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云为了使学生的写作能.."/>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积累运用齐头并进,妙笔生花信手拈来

积累运用齐头并进,妙笔生花信手拈来

时间:2024-11-05 01:30:57


    ◎刘清云

为了使学生的写作能够妙笔生花,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写出独具一格的亮点,从而使读者在看到文章的时候可以眼前一亮。如果学生只是对生活中的事情进行简单的陈述和描写,那样的文章是无滋无味的,没有个性和特点,不会呈现出熠熠生辉的光彩,也不会展现出栩栩如生的灵气。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要求学生立足文本,积累材料,由文本到名著,由课内走向课外,同时有条不紊地训练学生引用名言、注重细节、深化文句。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合理地选词,科学地谋篇布局就会展现出学生的出类拔萃和别具一格。

一、丰富资源,搜集材料

丰富的写作资源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有利渠道,它会让语文教材知识和写作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可以在丰富的写作资源中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学生在写作中的运筹帷幄。学生通过不断搜集和积累,就会产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素材,为语文写作材料的建设添砖加瓦。

1.立足文本,日积月累。文本是学生学习和写作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学习和阅读。通过文本的阅读学生会获得大量的积累,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这些文本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指导着学生进行写作。只有通过对大量文本的阅读,进行大量的输入,才能在写作时轻松应对,灵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素材,实现写作时“下笔如有神”。通过这种日积月累,学生获得了写作的活水,成为学生写作的资源和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本的积累和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就是源头活水。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输入头脑,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妙笔生花。

2.名著引读、开拓视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名著,在阅读中产生灵感和写作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会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展现,引发学生进行写作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在作文写作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海底两万里》《爱丽斯漫游奇境》等名著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通过仿写的方式来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主动性的产生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走向课外,感受自然。从课内走向课外,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体验生活、开阔视野的良好途径。只有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学生才能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生活,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是学生语言知识素材由积累到消化的一个过程。例如:一次我带九年级学生秋游南山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感受,浏览后写一篇游记。周咏航同学通过对落日的观察,写下《落日的余晖》,其中一个写景片段如下:六点多时的太阳还未落山,这时的天是淡黄加上一点灰蒙蒙的,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晚霞也愈演愈烈,太阳由金黄转为橙色,天边也开始越发地泛红了,几朵乌云被镶上了淡淡的光边,当我们能正视太阳时,天空的红也泛滥了。真叫“不抬头不知道,一抬头吓一跳!”那种很刺激视觉的红用眼睛的余光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当人们抬头了才能被真正震撼,再不久,太阳撇去橙色而变得红彤彤时,那余辉也映着厚厚的云开始酝酿那绚丽的紫了。这个写景语言,如果没有亲身观察体验,是很难写得这么细致入微、生动优美的。

二、名言发端,含义隽永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巧用名言,通过对名人名言的巧妙使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名人名言一般都是言简意赅,但是却有着深刻的含义。把这样的句子恰当地引用到文章中会使文章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展现出文章的生机和魅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妙地引用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诗词、歌词、警句、名言及谚语作为文章的开头会使文章产生自然的灵动,让读者感受到思想的厚度和文化气息。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名人名言会让读者感觉到作者的知识渊博,从而可以展现出写作的能力和潜能。

名言的开头往往使文章有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让读者读起来深信不疑,而且也会令人感觉亲切无比。也正是这样的名人名言可以产生妙笔生花的效果,其深刻含义使人回味无穷、久久难忘。名言的出现使学生的作文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读起来不是话到嘴边又咽下的晦暗不清,也不是言不及义。它能够更加清楚、明确地表达学生的思想和观点,给文章塑造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环境。名言给文章呈现出了力量和勃勃生机,让人读后有一种充实、明快的感觉。例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早》中的开头写到:“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名言被引用到了开头,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写作的中心和话题,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用名人名言来进行文章开头的表达和陈述,使这样的语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进而围绕着这个主题和内容来进行探究,写出独具匠心的文章。

