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的基石。”顾明远先生为学校“尊重教育”所作的题词,也是学校办学的着力点。走进校园,富于匠心与创意的环境布置,处处体现师生是这一校园的主人。充满孩子智慧的“温馨小语”随处可见:“在楼道当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操场做一名尽情奔跑的健将”“水龙头不开大,洗后盆里轻甩手”“迎面擦肩微微笑,礼让三分见修养”;学生随手可及的直饮水机,充满童趣的楼层标识,随处可坐的木椅、石凳……每个板块、每项设施都是从孩子的视角设计,连图书馆里的儿童读物也都是孩子们自己到书城挑选来的……这种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文的关怀、贴心的温暖。
对学生未来成长的尊重,让规章制度化为自觉的行动,也是学校尊重教育的重要追求。如为学生精心制作的《学生文化手册》,在这本精美的小册子中,有与教师文化对应的“学生宣言”“五个十的学生文化”(《十项习惯我养成》《十项责任我履行》《十项实践我锻炼》《十项权利我拥有》《十项奖励我争取》),有校园管理制度文字解读,有温馨校园的精美图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关键是,学校尊重学生的参与权,组织学生参与24个成长理念制定的全过程,归纳整理后把如“感恩”“尊重”“行动”等成长理念“关键词”和“导读”进行了文化布置的宣示(如阅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友好----如果可以握手,就一定不要握拳),还编印了《成长理念手册》,对每个成长理念进行相关故事的讲述、具体要求的提出和延伸阅读的指导,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寓成长理念的明理与导行于故事中、阅读中,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不仅如此,所有的大型活动,都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在每年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四节文化活动中,活动形式的设计,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儿童视角出发,进行精心设计,让孩子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在活动参与的对象上,学校精心策划,确保每个孩子至少参加一个项目的活动,让孩子参与权得到尊重与保护;同时邀请来自各方的共建支持,为孩子提供外援保障。尊重,提升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感,也提升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快乐感。
二、理解:另一种关爱
理解,是爱的别名。即便是制度的约束,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轻“管”重“理”,“理”重在梳理、引导,让文化成为一种自觉和自强,真正激发教师的内心需求。
在学校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的基础上,校长更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塑造与养成优秀的教师文化。如学校组织教师共同讨论制定了“教师宣言”(涵盖了如何对待个人与集体、得失与名利、尊重与感恩、品德教育与教学质量、生活方式与环保节能)和“五个十教师文化”(即《教师十项权利》《教师十项义务》《教师十项习惯》《教师职业素养十项自为导向》《教师职业行为十项自觉约定》),使制度的制定,成为学校与教师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甚至妥协的一种“契约”,让教师形成对制度的理解与认同,成为教师自愿自觉的行为。
从尊重教育规律出发,理解教师的人格尊严、自主发展及劳动成果,并因此影响辐射学生,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及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今天的成功体验,努力去成就未来的幸福。
三、信任:让教育走向自觉
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校长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让人的行为趋向自觉时,其活动自始至终都有预先设置的、明确的、稳定的的目标指向,形成和谐有序的内部环境,提高凝聚力,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学校尝试“走动式巡查、现场式评估、跟进式落实”的管理,要求工作追求“四性”梯级:即“主动性”——我要做!根据本部门的职责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主动提出项目计划,如德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教学常规的强化管理、学校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列等;“主体性”——我在做!积极制定计划,进行合理安排,与本部门成员采取行动,强化执行;“独立性”——我会做!相信自己,学会在工作中独立思考、独当一面,依托本部门团队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工作中不断地拷问和反思自己,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创造性”——能做好!学会在工作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勇于创新,富有创意,形成特色,有智慧地工作。
与此同时,也注意努力打造学习交流、锻炼展示的舞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承办全国性或省市级各种活动,与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每一次大型活动的举办,既是一次教育教学思想的分享和智慧的共生,更为教师提供了一次次学习和展示的机会,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们在比赛交流中收获着成功,享受着成长的喜悦。
总之,情感教育的核心在于尊重:尊重教师,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感;尊重学生,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快乐感。校长作为教育理念的践行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矫正,才能不断地丰富,才能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以人为本,情至深处最动人!情感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