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在等待中的生存 监狱纪实

在等待中的生存 监狱纪实

时间:2024-10-31 06:18:42

Pademba,塞拉利昂的一所监狱,关押着很多得不到法律及时援助和社会关注的青少年嫌犯。不得不在狱中待上数年等待审判的他们,孤立无援,在有限的生命中无望地祈祷,却不知何时能跨出这道高墙。

供图/费尔南多·莫勒里斯(FernandoMoleres)撰文/约翰·卡林(JohnCarlin)

尽管塞拉利昂的法律严格规定嫌犯未满18岁不能关进成人监狱,但仅在2010年就有超过30名未成年嫌犯被送到这里。

早上8点到下午4点,犯人们只能在监狱的公共区域中活动。在停电缺水,没有卫生间的恶劣环境中,对每个人的身心都是煎熬。

每天早上,Pademba监狱的一些犯人都会被押送至法庭,他们不知道要去多少次才能等来最终判决结果。彼得是负责押送的狱警之一。

被禁锢的“自由城”

如果你看过电影《血钻》,那么对这个矿产丰富的非洲小国—塞拉利昂共和国应该不会陌生。这里曾是欧洲奴隶的供应来源地,经济水平尤为低下,如今,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它还是排在世界后列。首都弗里敦(Freetown),意译“自由城”,听起来让人心向往之,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世人熟知的塞拉利昂内战,那一场对当地民众来说长达11年的噩梦战争直接导致了成千上万生命的死亡和人民的流离失所。即使在结束后的这些年里,很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譬如,这个自由城中耸立的那间灰色牢笼—Pademba监狱,仍然禁锢着上千名孩子的自由。

在Pademba,羁押有很多青少年嫌犯。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寻求帮助,也无法为自己赢得足够大的社会关注度,被家庭、社会忘却的他们,只能花费数年时光待在这所牢笼中,等待审判。

2010年2月,我和朋友,也就是摄影师费尔南多·莫勒里斯来到这里,探望一个孩子,史蒂夫·莱宾斯。17岁的史蒂夫因偷羊罪被法院判刑三年。按他的年纪本不该在这里服刑,这是一所成人监狱,但实际上这里还关着很多和他年岁相仿的少年。处在监狱最底层的他们,无人理会,如同捕鱼人网中的鱼,挣扎翻腾,仍是徒劳。

史蒂夫身上的疥疮溃烂得很严重,不仅如此,长年处在阴暗潮湿的牢房,还让他染上了其他疾病,孱弱的身子和无精打采的神情让他整个人看上去都糟透了。其实在这里,患病者的数量很庞大,恶劣的卫生条件更是让疾病蔓延的速度大大加快,但除了祈祷他们无能为力。见面之前我曾看过史蒂夫的照片:双眼无神、面色枯黄,看上去就是一个惨遭遗弃、食不果腹的孩子。而实际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他的父亲死于内战,母亲死于疾病,无家可归的他和亲戚间的关系也很淡漠,所以从未有人来探视过他。内战后的塞拉利昂,像史蒂夫这样的孩子不计其数,他们不会因为身世悲惨就能得到怜悯和帮助。

当费尔南多几个月后又一次去探望史蒂夫时,得到的却是他已不在人世的消息。想到生前的史蒂夫如同无人问津的流浪狗,而我们却爱莫能助,这种无力的感觉让人更加愧疚难当。

二次探访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随后得知另一名和史蒂夫情况相似的孩子,阿卜杜尔·施沙尔。费尔南多和我决定再次奔赴塞拉利昂。

我们在Pademba门口就被警卫拦了下来,他声称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必须上交手机和身上所有现金。我在心里考虑了一下就老实地把手机递了过去,但裤子里还有一些零钱和票据我没有一并交出,幸好他们也并未有搜身之类的举动。我看到门边一块黑板上写着“1307”,他们解释这是囚犯的总数。一名身穿墨绿色制服的工作人员被指派给我们作为“向导”,同行的还有位年长的神职人员。当时是早上11点,而直到下午4点,我们才得到批准进入。我们的想法是先跟着他们进去,再找机会摆脱他们,兴许单独接触阿卜杜尔和其他一些孩子,才能有所收获。

