料被一抢而空;在欧洲开展当代艺术展,运用3D绘画将传统绘画以现代形式展出,观展市民身临其境地体验了3D绘画的真实感;3D绘画同样在2016年“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中引起哈方强烈反响。此外,VR制作、石墨烯信息安全手机、新能源汽车、智能通讯产品、智慧家居、风力发电等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展示,也给外国友人留下深刻印象,充分展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川剧表演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川剧,比如,改变其唱法、唱腔,大胆使用颤音,将川剧经典曲目《金子》《凤仪亭》等以现代艺术手法呈现出来,获得海外观众高度好评,增强了现代与传统的交互性、互融性。

五、创新形式,让中国故事更有感染力

以“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有其必要性,但成本高、持续性不强,因此,在做好“走出去”的同时更要注重“灯下亮”工程建设,在家门口做外宣,让在华外籍友人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代言人”。

重庆市从2012年开始举办“重庆与世界·文化嘉年华”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年,成为重庆对外传播一张响亮的名片。活动分为文化交流、重庆巴渝文化展示、外资企业交流、外籍人士体育赛事等四大基本类别,每年10月至12月举办,主要对象为驻渝领事馆、外商投资企业、外籍教师、外籍留学生等在渝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士以及广大重庆市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以小搏大,低成本做大外宣。“嘉年华”每年为期三个月多达10余项的文化活动,单靠政府买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持久的。我们通过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减少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二是搭建平台,让老外“喧宾夺主”。据统计,近几年来常住重庆外籍人士每年呈两位数增长:2012年,常住重庆外籍人士为5540人,到2015年年底超过了7000人;2012年临时来渝境外人员为36万人,到2015年,这一数据接近40万人。针对这个特殊群体,文化嘉年华活动为其提供了展示才艺、拓展人际圈、融入重庆的平台,有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展示重庆城市形象。三是提升品质,影响有影响的人。文化嘉年华作为重庆市“灯下亮”和“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坚持以驻渝领馆官员、在渝外企高管为主要对象,通过举办有品质的活动,影响一群“有影响”的人,让他们自觉成为宣传推介重庆的“代言人”,努力达到“在家门口做外宣”效益的最大化,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增进了解,让老外为重庆“代言”。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文化嘉年华活动,以在渝外籍人士为对象,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他们的亲身感受来了解重庆、宣传重庆,让重庆“足不出户”就走向世界并更深地植根于此。总而言之,文化嘉年华活动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整体宣传”的形式,使活动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既具政府权威,又具市场活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李倩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