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洪娣
一、现状透视
现象一:隔靴搔痒——假活动。【《我们手拉手》之“学会互助”活动片段】活动主持人:让我们来到一个黑暗的世界,走近盲人,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队员戴上眼罩觉得很新奇,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着,互相你摸我一下,我回你一拳,几个孩子被打哭了,几个顽皮的学生觉得很有趣,哈哈大笑。)活动主持人: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队员:我觉得很好玩。辅导员:盲人走路会有趣吗?队员:如果大家都是瞎子,那也挺不错的。
现实生活中,孩子看过盲人的生活,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从未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所知道的一些关于盲人生活困难仅仅是看到的而已。辅导员让孩子在“先天不足”,而又“后天失调”的情况下模拟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场景,那就是“隔靴搔痒”假活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现象二:无病呻吟——空活动。【《我与小动物》之“争爱心章”教学片断】主持人:我们班小朋友都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心,相信在生活中你们一定是动物的好朋友,说说你平时是怎么照顾小动物的?队员甲:我养了小狗,每天喂它食物吃。队员乙:我家没有养动物,不知道怎样照顾小动物。主持人:今天带来了一只小狗,你们能抱抱它,摸摸它,喂食物给它吃吗?(一群队员好奇地围了上来,这个摸摸小狗,那个使劲将小狗往自己的身上抱。可怜的小狗疼得汪汪直叫。辅导员见状一个劲地要求孩子们,不要着急,按秩序活动。)此活动之所以如此尴尬,是因为辅导员在设计活动时,没有关注孩子的真实生活,脱离了孩子的生活环境,课是课,生活是生活,没有结合孩子的现实生活来展开教学。这就是“无病呻吟”空活动,这样的活动不尴尬才怪。
二、问题剖析
活动是少先队活动课的灵魂,可为什么会出现一系列“秀过场”的现象,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静下心来反思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反思一:少先队活动课程目标未被深解。少先队活动课进入学校课表虽然已经实施2年,但大多数的中队辅导员是兼职教师,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研读相关指导纲要,各类培训也只是少数骨干教师参与。轰轰烈烈的少先队活动观摩课,辅导员只是看过了,听过了,却没有深入地解读,没有参与。只肤浅地了解少先队活动课需要设计活动,活动是少先队活动课的有效手段,而怎样设计活动,怎样的活动才是有效的,辅导员们是模糊甚至是无知的。
反思二:活动设计对队员的现状关注不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我们的很多中队辅导员因为身兼数职,平时工作较忙,在设计中队活动课时,只是注重活动本身热不热闹,对孩子的爱好、思维、兴趣、才能、倾向、理想考虑得较少,孩子的生活习惯、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就导致了我们的活动设计往往从辅导员的角度出发,活动的设计只停留在活动课热不热闹,而忽视了活动应该教育队员,渗透思想的本真。“目中有人”,这是少先队活动课的核心,活动唯有在队员和生活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让队员在活动中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反思,才能有效
三、应对策略
策略一:让目标导航。活动目标是引领活动有效开展的一盏明灯。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才能使活动设计行之有效。对目标的把握要充分考虑队员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活动的设计应从队员的需要、困惑、问题出发,通过活动,队员解决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社会主义朴素情感教育的渗透,从而促进个体良好的发展。
策略二:让情弦拨动。有效的活动必定伴随着队员丰富的情感体验,使队员始终处在心动情起状态,让队员在活动体验中感悟、提升,切实达到活动的目的。辅导员要根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用书精心创设贴近队员生活实际的、队员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队员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一是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小而具体、新而有趣的矛盾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营造出激发队员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的氛围,让队员融入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二是创设模拟情境。少先队活动课中,辅导员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让队员在真切的活动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三是提供现实情境。辅导员可以直接从生活中截取情境,就队员中所发生的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进行情境教育,引导队员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并获得全面发展。
雾里看花,在缤纷的活动中去繁就简,不要让少先队活动课“秀过场”。让我们的队课更朴素些、更生动些、更有生命力些。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鹤琴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石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