穿过大门,眼前出现一大块空地,四栋大楼耸立在中央,墙体从深灰到浅棕逐步淡化,波纹状的铁皮屋顶看上去厚重而压抑。空地上有很多身穿灰色或是棕色囚服的犯人。费尔南多和我走过去,很多人看到我们立即停下手中事情一拥而上,将我们围住。“费尔南多!费尔南多!费尔南多·托雷斯!”他们大声喊着,嘴唇颤抖,有些人甚至眼含泪水。

当然,托雷斯并不是费尔南多的姓氏,他们口中的费尔南多·托雷斯是费尔南多·何塞·托雷斯·桑斯,一名西班牙足球运动员。对于他们说,两个费尔南多虽身份不一样,但都能给他们阴郁的生活带来一点活力与一丝希望。上一次,费尔南多在这里待了一个月为他们拍摄照片,这个过程中通过聊天谈心所建立的情谊,让如今的再次到访,就如阔别多时的老朋友聚会一般,熟悉而亲切。他们都很喜欢费尔南多,在这个到处都充斥着暴力和不平等的地方,好脾气的费尔南多给予所有人以同等的关爱和尊重。

糟糕的卫生条件和饭食让犯人们看上去都瘦骨嶙峋、面色极差。

默罕默德·卡马拉,23岁,因暴力犯罪入狱两次。身上的一道道疤痕是他被逮捕时自残的结果,触目惊心。

在监狱里,唯有祈祷可以减轻一些无力感。

这个办公室里杂乱无章地存放着所有囚犯的资料,要查找某个人的资料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

犯人们每天的主食就是把土豆和木薯叶清洗干净后碾碎浇在米饭上。早餐通常是茶和一片面包,这里也提供鱼或肉类,但绝大多数人无力支付。

疟疾、伤寒、霍乱和拉沙热等病在塞拉利昂极为常见,对深受疾病困扰且得不到及时治疗的囚犯来说,治病是除了解决温饱问题之外最大的渴望。费尔南多以前是一名护士,对他们的身体状况之前就大致了解,所以也带来了一些药。他从牛仔裤的口袋里掏出一大支药膏,挨个给围着他的人都倒了一点,他们接过后把裤子往下拉,均匀地涂抹在溃烂发痒的腹股沟上。费尔南多随即又掏出一些红色小药片分发给他们,据说这对疥疮有更好的疗效。我们在空地的每一个角落来回走动,不断重复着被围住、然后发药的过程。这一刻的费尔南多似乎是他们心中的南丁格尔,呼唤他名字的声音从未停下。

这些人当中不乏一些重刑犯,但这一刻面对他们,我毫无恐惧,甚至没有一丝慌张。他们一个接一个走来,主动和我握手、聊天。而带我们来的那名未佩带任何武器的“向导”看上去也没有丝毫的警惕,一脸淡然。

