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Rivers in Beijing北京城里的河

Rivers in Beijing北京城里的河

时间:2024-10-31 10:06:23

北京城区的河,对来北京的中外游客来说,好像是个冷话题,连久居北京的老北京人,河也曾淡出记忆。人们好像忘了,河才是北京的生命之源,北京博厚强大的文化魅力,北京人的世代骄傲都离不开河。皇城中的玉河、紫禁城内的金水河、环北京城的护城河,并不是八百年京城文化的陪衬。随着首都绿色城市的建设,随着首都旅游业的大发展,河文化的苏醒,河记忆的被唤起,旧河貌的新生,也不仅仅是多了几条可进入的绿色空间,多增加了几处河景观景点儿,河有更多的机能和哲学内涵。金色的阳光砸在碧清的河水里是有声音的,那声音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京城文脉上的金水河

天安门门洞前七座汉白玉石桥下是金水河,这是人所共知的。老北京人还知道,天安门前的金水河是外金水河,在走进天安门,走过端门,走过午门,在太和门之前的广场上还有一条金水河,叫内金水河。至于为什么叫金水河,这内外金水河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是不同的两条河还是同一条河,有什么功能、作用,金水河在文化上有什么含义,大多游人恐怕都不会去想吧,直觉上它们只是皇城和紫禁城的一道景观。天安门和故宫,太辉煌、太夺目,金水河太不起眼了。金水河仅仅是一道肯定会有实用功能的景观吗?细细地追寻探索,却发现,金水河竟是文脉深广的文化之河。人们对它知之太少了,它是不应该被漠视、被忽略的。

风景的金水河

我最早接近金水河是在我16岁的那年。8月,我初中毕业考进了首都联合军乐团北京军区军乐队,在西山脚下的西黄村营房经过短暂的军事培训后就参加了天坛千人乐团的国庆大典司礼任务集训。建国15周年大庆时到了天安门广场。不过那时千人乐团中的我们这几十位新兵全是滥竽充数的,还没有分配专业,手里拿的任何铜管木管乐器都是堵着乐器嘴儿的,首长怕我们一激动把乐器吹响造成政治事故。看到了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的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建国庆典致辞的是彭真市长。游行结束,我们正步行进到金水桥前。晚上联欢,参加焰火晚会,是在西侧的金水桥前,我们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学员在一起,围成圈,跳集体舞。金水河就在身侧,它是天安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时不会去关注金水河的,内心里只有荣耀,只有激动,只有幸福。天安门城楼上和中央首长、各国贵宾一起看焰火的毛主席,能看到我们吗?我穿着新军装,穿着新发的高腰黑皮鞋,戴着大盖帽,扛着红肩章,在绚丽的焰火中蹦啊跳,转着圈地跳,疯狂地跳。

金水桥刻进了记忆,深深的。年年国庆大典司礼任务集训时和国庆大典上,我们都会列队在金水桥前,面对着天安门。国庆那天10点钟前,站在天安门城楼边角的军乐团干事小旗一挥,表示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已经开始登城楼了,乐队总指挥、分指挥的指挥旗一举一下,军乐团奏乐,雄壮的军乐声中,我们很快就看到了毛主席的身影。受阅队伍尾部一过金水桥,千人乐团又是立即边演奏边行进到金水桥前,此处仰望城楼正中挥手的毛主席更近、更清晰。

金水河、金水桥对于我,是政治意义上的。

外金水河、金水桥作为景观观赏,我已记不清究竟是在完成司礼任务的年代中还是在日常路过天安门时开始的。外金水河最壮观的景色是河中喷起高泉的时候。河道是直线的,喷泉成列,每一束喷泉都如冲腾的玉柱,玉柱在蹿升中,纷落迸溅的水花如雪如珠,连成排的喷泉树在绚丽的花坛后,在朱红的宫墙前织出一条素洁莹亮的、参差错落的喷泉带,像跌宕起伏的雪峰雪岭,也像立体的多层面的银色长屏,光照进来,它也会变色,彩虹映现,七色交辉。这样的外金水河景观很难见到,不敢说不常有,我屡屡路过天安门,也就见过一两回。大多时看到的外金水河就是汉白玉石桥下平平静静默不作声的水体,不知从何处流来,也不知向何处流去。