三、审题立意,注重细节

“细节”,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细节切入法是指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时,从材料中的细小环节或情节入手,引导思维进入作文限定的要求范围之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抓住材料中很小但又很重要的环节或情节,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起思维的浪花,又能直截了当地切入到材料的主题中,是作文审题立意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都关注的是大框、整体结构,并没有针对细节内容进行描写。学生的写作给人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的信息,只是观点的陈述和情节的粗糙记录。这样的写作不会打动人,更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起来也不会有栩栩如生的感觉。

例如:秋游南山顶,要下山前,我对学生说:“现在准备下山了,你们在走之前站在冯梦龙石像底下,再细致观察一遍,注意细节,晚上写作文就会做到心中有物了。”果然在作文中发现一位学生《南山顶》片段:再次仰望这位老人,慈眉善目,高瞻远瞩,心底油然而生敬意。南山景观,还有古寺古庙、鲤鱼争食、南山奇洞等,但与梦龙石像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了。它像烙印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准备下山,暮色已经笼罩了整个山顶,一弯上弦月清冷的光辉洒向四周的山上,一切都显得朦胧起来,只有深蓝而高的天幕上点缀的星星一颗颗是那样地明亮耀眼。我看着这一闪一闪的星星,闻着山下飘上来的淡淡的稻花香味,觉得自己沉浸在了梦幻之中,眼睛也随之迷离起来。当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关注细节时,他们笔下的文字自然变得准确灵动、精彩纷呈了。

四、深化文句,关注环境

为了增加学生写作的文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化抽象为形象。这就是指不要直通通地把抽象的本意写出来,应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把要表达的本意说出来。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深化文句,使文章的语句在经过学生描写和深化后可以体现出深远的含义。学生的写作不能平铺直叙,而是要写出文采,写出意义,用精彩的语言来进行描述,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例如:A:八(10)班运动员们紧紧抓住绳子,使出吃奶的力气,可惜实力不济,败下阵来。B:八(10)班运动员们紧紧攥着绳子,个个蓄势待发,排在第一位的周文强同学用力噘着嘴巴。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拔河比赛开始,所有人身子后仰,使出浑身力气,有的咧嘴瞪眼,有的紧闭双目,啦啦队“加油”声不绝于耳,可惜他们实力略逊一筹,僵持一段时间后,周文强使出全身力气双脚用力一蹬,不料脚底一滑,摔倒了。裁判哨音响起,比赛输了。

这两段话都是在描写拔河比赛。通过阅读可以看到A句只是简单地描述而已,说出学生很努力,但是却失败了。学生是如何地努力,在拔河比赛过程中学生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比赛持续了多长时间,这些细节信息都是缺失的。B句则从学生们的准备活动、具体的表情、身体的动作和僵持的时间上对拔河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虽然学生很努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是还是失败了。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每一个读者都会在大脑中对拔河比赛过程更加清楚,深化了文句,体现了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这样的写作方式不仅文采飞扬,而且达到了令人回味的效果。学生如果每写一句话都可以蕴含思想,优化语句,那么学生的写作就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学生在进行描写时也要关注环境,用环境来衬托心情和背景,从而使读者可以融入到这个环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环境对于作文的内容会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地走进情境中,融入到情境中。这些环境会影响到人物的心情,从而形成前后呼应的整体效果。例如八年级学生郑雯婕在作文《身边的诚信》中,从景物描写切入:“轰——隆隆,夏天的傍晚,天空中炸响了一声闷雷,天空顿时变得黑沉沉的,令人喘不过气来。顿时,倾盆的大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而结尾又在景物描写中收束全文:“……回到家,我轻轻地拉开抽屉,将手中的20元钱放进抽屉里,小心一推——抽屉锁上了,但我心中的诚信之门却打开了。此刻,我觉得全身无比轻松,内心无比坦然。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写作中学生善于利用环境来进行描写,通过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彼此影响,相互作用。这些写作会给文章增加亮点和精彩,学生要善于利用环境来展现文章的思想和内涵,从而在写作中能够妙笔生花。

总之,学生在语文写作中,精心的刻画和细致的笔触会让写作彰显个性和特点,使学生的写作能够惊艳亮相。学生要善于积累,借助名言警句,关注细节的描写,深化语句。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和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进步。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实现妙笔生花,让学生的写作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使读者在阅读文章后爱不释手,产生心潮澎湃的情感,体会文章写作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学)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