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灵感的种子自由生长——专访摄影家魏壁

灵感的种子自由生长——专访摄影家魏壁

时间:2024-10-31 06:37:21

寒池01魏壁摄“种子落地它会发芽、长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创作也如此。”

阳丽君(以下简称阳):魏壁,你好!能简要介绍一下你的创作经历吗?或者说,你是怎么走上摄影这条道路的呢?

魏壁(以下简称魏):我以为,每个人的路都是既定的,或说是上帝之手的安排,或说是因果。少年时就喜欢画画写字,虽浪迹城市三十年,但始终都没有失掉对艺术的热爱。误打误撞,搞上了摄影。其实,我不大算得上是摄影师,我几乎不看摄影书,也看不懂,只是借用摄影来表达而已。

在深圳,因为业务关系,接触《现代摄影》,接触媚姐(李媚)及她周围的师友们,是亚牛让我突然明白了照片的美,大概就是这样开始的。

阳:在深圳时,你创作了带有“先锋”意味的系列摄影作品。但在2010大理国际影会,你拿出全新的作品《梦溪》和大家见面,这是一组喷在宣纸上裱在宣纸上然后又将书法同照片结合起来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与你之前的“先锋”作品风格迥然,能说说这其中的转变吗?

魏:我想你说的“先锋”,应该指的是《□□□□□□.□.□□—□.□》这组作品,这组作品就是一个对过去那段特殊经历的了结,拍了它就了了心思,跟过去画个句号。我从未想过去刻意求新求变。说到求新,我以为,扎根传统多深,就可以多当代。寒池02魏壁摄

寒池03魏壁摄阳:你创作《梦溪》的契机和动因是什么?《梦溪》可说是你的成名作,《梦溪》一出,天下皆知,你觉得《梦溪》的成功对你的创作有何影响吗?

魏:动因就是一颗流浪的心需要故乡来抚慰。

《梦溪》所谓的成功,就是情真意切,没有水分,对后期创作也无丝毫影响。我是农民出身,只信仰土地,种子落地它会发芽、长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创作也如此。我无法容忍照片背后的虚伪,你可以真实的虚伪,但不可虚伪的真实。

阳:拍《梦溪I》时你尚在大连,还是远方的游子,拍《梦溪Ⅱ》时你已回乡,推屋重建,躬耕南阳,你觉得心态有何变化?《梦溪I》和《梦溪Ⅱ》有何微妙的区别?

魏:《梦溪I》和《梦溪Ⅱ》创作时的心态肯定是不同的,一个是处于流浪状态,一个是已经身处故乡。一个是牵挂,一个是酣畅。虽如此,虽在家乡已生活了7年,但还是有一种行走在寻找故乡路上的感觉。儿时的故乡,在经历三十年的城市生活再去看她,还是有一种“客”的观看,这是微妙的。就像乡人看我,已不是他们眼里少年的我。

阳:你曾说,“我作品中那些瞎子算命先生、道士、纸马都是来自我童年里的回忆,是我对那片土地的情感的一个映射。”你用相机和笔为故乡立传,梦溪一地在《梦溪》中具象化、可视化、诗意化,你觉得《梦溪》实现了你创作时的初衷吗?

魏:情之所致,我无法预期我的创作,也无力去总结我的创作。初衷是一根线,也是审视自己的标准,我想还是没有偏离的吧。

阳:当年我的导师退休时,兴致勃勃地想回到故乡养老,却在一番考察之后败兴而归,感叹于故乡物非人非,故乡只在笔中、心中,却已是回不去了。回乡多年,你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故乡与童年记忆中的故乡,两者的差距大吗?你如何越过这重重岁月,去找寻那传统的田园生活,那内心深处的童年回忆?

