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消除偏远地区群众溜索出行安全隐患,实现群众“滑了几十年溜索,不想儿孙再滑了”的愿望,2013年5月,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工作部署,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共同开展了溜索现状调查。经地方申报和现场核查,四川省“溜索改桥”项目主要分布在阿坝、甘孜、凉山、绵阳、广元等5个市(州),经报交通运输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实施“溜索改桥”项目共77座,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总投资14.5亿元。
为加快推动“溜索改桥”项目建设,在交通运输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采取了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省委把“溜索改桥”作为20件民生实事来办,省政府按季度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议。交通运输厅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全力加快项目推进。二是科学规划设计。在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充分论证可行性后,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和确定桥位、桥型。三是严格质量监管。始终把建设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等制度,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服务,对项目质量实施全过程控制。四是优化项目管理。逐一研究77座“溜索改桥”项目,分析可能存在影响进度的因素,采取提前介入、交叉作业、无缝搭接等方式,“一对一”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简化前期工作程序,实行分类管理、重点突破。五是强化工作保障。加强项目跟踪督办,实行月报制度,加强对“溜索改桥”项目的督导、检查和服务,组织省级设计和科研单位加强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加大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经过5年多不懈努力,随着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一村“溜索改桥”、布拖县龙潭镇冯家坪村“溜索改桥”和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楼房坪村“溜索改桥”项目建设完工,四川省77座“溜索改桥”全部建成,标志着四川省全面结束“溜索时代”。“溜索改桥”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边远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77座“溜索改桥”的全面建成,结束了四川省499个村、近三万户、十几万群众仅靠溜索出行的历史,改变了整个村落的生活出行方式,边远地区交通环境明显改观,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同时,项目所在地农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区域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农村交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溜索改桥”项目的全面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了沿线农副产品运输,极大节省运输时间,降低农副产品运输成本,农民群众得到直接受益。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边远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比如凉山州冕宁县青丝塘村“溜索改桥”项目,建成后改变了当地因路致贫的情况,特色农牧业发展水平大大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明显变化,逐步实现自给自足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良性发展。三是贫困地区文明进程得到有力推动。“溜索改桥”的建成,不仅有效解决了两岸群众安全出行难题,也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山区群众更快更直接地接触新事物、新理念,共享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