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芬如果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个性——点燃智慧的火种

个性——点燃智慧的火种

时间:2024-11-05 01:29:27


    ◎王艳芬

如果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的话,那么,良好的个性就应是点燃智慧的火种。良好的个性意识可以使学生内在潜力得到发挥,它所散发的光和热远非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封闭、单一化的灌输式所能比拟的。人与人由于成长的环境及经历不同,其体质、气质、性格及各人爱好就会有差异,这些差异造就了人的不同个性,也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个人的创新正是在这种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么,怎样才能展示个性特点、点燃智慧之火、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首先,要鼓励新奇思想。没有不同观念的交流,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思想。今天,我们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造性,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发明和新的思想观念。然而,环顾周围,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太多,特别是我们教育战线,长期整齐划一的同化性训练,严重束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创造性意识不强的现象随处可见。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所有名的学校,语文老师问“雪化了会变成什麽?”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同学回答变成了水,只有一个同学回答变成了春天。回答变成水的学生,老师都给打了对钩,而回答变成春天者,老师却给打了叉。这不能不令人感叹啊!能回答变成水者不足为奇,而能想到雪化了变成春天,那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呀!作为老师应该鼓励才对,为什麽非要强求统一的答案呢?如果对这样的新奇思想不加以鼓励,无异于扼杀了正在萌芽的创造力,这才是真正令人痛心的地方,这就是同化训练的危害性。

其次,提倡“不教之教”。马克思说过:“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没有必要事无巨细地都揭底亮相,应该给学生留下可供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于无疑处生疑,在无知中求知,于老师的不教之中学会自教,把他们逐步引向科学的殿堂。拿文学作品来说,我国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诗词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如杜甫的《兵车行》中有这样一句:“牵衣顿足拦道哭”寥寥七个字,从字面上看,谁也会理解,所以,老师也没有必要去讲解,若能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想象,现实生活中,在什么时候,谁会依依不舍地“牵”,谁会无可奈何地“顿”,谁又会伸直胳膊去“拦”,又是谁会泪流满行意绵绵……这样,学生就会在读者面前呈现一幅悲壮的画面:母牵衣,父顿足,娇儿拦道爱妻哭,这是一家人送别征人的动人景象啊!而这幅画面是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用情、用心勾勒的。这比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从以老师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活动为主,这样,才会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以体现,想象力得以发挥,创造力得以提高。

其三,培养学生善疑的个性。所谓善疑,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有疑而疑,一个是无疑而疑。就是说,一方面要向书本学习,另一方面要“慎思之”、“明辨之”,不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在那些值得怀疑的问题面前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德国的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如此相似,这才有了大陆构造的板块学说。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人人每天每刻都能看到,唯有张颖清教授注意到鸡有两翅两足及头,故鸡冠成五裂;人有四肢于头,故手脚有五指……由此概括出生物的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与其整体相似。科学是这样,文学也是这样,没有个性怀疑也就不会有流派之争,没有怀疑新的学说也就不会产生,所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是勤奋的,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新的学问才会建立起来。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早已有了定论的东西,往往熟视无睹,很少去怀疑它,更谈不上去改造它。传统课文《爱莲说》中有这样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课本上是这样解释的“莲花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淤泥比喻污浊的世风……”,也就是说,洁身自好的君子不受污浊风气的影响,是对污浊世风的背叛,这就是莲花对淤泥的背叛……这样的解释似乎天经地义,书上这么说大家也这么说,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不禁产生这样的怀疑,即:没有淤泥莲花在哪里长呢?莲花背叛了淤泥能“娇艳美丽”、“香远益清”吗?所以,莲花的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是对淤泥的超脱而不是背叛,我们的君子能洁身自好保持高风亮节,也是对世俗的超脱而不是背叛,这种超脱精神是对传统观念的补充和发展。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科学上的新发明、文学上的新理论,都是在怀疑中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就不会进步了。因此,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善疑、会疑,树立挑战权威的信心。

重视个性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创造力,信息时代这一点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应该注意个性意识及个性能力的培养,以便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由知识的被动者变成知识的主动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代英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教研室)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