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启蒙。小学的时候我就在书店里看《红楼梦》,最开始是看黑白漫画版的,后来是看彩色漫画版的,最后是看文字版的书,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文学审美体验。周围的同学朋友大都更喜欢“西子貌,咏絮才,力压群芳”的林黛玉,我却不同,偏爱“好风频借力”的薛宝钗。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丧亲”中,薛宝钗所抽的花名签“牡丹”上是这样说的“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无情”二字正是宝钗打动我之处。无情并非冷血,人非草木,皆有真情。薛宝钗的“无情”之处更多的是姿态,更多的是一种千帆过尽,看破世间万象后的不在乎,在她面对夏金贵虐待香菱的时候,毫无所动,其实香菱的命运是她动一动手指就可以改变的。面对金钏投井自尽,也是冷静异常,还会顾及王夫人的情绪,宽慰王夫人。在我看来,薛宝钗并非无情,而是克制自己的情绪情感,这是一种极度的克制。她好像和这世间的人和事都隔着一层玻璃,别人可以看到她的言行举止,但是永远无法触及她的内心,而她的内心好像也不会因为外物而有所波澜,有些类似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薛宝钗有着自己的一方天地,这天地之间或许只有自己的母亲、哥哥,这四四方方的天地旁人难以触碰,甚至是宝兄弟,湘云妹妹也无法触及。《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曾说“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山中高士晶莹雪”说的就是薛宝钗的通透冰冷,但是极度的克制情感也正是情感丰富的证明。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宝钗扑蝶”正是小女儿宝钗的天真流露,这样的宝钗怎叫人不爱呢?这正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的只是姿态,姿态的背后是一份淡然自持。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薛宝钗曾经写下过《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最喜欢的就是诗中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话,诗能传情达意,虽然是在写柳絮,但更是在写宝钗自己,有着翱翔于青天四宇的志向。在我看来,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都是不公平的,现今社会求职就可以看出来,面试官更愿意选择男性,哪怕男性的工作能力逊于女性。社会对于女性是抱有偏见的,当今社会如此,更不要提女性应该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了。在那样的封建社会背景之下,宝钗依然有着青云之志,而她的志向绝不只是宫闱,而是像男儿一样去治国平天下。薛宝钗作为一个女子,在封建社会,她的人生确实是像柳絮一般飘零难以自己做主,但她并不难过,而是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而且就算是没有“好风”可以让她上青云,她也不会失态,而是“任他随聚随分”,真真是高尚旷达!与“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相比,我更爱“送我上青云”的宝钗。
《红楼梦》曾说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林黛玉困于情死于情,王熙凤困于贪死于贪,贾宝玉困于痴,妙玉困于洁,花袭人囿于忠,晴雯困于狂,而薛宝钗被自己的冷所局限,她永远是旁观者,冷眼看一切,任是悲欢离合,兴衰更迭,亦是淡然处之,洞察世事,心如雪洞,万事不争。薛宝钗永远在第三方的高处看高楼起,看高楼塌,这是她的高洁之处,却也是她的可悲之处。她对待一切始终是冰冰凉凉,少了一些凡人的七情六欲,更缺少了一些热度,所以结局终是难以圆满。
蒲松龄用“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来评价婴宁,婴宁用隐于笑来保护自己,那么薛宝钗就是隐于冷,用无情来隐藏自己的真性情,用冷来保护自己,薛宝钗正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如此的清冷佳人,却被世人误解为恶毒的野心家,真是让人可悲可叹!世间众人皆爱“风露清愁”的湘潇妃子林妹妹,我却偏爱“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蘅芜君宝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