内金水河是一条碧带,它在太和门前广场上是一条镶着银边的弯弓,弓从西向西南弯,在五座金水桥处成直线,过金水桥向东北弯,再向东弯,弓背在南,臆想的弓弦在北。此弓与真实的弓极为酷似,而且是东西对称分布的,中轴线就在五座金水桥正中的御桥桥面的中心,南对午门的御门御路中心,北对太和门中心。也有人把它形容为玉带,称它为玉带河。它是条小河,在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广场式庭院中蜿蜒,空旷宏阔中的细瘦清柔之躯,若在草原中也就被淹没了,但在开敞着胸怀的四周皆是宫殿建筑的广场上,这条细瘦的碧水之流就格外地醒目了,醒目到一眼就注意到了它,一眼就被它抓住了眼球。是架在河躯正中心的五座汉白玉石桥的缘故,不,是宏阔中渺小的缘故。这是我的感觉。在这个广场式庭院,天不在天上,而在眼前,它直接与建筑,与庭院,与庭院中的小河、桥梁、摆件、滚滚人流亲吻。在浩瀚天之脚,没有不渺小的,渺小到令人谦卑。走近内金水河就是另一种风貌,尤其在金水桥畔,贴近它,就只有人的渺小了,秀丽清澈的河水两侧是灰石条、白石条夹杂着垒砌的陡直的河岸,河岸很高,河岸上齐堤岸顺河势筑汉白玉护栏和望柱,护栏望柱提升了河岸陡峻高拔的感觉,人在河岸的曲线中无法高大,只能谦卑。金水桥的护栏望柱体量比河堤上的护栏望柱高大粗硕得多,人就更渺小。距离造成的视觉差异,造就了内金水河的独特美,此距离视角下的金水河,倒映着蓝天、白云、陡岸、石栏,以河的曲线勾勒出的画面,在红墙黄瓦的庄严伴侍中宁静而神秘。站在金水桥畔金水桥边,没有游人能够一眼望透河道曲线的完整走向,在为它的秀美动容的同时,难免浮想联翩。

五座金水桥,正中的最长最宽,这座桥是御桥,只有皇帝才能走的,桥面的正中心,不仅是广场的正中,而且提供了最佳视域和视角。建筑艺术空间的学问是很深的,里面的门道很多很多。有一位学者针对内金水河发表了一段言论,他说:现代建筑规划理论,讲究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空间排列和组合,构造出一个最佳的景观序列,使人在移动中的不同位置和角度,都能有效地欣赏优美的造型艺术构图,并在这种造型的有序地变换中由浅入深地体验到某组建筑主题强烈的感染力。故宫的建筑组群,是围绕着、烘托着、彰显着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而规划布局的,从正阳门一路走来,穿过天安门门洞,走进端门的朱红色大门,再走进午门的时候,庄严神圣的感觉已油然而生了。那位学者说,远远看太和门前的金水河,那张巨大的弯弓,把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南北两半,把广场点缀得如同遥远而神秘的天空。内金水河中间的五座由精选的汉白玉石砌成的金水桥,仿佛是飞架银河的星桥,把分开的广场连成一体,把平淡宁静的空间变得生动而富于变化。五座桥高低错落,集中而又疏朗。从中间专供皇帝通行的御桥走过,远方是高远的天空,近前是朱红的宫门,两侧是优美的拱桥众星捧月般恭立左右,像谦恭的侍从护卫着尊贵的天子,那种君临天下的自豪感,就在简单上桥下桥的行程中充分地得以体验和渲染。

