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邙山之上,古建再现历史
卫坡村离洛阳市区很近,座落在邙山之上,北魏孝文帝陵的旁边。不用驱车远途,古迹星罗棋布就在身边,一座城市的文脉由此彰显。从公交车上下来,首先去拜谒了北魏孝文帝陵。这座陵墓像一座小山一样高高耸立,却没有石人石马等惯见的古陵“标配”。文治武功都堪称一代英主的孝文帝就这样低调地沉睡在洛阳城边。而卫坡村也同样显得低调。古建筑就深藏在村落中那些现代建筑深处,没有山西大院奢华,却多了一分古典的内敛。尤其是那些院落的大门,如果不走进去,会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民房。比较而言,山西大院的大门则要华丽、气派得多,乍一看,都会知道这是一个巨富之家。这也是卫坡古民居的特色所在。这里面除了身处河洛之地这样空间的原因,还有历史的原因。卫坡村的这些古代民居院落基本上都是属于一个大的家族,这个家族祖上主要是官员,而不是商人。这个家族最高品级的官员是四品武官,并不算太高,因此这些宅第大门,也没有让人感觉到森然肃穆的官气。虽然品级不算太高,这个家族中的官员却是数量颇多,整个清代,卫氏家族七品以上官员有26位,担任过儒林郞、九品登仕郞、五品武略骑尉同修职郞、千总武略骑尉、户部事务等诸多官职,还出过4位诰命夫人。对于一个仅百余户的小小村落来说,这个数字堪称庞大辉煌,这些古建筑也堪称一种历史的繁华了。
村落中的民居古建主要座落在一条大街的南北两侧。说是大街,其实很窄,仅能容一辆轿车通行,这样的街道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甚至可以称为小巷,但在这窄窄的街道两侧,却座落着面积庞大的院落,足以令现代城市人叹为观止。进入街道北侧的一个大门,就仿佛武陵人钻过山洞豁然开朗的感觉。院落房屋都是清代建造,传统院落格局保存完好,踏入门内,古典气息扑面而来。虽然数量不多,但木雕砖雕同样将原本普通的门楣、墙壁装饰得精致、典雅,即使一个简单的雕花,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月台之上,客厅高大轩敞,两根木柱矗立,撑起廊檐,木柱的柱础为石墩,雕有简单深刻的纹路,而柱子的雀替则为潇洒飘逸的云纹,仿佛廊柱之上的屋檐皆在云端一般。
也正因有了这廊柱和雀替的衬托,客厅的房檐屋脊勾勒出端庄、大气、凝重的天际线,这种线条仿佛拥有着一种紧绷的力,将我一下拽进了几百年前。这条线上还点缀有更为复杂的曲线,那就是五脊六兽,狮子、海马等瑞兽,端坐屋脊之上,神态毕现,威风凛凛,与屋脊檐瓴简洁飘逸的线条一起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整体的线条凝重,甚至让我想起了一些官衙中的殿堂房舍,也许这正是官宅所特有的凝重感,而客厅这个功能外向的建筑又将这种凝重感放大了,它向外的一面墙全部都是木制的门,打开的只有正中的两扇。每一扇门上方的窗户,窗棂都是方形,以中国结般的交错构成一幅繁复却又严正的图案。而门的下方,都有精致的木雕,如梅兰竹菊等,这些雕刻经过年岁风霜的打磨,精致中又凭添一份粗砺的厚重。有些院落客厅大门的正上方,还有木雕而成的题字,如“卤园翰墨林”,透露出一种儒家式的自谦。走进客厅,仍然需要抬头,屋子正上方悬挂的是高高的牌匾,房子主人和牌匾题写者的官职名讳也赫然在上;有的院落客厅里是一块,如“望重兰台”,有的是两块,如在“袭庆承休”牌匾下方,还有“执德堂”的牌匾。从“执德堂”这样的堂号名称上也能够看出主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而这正是封建时代官方主流价值体系,虽然这些价值体系也在那些纯粹的商人宅第中有所体现,但在这官宅中,更加彰显。
这种敬意对封建时代拜访这座宅院的客人来说尤甚,在这特殊的时空氛围中,我不得不以他们的视角来看这些牌匾,也许这正是为官的主人所需要的,一定程度上,客厅就是主人官方身份在住宅里的延续,是衙门的一种变体。