魏:儿时的山是野的,生物是多样的。儿时上学路上能抓到很多水蛇王八仔玩,现在一年难得见到两条蛇,稻田里没有鱼儿了,自然生长的杂丛没有了,屋后连绵的松林没有了,松涛自然也就再也听不到了……农药化肥无节制的使用,经济作物替换了原始树林,城市欲望无限扩张,童年的乡野怕是永远回不去了,每次游走,难免心生悲凉。好在还有几条田埂土路和遗漏的没被砍伐的几棵自由生长的树。但作为一个现代人,我还是幸运的,起码我还有故乡。起码我还可感受到万物生长,落叶缤纷,虫声四起。起码我还可走在童年走过的路上。

阳:《梦溪》中的一些人都是你身边的家乡人,有些还是你的邻居或者亲戚,拍他们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他们对你最终呈现的作品满意吗?

魏:在拍摄他们之前,我会跟他们说:我要给你们拍张照片,一张作为一个有尊严的农民的肖像。他们都听懂了。我是尊重他们的,他们也喜欢我给他们拍的照片,我们和谐的生活在这片山丘上。

阳:众所周知,摄影是个舶来品,并且一直与技术密切相关,而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更是源远流长,大家辈出。如何用摄影技术表现传统的中国风光,一直是中国摄影界思考的一个问题。民国时,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他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陈复礼有一部分摄影作品刻意在画面上留白,请一些名家题字,营造出类似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和意境。你的《梦溪》也可以说是连缀在这条“传统化”的线上,你可曾受到这两位摄影大家的影响?你如何看待他们这类型的作品?你觉得传统山水画与摄影相结合的那个“点”是什么?

寒池04魏壁摄

寒池05魏壁摄

寒池06魏壁摄

寒池07魏壁摄

寒池08魏壁摄

寒池09魏壁摄魏:传统就是一辈一辈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在当时的时代,他们是杰出的,我并未受到他们的影响,也无心拿前辈参考。作为活在当下的我,我的照片是我精神的一个出口,非为了形式而形式。我无法理性地分析传统山水和摄影的结合点在何处,在拍照过程中按快门的那一刻,我力求忘记摄影,忘记传统。一团和气是我的追求。

寒池10魏壁摄“我就是要拍只有我独自面对的一种孤寂的风景。”

阳:《寒池》是你的新作品。能介绍一下寒池这个地方吗?你是怎么发现的?你觉得寒池哪一处,或什么特点吸引了你去拍摄?

魏:寒池,位于距我居住的地方一百多公里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米左右的一个村子,住着十几户人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画画的朋友带我同往,当时正值冬季,南方的海拔到了500,变化就会很大,山下下小雨,山上便开始冰冻。这是一个纯净的世界,依然蛮荒,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这里有我想看到的所有景象。

阳:《寒池》花了多长时间拍摄完成?拍摄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或艰难之处?为何选择长卷或立轴的形式?

魏:这组片子历时三年的冬季完成。有意思的事是在这里可以忘我地面对这里的山水,还有跟朋友一起行走在雪原的快乐。无数次前往,其实都是艰难的,几乎每次去都是大雪冰冻天,车挂上铁链爬到不能再爬时,车就停在悬崖边上,或老乡家,然后负重徒步,数十公里往往要花上一整天,也有连人带设备一起滑坡而下,撞到哪就是哪,好在没落入悬崖。有一次拍得正酣,脚底一滑,林哈夫镜头摔成了两节,于是这股气就此断了,不想再拍。其实,拍照对于喜欢拍照的人,艰苦是不在乎的。

选择宽幅,就是一种情结,怀古情结。

阳:《梦溪》着力于身边的与家人有关的景、物,并都选择了在作品上挥毫泼墨,酣畅淋漓,而《寒池》则不然,画面干干净净,意境幽远清冷,能说说你创作上的这种转变吗?

魏:写不写字,这取决于这个内容,我觉得《寒池》并不适合写字上去。没有什么转变,更没有刻意地去求转变。但你一看还是魏壁对吗?

阳:《寒池》曾入围“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终审作品,吕楠、颜长江分别点评该组作品,一个认为“写实摄影呈现出中国书画般的诗意与趣味”;一个认为“是对中国意境与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凭吊”,你认同他们对你这组作品的评价吗?为什么?梦溪Ⅱ01魏壁摄

梦溪Ⅱ02魏壁摄魏:其实,评论者他们看到的更多是他们自己,我谈不上认同与不认同,就连我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身在其中,忘了其他。我并不具备事先设想的能力,一切任其自由蔓延。

阳:你说,“在寒池,我看到马远,倪瓒,董其昌,黄宾虹,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我看到的现实重叠”,这些画家对你及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他们是你的创作之师吗?你特别喜欢这几位吗?为何?