之后,我们被领到一间昏暗房间,准确地说是这里的“工作室”。囚犯们在这里学着做一些事情,比如木工活、做家居饰品、做鞋子,还有缝纫等。他们三三两两分散坐在不同地方,锤子、针线和一些金属物散落在地板和凳子上。这个画面稍显诡异,尖利的器具和被关押的犯人,每一样都足以成为他们手里致命的武器,但所有人又都在低头忙着手中的活儿,整个场面平静而无害,这一刻已然让人忘记他们是因何被关进来,似乎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厂车间。一名囚犯还向我展示了他亲手缝制的童装,带着一脸的骄傲,竟像个等待夸赞的孩童。而一旁监视的狱警看上去也很放松,他说拥有一技之长对日后出狱的犯人大有裨益。他还说他们会买下囚犯制作的这些东西拿到市场上去售卖,赚到的钱用来买水和肥皂,运送回监狱后再兜售给犯人。Pademba监狱极度缺水,不用说洗澡,饮水都是个大问题。我记得当时还看到一个幸运儿,一丝不挂地站在操场洗澡,看上去畅快淋漓,很是享受。其他人眼巴巴地看着他,羡慕和失落两种表情在他们的脸上交替,心里应该是五味杂陈。在这里,最好的季节莫过雨季。当大雨倾下,所有人都可以享受一场免费的“沐浴大典”,对于他们,这是一场狂欢。食物短缺造成分配不均是常态,而未成年人则是其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经常因抢不到食物饿肚子。用餐时间是狱中生活仅有的放松时刻。排队领饭的囚犯们稀稀拉拉地组成一列无规则的队伍,有瘦骨嶙峋的老者,也有肌肉强健的大块头,但无一例外都在嚷嚷着谁先排第一。那天的饭食好像是拌着木薯叶的米饭,实在让人毫无食欲。一名囚犯低着头喃喃自语:“就算是一只狗也不愿看到这样的食物吧。”但这不妨碍他随后就狼吞虎咽地一扫而光。还有一些囚犯半裸着身子,或蹲坐地上、或蜷缩在角落里,大口嚼咽。他们每个人还能发到一小瓶水,浑浊的水装在又旧又脏的塑料瓶中,光是看一眼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对于要等上一天才能领到第二瓶水的他们来说,却尤为珍贵。雨季是犯人们最期待的时节,站在雨中他们可以洗个痛快。

2008年因被控告偷渔网而入狱的伊萨,因为患有严重的痢疾,他已经这样躺在医务室的地板上好几天了。

60余名囚犯挤在一间约30平方米的牢房里,狭小拥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身伤病,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整个房间的气味令人窒息。

穆罕默德·康特,14岁。因被控告吸食大麻判刑3年。他需要支付10万利昂币才可以保释出狱,但家人无力负担也不愿帮助他,他只能在监狱里等到刑满释放的那一天。(左图)

阿卜杜尔·施沙尔。(上图)阿卜杜尔·施沙尔

据说,Pademba的常规牢房在设计之初是两人间,而现在基本上都是七八个人一间,床位不足,大多数人只能以地为席。每间房里有一个铁桶作为马桶,狭小的空间,闷热的空气,长时间不能洗澡的身体,以及马桶散发的恶臭,这一切混合出的味道让人窒息。想到长期处于如此环境,就很容易理解他们内心的悲凉和绝望了。

在一间相对宽敞的牢狱中,我们见到了阿卜杜尔。这间面积差不多有半个网球场大的牢房里大约住了60人,阴冷潮湿,墙体斑驳。阿卜杜尔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瘦小,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面色苍白暗淡,他身上一大半的皮肤已经布满疥疮,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他和史蒂夫有太多的相同点,同样的身世、同样令人堪忧的健康状况和同样空洞混沌的神情。阿卜杜尔称自己16岁,可瘦削的身体让他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的模样。他的父亲早在内战中丧生,母亲也患病离世。2003年,年迈的奶奶因无力抚养,让年仅9岁的阿卜杜尔离开村子自己找活路。他只身一人来到弗里敦,白天打一些零工,在市场上售卖竹篮,晚上则睡在一个停满废旧车辆的墓地中。谈到入狱的原因,阿卜杜尔回忆当时有好几个人冲向他,把偷来的收音机一把塞到他手里便跑掉了,蒙掉的他完全无法反应,只能傻站着任由追上来的警察抓住后以抢劫的罪名逮捕。交谈中,我看到墙角有两个穿着网眼背心的大个子,他们看上去并不友善,凸起的肌肉和凌厉的表情跟电影里那些杀人犯如出一辙。他们的目光一直紧紧锁在我们几个身上,意味十足。我尝试让自己镇定下来,继续谈话。我们询问阿卜杜尔,当时还未成年的他如何就被批准逮捕了,他沉默了一下,有些笨拙地脱下裤子,说当时警察就是这样要求他,并在看完他的身体后指责他撒谎,说他肯定有19岁而非未成年,就把他关押入狱。我们哑然,如此不负责地乱下定义简直让人啼笑皆非。我问他是不是原告向执法人员施加了压力,或是以别的方式贿赂他们,因为这在当地并不是什么稀奇事。阿卜杜尔没有回答也没有否认,低下头开始小声的啜泣,随后又点头默认了这一说法。过几天他就要开庭,检察官表示如果支付5万利昂币就可以保释出狱,相当于13欧元。我和费尔南多相视沉默,达成共识,我们决定帮助阿卜杜尔。