客厅里的陈设简单,保留了八仙桌和两侧的官帽椅,上方是一幅中堂。中堂字画却不需要像匾额那样严肃,大都是文人诗画,即使这个宅院的主人是武官。中国传统文化中喜欢将文武并称,并放在相互对称的位置上,但其实武官也从属于儒家思想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统治者将儒家思想改造成为整个官僚体系存在的价值座标。当然,在儒释道并存的文化结构体系中,道家文化元素,也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之中。中堂文人字画中,即有一些道家思想元素,如一个客厅里的中堂对联“呼猿向萝月,招鹤下松云。”宅院主人就在这狭窄却又似乎宽阔的文化空间中,开拓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3
4
5
61跨院栽植的牡丹,与清代牡丹浮雕相映成趣。
2缸中栽种的水生植物,摇曳着后院的宁静。
3圆窗中瓦片鱼鳞般细密的屋顶。
4内宅门头刻字,寓多福多寿多子。
5山墙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
6门头刻字语出《诗经》,寓吉祥的事情降临。
院落相连,后院窑洞式房屋
穿过客厅,就走进了下一进院落。准确地说,这里更像一条小巷,将横向排列的五六出院落连在一起,成为客厅与后院的缓冲地带。要走进后院,还需要再进一扇门,这扇门要小得多,每扇门的上面都有砖雕的大字“福禄寿”“祝三多”等。这些题字内容已与前厅不同,而是更多属于家庭伦理,官方色彩变淡,更具民间色彩。客厅和后院之间的缓冲地带虽然可以称作小巷,但又与小巷不同,每个院落与另一个院落之间,都有小拱门相隔;前厅部分这横向的五六个院落是以月亮门相连。这些门,让整个庭院变得更深,而不是一览无余,它们保证了一个大家族的生活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私密性。
而私密性最强的,莫过于后院。与前院的月亮门门洞相比,这里的门不仅仅是形状,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木门用来隔绝前面的世界。两个世界的不同,让建筑范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后院对厦两开,院门正对堂屋。堂屋两侧有左、右栈道分达裙院,裙院里又有供下人居住的对厦和堂屋。总体而言,后院的建筑显得朴素,大多房间都不再有砖雕或木雕,窗棂也不再是繁复的图案。但仅仅是菱形的不断重复叠加,也能够呈现出另一种精致感。后院的堂屋都不大,内部是窑洞式构造,但从外面看来,这些窑洞式房屋却有着木结构的楼层,显得美观大方并不局促。
这种窑洞式构造的房屋,我在康百万庄园也看到过,应该是河洛民居中的一个特点。我在卫坡村中就见过几座地坑窑院。窑院深深低于村庄的地平面,进去需要走一段台阶。有的窑院比较朴素,有的窑院却有木雕和砖雕装饰,时间应该可以归到清代,精美程度和地面上那些古宅里的不相上下。可见窑院并不只是贫穷者才居住,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居住方式。那些古典装饰让这窑院显得别有风情,宽敞的院子中栽种着竹子花木,也挺拔多姿。我以前一直以为地坑窑院是豫西三门峡地区和山西、陕西地区特有的建筑,没想到在洛阳也看到了。看着脚下的土地,我仿佛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卫坡村地处邙山之上,而邙山是黄土丘陵地貌,山上干燥而沉实的黄土上不仅生长了可以饱腹的庄稼,也同样提供了天然的安居之所。也许是因为这些窑院所造就的居住习惯,地面上的房屋也才同样修建成了窑洞式的内部结构。
与街北院落相邻的是卫氏宗祠,祠堂并不大,却建得较高,需要两次拾级而上。祠堂也许是因为修缮,内部已经空空荡荡。但卫氏后人依然在此生活,追忆着往昔的辉煌。来到祠堂厦房的楼上,可以通过圆圆的窗户望见街北院落那些规格严整的屋顶,瓦片如鱼鳞般排列得紧致工整,屋脊上的瑞兽近在咫尺,从它们的神情中看不到疲惫,虽然它们已经守望这些宅院数百年,在那些成片相连的院落之上,它们依然精神抖擞。
1
2
3
4街南的院落,小巧精致
