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海尔智能制造 :用“匠心”打造互联工厂

海尔智能制造 :用“匠心”打造互联工厂

时间:2024-11-02 12:26:25

海尔家电集团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陈录城2016年12月29日,海尔“基于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的互联工厂生态圈建设”荣获第23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此事件在业内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各大媒体更是争相分析海尔互联工厂成功背后的真实原因。12月下旬《电器》杂志“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的工匠精神采访小组,见到了打造海尔互联工厂的核心人物——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陈录城。通过短短1小时的采访,《电器》记者感觉到,海尔互联工厂的成功秘诀不仅在于海尔互联工厂的数量之多、建设速度之快,还归功于海尔在建设互联工厂过程中所倾注的“匠心”——以创新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准则勾勒互联工厂蓝图

在2015年1月沈阳冰箱互联工厂取得社会各界巨大反响之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政策也相继提出。在这种背景下,海尔顺势将“智能制造”提升为公司的重要战略。

据陈录城介绍,海尔的智能制造战略设定为涵盖从智慧家庭到互联工厂的大体系。智能制造的前端是家庭,可以把家电变成“网器”,给用户提供了入口,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提出个性化需求。同时,互联工厂可以通过入口了解用户的需求,实现产品的大规模定制。

搭建起智能制造的整体框架之后,海尔从智能制造的载体——互联工厂入手,并拟定了两维战略思路。陈录城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互联工厂”总体战略比作一个坐标,那么横坐标为高效率,纵坐标为高精度。海尔互联工厂不仅要实现高效率,更要保证高精度。通过满足用户高端化、个性化的需求,实现产消合一,用户既是生产者、设计者,又是消费者。

不管高精度,还是高效率,归根到底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互联工厂的核心。海尔的做法是“三联”和“三化”。其中,“三联”与高精度对应,“三化”与高效率对应。

“‘三联’的核心是和用户互联。”陈录城详细解释说:“第一个‘联’指的是用户所有的需求和工厂所有的设备以及所有环节的人互联,让用户的需求实时、零距离地到达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得工厂可以快速地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二个‘联’是用户和‘网器’相连,前端的产品‘网器’化之后,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互联网交互的入口,通过入口用户与‘网器’可以不断地交互。用户的需求则可以通过‘网器’和所有的工厂要素相连,实现用户驱动生产、销售;第三个‘联’是用户和全环节的互联,不管企业、供应商,还是用户、营销商,都把企业当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让用户的需求传递到整个系统。”

“三化”,即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在陈录城看来,智能化是“三化”的核心,人工智能又是智能化的关键组成部分。落实到产品上,智能化体现在产品要具备自感知、自判断、自学习的功能。“比如空调,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习惯,描述出用户睡眠的个性化曲线。根据曲线,空调可以帮助用户自动调节风向、风速和风量,更加舒适地生活。”落实到设备上,设备要实现通话、自感知、自判断、自学习的功能。传统的生产是下一道工序通过上一道工序设备传达的指令执行任务,有延时性。智能化互联工厂的任何两套设备之间都可以实时交互,实现物料找人、物料找设备的智能化生产。“三化”中另一个关键要素——数字化,可以为企业提供用户端和制造端的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海尔能够实时共享、直观了解数据,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以及应用,进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个颠覆”,灵魂是创新

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海尔践行的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工匠精神”——创新,陈录城称之为“三个颠覆”。

海尔互联工厂的第一个颠覆,陈录城将其提炼为——由以企业为中心变成以用户为中心。他以海尔天铂空调为例介绍,该空调是由30多个粉丝发起,1700多名用户参与创意和设计,才最终确定了鸟巢式的设计方案。