囚犯们经常聚在一起下棋赌钱,但往往都是以争吵和打架来结束。

大多数的未成年嫌犯都是孤儿,被关进来后,就从未有人来看过他们。离开监狱后,我们去咨询一名律师。她开门见山地说:“在塞拉利昂,弱者和穷人最容易被人轻贱。如果你没钱,就意味着你永远无法得到你想要的公正。同理,有钱你也能把任何人扔进监狱。”连年的战乱不仅让塞拉利昂的经济受到重创,各种因政府不作为而产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好在据说已有人打算着手建立可靠有效的公设辩护律师制,旨在让弱者得到他们应得的公平和正义,重拾尊严,不再出现只因贫穷和弱势就如同蝼蚁般被践踏的情况。

第二天我们去了阿卜杜尔受审讯的法庭,找到了负责这起案子的两名工作人员。他们承诺可以力保阿卜杜尔出狱,但提出必须支付16万利昂币的酬劳,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还有很多关系需要打点,这远远高于之前阿卜杜尔提过的价格。但其中的利害是非我们也不想再去深究,只想尽快帮助阿卜杜尔脱离苦海。此前我们还去找过一些收留流浪孩子的机构,看看日后能否把他安置在那里。但遗憾的是,由于涉及很多规章制度等原因,我们没有成功。因为有别的事情,费尔南多在当天晚上就飞回家了,我一人留下处理剩下的事情,在第二天下午返程之前,我还得仔细考虑如何安置阿卜杜尔。嫌犯易卜拉欣和阿列乌,比较幸运的是他们得到了一个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民间机构的帮助,为他们聘请律师辩护。终获自由

费尔南多在临走前给了我一沓厚厚的资料,是20多名犯人写的一些话。从笔迹和语言上能看出大部分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基本上都是以“亲爱的费尔南多”或是“亲爱的先生”为开头,内容无一例外都在陈述他们在狱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食物的短缺、环境的恶劣、卫生状况得不到保障以及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等。其中一个叫伊萨·卡马拉的15岁的孩子写道:2010年2月5日,是我入狱的第一天,因为打破车窗我被判刑三年。很久之前我就离开了家,父母都还在,只是他们无力抚养我。牢房很小,住了七个人。疟疾让我浑身难受,没睡过一个好觉。如果有一天我能出狱,我希望能重返学校,努力念书,然后找一份好工作,再找个好姑娘结婚。我很想念我的父母,我要回家向他们忏悔,我希望一家人能好好生活。亲爱的上帝,请帮帮我吧。