与街北房屋的大气、朴素相比,街南的院落要更加小巧、精致。从大门进入,无法直接看到院落,而只能看到二门。大门两侧的厦房有颇为精致的木雕,梅兰竹菊这样较为普遍的图案,在这里也有独特之处,如兰草要配上奇石,方寸之间的木头上,怪石嶙峋的层次感也很强。而回过头来望向门洞上方,是一大幅牡丹的砖雕,这个图案我在山西的大院中并没有见过,应该是这河洛民居中的特色,因为这里正是牡丹之都。从二门进入,院落就呈现在眼前,与街边北边院落相比,这里的院落显得窄了一些,在两侧厦房的簇拥下,几乎成为了一个天井小院。而走到客厅的月台是需要拾级而上的,客厅的建制几乎是与北院相同的,却因为院落的狭窄,不像北院那般大气。那些木雕同样精致,屋门的正上方是“谈笑有鸿儒”五个大字,与北院的卤园翰墨林有相似之处,但标榜的意味也更加浓烈。学者朱大可认为,题写是士大夫对自己存在方式的证明。士大夫们试图用题写标榜自己的身份,同时也想标榜自己的趣味,不过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宅院中常见的题写,是如流水线工业产品般由儒家学说生产出来的,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也暴露了这种趣味的单一,但这些乡村中官绅宅院更注重的是进行纵向对比。他们的主人更在意的是与普通村民的住宅进行的对比。经由这样的对比之后,一种文化意味彰显,而后便触发了权力的彰显,这种权力主要是面对普通村民的绅权。由于皇权专制时代,皇权的派出机构到县为止,县以下的乡村便是绅权的权力空间,乡绅以礼制为主要方式对村民进行治理。这些儒家话语便是官权向绅权转换的武器,或称为一种权力密码。这是这些儒家话语成为这类士大夫的住宅标配的一个原因,从中可以看到士(绅士)与大夫(官)之间的紧密关系,也可以看到这种转化的路径。
客厅有通向后院的门,中间又是一道小巷相隔,但后院的门没有开,门缝中能看到院落深深。南院是五进院落,比北院有更强的纵深感,而横向上,与主院落相连的院落有两座,分列左右,没有北院那么宽阔。可惜的是,两侧院落损坏较为严重,不复古典精致之美,但这正是时间的原作,有时候“废墟”能给我们更大震撼的原因。事实上,那些保存较好的古民间同样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废墟”,是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废墟”,那些权力结构和长幼尊卑、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连同那些儒家文化话语运作机制,甚至那些古雅气质,都一同被埋在时间中。
在这道主街的周围,还有一些街道留存有古院落,但保存得都不如这条街两侧的房屋。衰败的屋舍述说着时间的脚步,如此轻飘,又如此沉重。
当那些曾经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渐渐消失,它们就成为了历史的承载者,它们本身也成为了历史,在建筑史、民俗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条古街出来,就又回到了那些现代建筑的包围中,这种意义体会得更加明显。这个村落里的古建筑虽然数量相对较少,无论规模还是在精致程度上,都无法与王家大院那样的富商豪宅相提并论,但因为地处中原,保存相对完好,葆有着历史与地理空间上独特的意义。它们的一些独特建筑形态,成为中原民居古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河洛历史和文化增加了一些具体可触的物质细节。
TIPS
交通:卫坡村距洛阳市区1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自驾路线,洛阳市区—王城大道北—连霍高速洛阳站入口—洛孟路—卫坡村;乘车路线,洛阳锦远汽车站—乘坐洛孟公交—卫坡村站下车
美食:洛阳牛肉汤、不翻及不翻汤、洛阳锅贴、新安烫面饺、浆面条、驴肉汤、阎家羊肉汤、张家馄饨。
5
6
71内宅檐廊横向贯通数个院落。2北院正厅执德堂匾额高悬。
3内宅大门向时光敞开。
4执德堂门头刻字“卤园翰墨林”,与匾额辉映。
5执德堂外观端庄大气。
6门上有回纹窗格的客厅。
7二层为木结构的内宅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