为烘托渲染君权神授、皇权至高至尊和君临天下的氛围,600年前的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专家们提供了几个夹角的数字,证明着御桥上是最佳视点,可获得最佳视域。今天的御桥,已不为皇帝专属专用了,上去体验一下在太和门前广场上自高自大君临天下的天子感觉轻而易举。

神秘的金水河

金水河是有众多实用功能的,其作用大体可以捋出以下几项:美化皇宫,排水泄水,还是皇宫消防和施工用水的重要水源。故宫是北高南低的,这个用肉眼望不大能望出来,专家能测量出来,推断也是能推断出来的。金水河开在南边,下再大的雨,也不会积水,而让宫殿成为湖上或河上的船,它的泄水排水体系是科学的,金水河在泄水排水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古代建筑木质的东西太多,着起火来不得了,宫内有河,取水救火方便。维修、改造或添加增扩建筑,所有工程施工也离不开水,这些都属于常识,皇宫布局,不能不考虑周全。民间也都是这样,水是人们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而且掣肘着建筑布局和人们的生活,不考虑水的存在与习性,合理而巧妙地利用它,人们的生活就要受影响,就要嘬瘪子。金水河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对今天的我们来说难以理解,甚至不屑,但对于帝王和紫禁城的规划设计者来说,是必须要考虑的,那就是它在风水上的作用。封建帝王讲究风水,帝王讲风水,选阴宅讲风水,选阳宅造阳宅更讲风水。

1神武门与筒子河中的倒影。2筒子河中看故宫。3角楼倒影。4故宫西南筒子河。我看了一些关于帝宅风水的书和研究资料,看不大明白,把握不住要点。大明王朝所倚重的江西派风水师,被称为形势宗派,似是把能否带来吉祥的风水宝地,从五个方面来考量,即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要寻龙、点穴、察砂、觅水、定向,而五大要素都是围绕着一个气字,适合人体的是吉气,不适合人体的是煞气,能避开煞气,留住吉气,有利于吉气的就是风水宝地。阴宅,大环境风水宝地模式是:北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南有远近呼应的小丘,左右两侧护山环抱,中间堂局分明,地势开敞,且有曲屈水流环抱。十三陵的大环境就是被认定为符合风水五大要素条件的一个风水宝地,北有天寿山,左蟒山,右虎山,一条大河环抱着从长陵到十三陵水库之间的开阔地,在这片开阔地上还有小山小岭。依照标准风水模式,帝王的阳宅紫禁城,也就是故宫,在北京的平原地带上,无山,就人为堆了一座山,景山,它在紫禁城的正北,是紫禁城的靠山,也是北京城中心的镇山。紫禁城是依中轴线布局的,前朝后寝,左右对称形成环抱之势,三大殿前的广场地势开阔,内金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弧形环绕,人造的风水宝地模式。金水河在风水上不外乎藏风聚气吧,内金水河是界水,防止吉气外泄。不知道这样解读贴谱不贴谱。

游故宫,有多少人深层次关注过内金水河我不知道,涉及内金水河的资料很少,一般游人在故宫所看到的内金水河也只是太和殿前广场的那段儿,它仅是内金河的一部分,内金水河在故宫中比我们看到的要长得多。我看到过一张北京故宫平面示意图,图上完整地画出了故宫内的内金水河。它在故宫的西侧基本是直线的,起点靠近城隍庙。在车库东拐了个弯儿,是向东拐的,在内管楼值房外的东北角又拐了个弯儿,弯儿差不多是90度,向南又成直线,在武英门西拐向武英门前,成八字呈现在武英门前,再向东北拐向断虹桥,成几字形到熙和门北,再进太和门前广场。在广场东于协和门北出广场,在东边的宫殿区又成几字形,向南贴銮驾内库,出宫墙进入东南筒子河。故宫东部区域,只有东南部有它的水道,它与西部河道不是对称的。