如何实现以用户为中心,海尔互联工厂进行了第二个颠覆,即由串联原来割裂的用户信息,变为和用户零距离的互联互通。陈录城进一步解释说:“传统工厂是先有用户的信息,然后一层层传递,逐渐传递到每一个环节,周期长、效率低,很难满足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互联工厂通过大数据、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实现和用户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不是一层层传递,而是分布式并联起来,响应速度快,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在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海尔打造的互联工厂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或者传统意义上的车间,而是一个用户交互的网络空间,一个虚拟和实体交融的空间。因此,海尔互联工厂进行了第三个颠覆,即由过去封闭、博弈、不可持续的企业关系,颠覆为一切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共创共赢生态圈。陈录城告诉记者,在海尔生态圈里,有小微、员工、创客、资源、供应商、设备商、营销商、消费者、媒体等。每个环节都是生态圈中的一环。他进一步强调说:“在生态圈里,海尔和创客、小微、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与原来也有本质区别。比如,供应商原来是按照图纸、订单为海尔来供货。现在,海尔生态圈把供应商和用户连接起来,把供应商和互联工厂的所有环节连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的方案如果被用户选择,就可以获取订单,如果不被选择则被淘汰。同时,供应商一旦被用户选择,他的订单会愈来愈多,分享的价值就越来越大,积极性就越来越高,随之供应的零部件的质量、效率也就越来越高,实现了各有关方利益最大化。”

进行了“三个颠覆”,海尔互联工厂对质量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陈录城说:“传统意义上,只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就算合格。互联工厂的产品质量还要符合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才算合格。这样,不只是生产线上的员工,全流程的所有环节都得对产品质量负责,并且用户的信息直接和各个要素连接,用户可以对其评价,干得越好分享得价值越多,实时驱动各个要素、环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达到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质量标准,海尔还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手段,比如自动检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以冰箱为例,海尔检验冰箱整体外观,原来是靠目测来实现,现在靠图像识别设备判定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这样做可以防止这些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成为“漏网之鱼”。另外,在产品设计环节,海尔对产品事先进行虚拟设计、虚拟验证,验证合格后才投入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三个颠覆”产生的连锁效应也辐射到海尔的人才培养战略上。陈录成解释说:“现在的组织叫小微,小微的成员叫创客,小微的运行机制是‘按单聚散’。“单”指创造用户的价值,即能创造用户价值的小微,就能分享价值,就可以生存,如果创造不了价值,就会被淘汰。以这样的机制不断驱动,实现质量提升、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同时创造越来越多的用户价值。另外,互联工厂生产线上的员工和传统的操作工要求也不同,必须是综合素质高、能实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知识型员工。”

提炼内核,传承“匠心”

实际上,海尔互联工厂在建设中除了践行着新时代“满足用户需求”和“创新”的“工匠精神”,还在做另一件事情,即传承“工匠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从2015年海尔第一个互联工厂——沈阳冰箱互联工厂投产至今,海尔已经建成8个互联工厂。值得一提的是,建设互联工厂的丰富经验,已经被海尔提炼成自己的方法——COSMO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把海尔互联工厂的模式产品化。”陈录城介绍说。

陈录城解释说:“在海尔内部,我们把之前互联工厂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其他互联工厂复制、推广。而且,下一个海尔互联工厂建设的步伐将更快,试错的成本将更低。”据他透露,沈阳冰箱互联工厂建设用时2.5年,到目前最新建设的互联工厂——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用时缩短到1年。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互联工厂投入建设,这些工厂的建设速度将更快。“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把新工厂最佳实践方法应用于已经建成的互联工厂进行迭代,保持海尔互联工厂始终在同一水平上。”

同时,海尔的互联工厂模式也可以对外向市场输出。据陈录城透露,互联工厂解决方案既可以整体化输出,也可以模块化、标准化、定制化输出,满足企业不同需求。

编后语

事实上,海尔互联工厂产生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2016年7月,海尔作为唯一的家电企业,入选《制造强国研究》报告。2016年7月,“海尔互联工厂模式创新案例”入选《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案例》。2016年8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海尔的互联工厂模式作为全书第一个案例被推荐。2016年8月22日,海尔作为家电行业唯一代表,当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2016年9月,海尔互联工厂模式写入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属家电行业唯一。

不仅在国内获得认可,海尔互联工厂的成功模式还多次走出国门,得到全世界的瞩目。德国时间2016年11月23日,海尔在第七届汉堡峰会上第一个发言,讲述了互联工厂等智能制造的探索成果。德国时间2016年11月29日,海尔在柏林召开的“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第一次副部长及会议”上,作为中国家电的唯一代表发言,分享了海尔互联工厂的模式及成果。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