看完这段简单但也还算流畅的话语,我不禁有些担心,阿卜杜尔如果出狱,他又能去哪里,去干什么?伊萨至少还识字,阿卜杜尔并没有受过教育。可眼下情况,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开庭那天上午十点我就到达现场,我的计划很简单,把保释金交上去后,带着阿卜杜尔先去药店尽可能多地给他买一些药,再去咨询那位律师,看看她是否能给阿卜杜尔日后生活一些建议。约翰·苏米利亚(中),16岁。以前曾是木匠学徒,因被控告偷盗收音机入狱两年。我看到一位年长的法官在走廊里走来走去,和不同的人交谈,看上去非常忙碌。据说他深谙塞拉利昂法制体系中的各种利弊关系,在每个案子中都能起到关键作用,老实说我真希望我认识他,或许能对阿卜杜尔的案子有些帮助。走进审判室后,一位一脸严肃傲慢的红发女士坐在当中,听说她也是当地法官。整个审判间被挤得水泄不通,大约有10名囚犯在排队等待裁决,阿卜杜尔就在其中。他看上去有些无措,我挥挥手示意他镇定一些,他点点头。

审判开始了,那名女法官按例询问了阿卜杜尔一些基本问题后,就和一旁的同事不停地讨论案件。随后,负责这起案子的那两名工作人员提出要32万利昂币保释金,毫无商量的余地。这样反复随意的更改价格实在让人恼怒。我算了算还剩下的现金,再算算到机场需要的花费,心中有数后我同意支付这笔费用,毕竟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帮助阿卜杜尔逃离牢狱。

趁还未出结果的时间,我出去兑换了一些现金,回来后法官告知还有一个小时阿卜杜尔就可以释放,我松了一口气,当时是十一点,距离起飞的时间还有四小时。弗里敦的天气极其闷热,加上事情并未结束,让我的心情愈发焦虑。我出门买了一瓶冰镇汽水,试图让自己稍微冷静下来。门口有不少人,或踱步或轻声交谈,他们和我一样也在等待某个人的结果。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丁点儿阿卜杜尔的消息。我算了算,返回酒店拿行李再赶去机场至少所需的时间,我必须在一小时内出发,否则就有误机的可能。正思量着,远远看到阿卜杜尔跟着法官和警察走向我,难得地面带微笑。因为还要签署一些文件,我和他到另一个房间。文件、纸张散落一地,房间里挤满了人,有衣衫褴褛的乞丐、一脸严肃的警察、穿戴华丽的贵妇、以及西装革履的律师。当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有些焦虑,越到最后越是担心哪个环节出错而导致之前所做全都徒劳无功。每天早晨把犯人带到当地法庭的大卡车。

费尔南多·莫勒里斯(FernandoMoleres)西班牙摄影师,擅长纪实摄影。“塞拉利昂青少年监狱”和其他摄影作品均获过荷赛奖等众多奖项。费尔南多一直把目光锁定在渴望庇护的弱势群体上,记录底层民众真实的生存状态。

终于,阿卜杜尔办完了所有手续,考虑到所剩不多的时间,我塞给他40欧元,嘱咐他一定要去买药,尽可能去找一些能帮助他的亲人。阿卜杜尔紧握着我的手,久久没有松开。此刻我们都有些激动,我向他承诺,不久后我和费尔南多一定会再来看他。

我用仅剩的钱叫了一辆出租车,路上我凝视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象,在堆积成山的垃圾堆旁走过的百姓,受战争所累在街边乞讨度日的残疾人,路边还留着战时烧焦的、墙体布满弹孔的房子、城中河水污浊不堪,蝇虫乱舞。这般景象实在是令人心生唏嘘。虽然我心里一直在惦记回程,但老实说我还是希望能为阿卜杜尔再多做一些什么,当然这也正是费尔南多所希望的。记得当时还有一个男孩坐在阿卜杜尔旁边,差不多的年纪,形容枯槁,不知还要等待多久才能等来他的幸运。我们的能力在这些无助的脸庞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有太多不公平发生在他们身上,而善心的举动却少之又少。只是因为该死的贫穷和不可控的战争,他们在最好的年纪深陷牢狱。我不知道将来还能救助几个“阿卜杜尔”,很多时候我也只能像他们一样等待、祈祷,不至于被绝望吞噬。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