筒子河也被称为金水河,是金水河的一部分。

内金水河的西部河水流经处不知是不是开放区,游人一般是不过去的,它不在游览线上,很神秘,在象征意义上很神秘,在踪迹上也颇为神秘。

其实即便囊括了筒子河,这也不是金水河的全部。

金水河为什么叫金水河?《大清一统志》有言:“元时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门而入,故名。”这句话里有两个信息,一是说金水河自元代就有了,或说它始于元代;一是说它从西门进来,所以叫金水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金木水火土之说,来自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是指星辰,也是对世界万物属性的一种概括。这个体系太复杂。从方位上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这是四象,加上圆心,中,为土,构成方位上的五行。四象是对空间的表述,在时间上则指春夏秋冬。金水河水自西来,因此称为金水。西仅是指其水从京城西门而入吗?它的源头是玉泉山,金水河是西到玉泉山的。元代的金水河开凿于公元1273年至1278年之间,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它是宫城用水的一条引水河,引玉泉水从玉泉山南麓东南行,行走线路在长河的西南侧,从和义门(元西门)入城后,经今半壁店、柳巷、赵登禹路、马市桥、前泥洼、宏庙胡同到甘石桥,之后分为两支,一支经今灵境胡同进入皇城太液池,即今中海;一支绕皇城向北,然后东折,在今北海幼儿园门前入皇城注入太液池(今北海)。明初时元代的金水河断流了,明末清初,它改称为大明濠或西沟,成为西城的排水干道,民国时改为地下的排水暗沟。去年8月上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拆迁违章建筑,在恭俭胡同施工中意外地发现了西板桥遗址。9月16日,文物部门开始对西板桥遗址进行发掘,古西桥板、涵洞、河道驳岸重现,一段长29米、宽4.15米的金水河内河河道也被找到了,它的西面隔墙与北海公园的濠濮间东南闸相连。文物部门说,西板桥是明代内金水河皇城北段上的一座小桥,位于宫城西北方,河水经过西板桥后向南拐,最终进入宫城的筒子河。恭俭胡同原名内宫监胡同,内宫监是明代二十四衙门之一,民国时胡同名去“内”字,名字则取谐音用了温良恭俭让中的“恭俭”两字。内金水河遗址的河岸本是条石砌,出土前已多被挪作它用了。

明清两代的内金水河全貌已模糊,但筒子河是清晰的。

全长的金水河河道,是与哺育了北京城的高梁河道、玉河西段河道基本一致的。

筒子河,永不衰败的风景

故宫宫城外筒子河与中山公园相邻的部位是可以乘游船游览的。西华门南到中山公园这一段的筒子河归中山公园管理,中山公园开辟了水上游览项目,设立了码头,配置了各种游船。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种木篷船,划游船看故宫,故宫的西南角楼是最养眼最抓人的,比在陆地上看要觉得完整,而且它那种奇丽壮美的造型和凌空睥睨的气势因为有筒子河衬着也格外动人。故宫筒子河在西雁翅楼外的公路下便转为暗河,在东雁翅楼外过公路又变为明河。阙右门西雁翅楼外和阙左门东雁翅楼外,城墙与筒子河间的公路是公共交通区,外地游客大抵只是路过,最多歇歇脚,北京市民则把这一带当成休闲晨练的宝地。有动静的是吊嗓,咿咿咿呀呀呀,老旦、青衣、花旦,京味儿浓浓,估摸着是京剧票友,一生爱好,不离不弃,宫墙外筒子河边的清幽静谧环境对吊嗓有鼓励作用?

筒子河环围故宫宫墙,是紫禁城的护城河。据说明代筒子河只围绕紫禁城的东、北、西三面,分别称为东华门筒子河、神武门北筒子河、西华门筒子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皇帝下旨让工部修了午门暗沟筒子河,暗沟筒子河水流入太庙,暗沟筒子河水全长七十丈九尺九寸,是个吉祥数。有故宫在,筒子河就是永不衰败的风景,它也是金水河的一部分。

1神武门外筒子河。2中山公园外筒子河对游客是开放的。3角楼下的筒子河特养眼。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