魏:多年的熏染,我迷恋他们,当然还有很多我心中的这些高山,没有为什么,只想通过这种方式臆想与他们相会。

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其博大精深自能滋养甚多,于近年摄影艺术而言,向宋元致敬,在传统文化之沃土中汲取营养的向来大有人在,如李止《山行》、颜长江+肖萱安《归山》、塔可《诗山河考》等,你觉得你的作品与之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魏:凡有怀古情结的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追求、偏执与局限。每个人都不可能事先设想如何去独特。我就是要拍干净的,要拍一种我心中理想的风景,连个人都没有,只有我独自面对的一种孤寂的风景。

阳:传统风光摄影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新风景摄影。你如何看待现在的新风景摄影?你心目中的风景摄影是什么样的?

魏:这个世界就应该百花齐放。民族自卑、西学东渐导致我们既没有学到西方的精髓,同时又丢掉了祖宗的精髓,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该反省的事。新风景也好旧风景也好,只要照片背后的人是干净的,照片都会好看。

人的境界在变,对照片的标准也在变。拍摄《寒池》期间,我就想让照片能有孤寂高洁风骨之气质,当然我远远没有达到。而今,我大概又不这么想了。没关系,最至要的是只要诚字还在心里就好。

“内心干净的照片就是好照片,干净即是我的人文尺度。”

阳: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你曾在大城市热热闹闹,却在不惑之年毅然回乡,过着躬耕荷锄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出这样的决定?隐居近7年,相比7年前,你觉得心态和精神方面有什么不一样?

魏:朋友们都以为我离开城市是决绝,是一个姿态,不是!他们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我的。

我在城市生活太久了,在我眼里,城市对我而言,就是欲望。我厌了,这种情绪郁积也不是一年两年,很多年了,加之怀乡情结越来越重,离开是必然的,在这里我获得自在,并不像大家想象的决绝,破釜沉舟什么的。

七年前,我怀着理想回到乡间,因为是一个人,可以过着“一瓢一饮”的清寒生活,只要能天天跟这块土地在一起,多苦都不在乎。而今一大家,这是出乎我意料的,好在这些年收成还不错,曾经一度焦虑慌乱。但调整得不错,现在很宁静。

阳:你曾在一个访谈中说“我的身体也是追随古人的,今天媒体的东西我基本不看,目前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抄繁体版的古书。”你现在每天都做些什么呢?能介绍一下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吗?

魏:每天早起,在鸟儿还没起床时我就起床了,看一个小时书,临两个小时帖,天亮后忙娃娃们起床上学,上午干些活儿,或工作或画画,午后基本就是午休、接娃娃、陪娃娃玩儿,直到他们消停了,我也就累趴下了,一起睡去。

我也是俗人一个,面临着很多大家面临的同样问题。

阳: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初审结果于近日发布,你还是其中一位初审评委,你如何看待这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入围作品?你觉得何为人文性?如何用摄影体现人文精神?

魏:入围作品都是大海捞针一般挑出来的,都很棒,且风格各异。七个评委,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标准。我的标准很简单:技术不是问题,也无需在意规矩套路,内心干净的照片就是好照片,干净即是我的人文尺度。

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无异,它只是工具,人文在你的心里,你的精神境界里。

阳:《寒池》之后,你有什么拍摄计划?准备换种拍摄方式,还是继续在传统文化当中觅得灵感?

魏:完全未知,一切等待那个种子在身体里生长。觅,不是我的方式。

阳:非常感谢!

作者简介

魏壁,1969出生于湖南西北部农村,现居湖南,职业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梦溪Ⅰ》《梦溪Ⅱ》《寒池》等。梦溪Ⅰ01魏壁摄

梦溪Ⅰ02魏壁摄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