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在美学发展至巅峰的中国宋代,赏心悦目的雅事已经在各阶层间流动,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修身养性,自然和谐。彼时,生而文雅,这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行业。
所有的生活美学都在抵抗一个“忙”字,而“忙”这个字拆开,就是心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当距离不是问题,时间不是问题,温度不是问题,甚至真实都不再是问题之后,生活美学正在被迫与时俱进——美学是艺术,而对生活舒适和从容的追求近乎人类本能,无论是刀耕火种的年代,还是24小时在线的C时代。
形形色色的自媒体和短视频发展起来后,美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内容,它一出世就带着尴尬和傲娇,与凡尘俗事的疏离是一种绝对的美感,但曲高和寡也意味了它难有自我能量推动良性循环的生存能力。即使是以古典沉静风格起家的自媒体,摆足了腔调后,也都难抵生存压力,在找准定位实现着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于是,从造桥建房、穿衣吃饭,到赏花喝茶、音乐读书,带着“文雅”和设计感的商品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陆续走下神坛——它们或者会说,神坛从来就没存在过,这本来就是一场以文雅为名的商业游戏。
恶之者嗤之以鼻,喜之者趋之若鹜——重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载体,也不是什么渠道,而是内容的某个片段与你共鸣,而是腔调足到让人买单。一条、二更、三顾、一箱、一人食、即刻、玲珑沙龙……它们都正在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