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到2018年,7年时间,中国电视综艺江湖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但音乐类节目始终是综艺市场的“刚需产品”。2012年,《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被视为国内综艺市场的一枚“重磅炸弹”,节目首次采用“导师+转椅”的盲选模式,激活了当时正处在青黄不接时期的音乐类综艺市场。也正是《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与综艺热潮的持续升温,让后续的音乐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7年时间里,《中国好声音》享受了横空出世的惊喜,体验了万人空巷的狂欢,也经历了被迫更名的无奈。今年,这档音乐综艺重新以《中国好声音》的名义登上浙江卫视,依然不断给“华语”乐坛输出新鲜血液,成为今年暑期档唯一一档收视率破2的综艺节目。
当下,音乐综艺群雄混战,有主打细分音乐类型的,有聚焦粉丝经济主打偶像养成的,也有布局顶级歌手竞技的……从素人到专业歌手,音乐类综艺花样繁多,不断推陈出新。在一波又一波音乐综艺的夹击下,《中国好声音》不断创新节目模式,革新导师阵容,探索多元音乐边界,挖掘正能量学员……在创新的同时始终坚守音乐初心,匠心打磨经典,修炼成了自己的“攻守之道”。《中国好声音》的“攻”
颠覆规则创新赛制
在真人秀中,规则和赛制是无形之手,推进着跌宕情节的自然发生。当《中国好声音》引领的导师与选手“互选模式”成为当下音乐综艺的常规设定之后,2018年新一季的《中国好声音》拿出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勇气。
在盲选环节,节目增设“点歌”“抢位”玩法,以更灵活的节目规则,激发了每一个人物身上的光彩。点歌,即导师一次性拿到所有学员歌单,完全凭眼缘和喜好随机选歌,点名学员上台接受考核。100多名学员同坐候场室等待被点名,这种“时刻准备着”的煎熬感,着实增加了临场感与紧张感。在第五期节目中,周杰伦心疼道:“我觉得他们很可怜,等了这么久,其他人一个一个被叫上去,什么时候才轮到我?抗压性要足够,不然到最后就唱不好。”
学员走上舞台用实力征服导师,是《中国好声音》的核心环节,今年也玩出了新花样。尽管每支导师战队的席位数量固定,但今年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争抢学员。一旦导师战队满员,抢位赛制即刻开启。谢霆锋直言,正是今年的全新赛制给了他疯狂转身的勇气。
在抢位战中,新晋学员可自选一名战队学员发起挑战,每一轮battle都意味着战队构成或将重新洗牌。导师们争抢得越激烈、椅子转得越疯狂,荣誉站台上的学员就越坐不安稳。学员候场室和荣誉战台也构成了“攻擂者”和“守擂者”的竞争关系。
此外,今年在转椅背后也增设了“魔镜”装置,学员演唱期间,可以看到心仪导师的一颦一笑。“魔镜”随时可能对学员的情绪造成波动,也会影响他们接下来对导师的选择。
如果说之前的battle战冲突加剧、反转不断,那么导师对决战则是导师之间的斗智斗勇。引入的新赛制“加分权”就像一把火,引爆了导师对决的炸点。两两对决的导师化身“超级玩家”,在他们的操作下,节目的游戏感和娱乐感大大增强,音乐性也是“遇强则强”。
对比此前任何一场对战,导师对决要来得更加激烈。在团战中,胜者全员晋级,败者,战队淘汰一名学员。分数每变化一次,导师和学员的压力指数就上升一个段位。同时,每一轮对决前,两位主战导师都有调整学员出场顺序的权利,这无疑又是一场心理战。因此,导师如何排兵布阵,谨慎使用加分权利,是让自家战队获得更多积分避免淘汰队员的关键。
例如在第一场导师对战中,周杰伦和谢霆锋斗智斗勇,大玩心理战术,把“音乐战场”变成了“刺激战场”。第一轮谢霆锋不用加分权,周杰伦立马“抢攻”,理由是“他没有用加分代表第一组不是打包安琪”。谁知谢霆锋就是要用打包安琪对宿涵,虽然落败,但第二轮将加分权给了邓紫霄,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将比分追平。
七强争霸赛更是一场混战。由导师派出学员并选定一支战队发起挑战的全新赛制,像极了卡牌竞技游戏:导师是“高端玩家”,各自战队养成多样性的音乐唱将,个个都是“虎将”,只管放出酷炫大招,用战斗力满格的状态去厮杀、去对战。
可以说,新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将悬念感、紧张感做到极致,赛制和规则的调整,也极大激发了导师、学员以及彼此之间的情绪碰撞不管是心理战还是舞台上的比拼,都催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为观众带来更多看点。
更新导师阵容擦出惊喜火花
音乐类节目除了学员备受关注,导师之间的碰撞同样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中国好声音》每一季都对导师阵容进行微调,除了那英、刘欢、汪峰等歌坛巨匠之外,也综合了年轻人的喜好邀请过周杰伦、陈奕迅等音乐唱将加盟。
今年,《中国好声音》的导师阵容变化堪称有史以来最大换血。周杰伦、谢霆锋、庾澄庆、李健组成了新的导师男团,不仅符合当下女性观众居多的受众群口味,还创造了“叔圈F4”“175Club”等颇有网感的标签,让人眼前一亮。
从音乐性上来说,民谣诗人李健、摇滚厨神谢霆锋、流行天王周杰伦、放克灵魂庾澄庆,这四位导师在音乐类型上各有不同,避开了原本导师阵容差异性不大的问题。虽然擅长类型各有不同,但在音乐的专业性上四位导师都非常具有说服力。
从人物个性而言,哈林(庾澄庆)是音乐顽童,综艺感极强,作为节目的“元老级”导师,他在节奏的把握、环节的推进上都驾轻就熟,本季基本担任了“第二主持人”的角色,推进流程,抛梗接梗都十分恰到好处。
经过了几季节目的洗礼,周杰伦越来越放得开,从原来的接梗人变成了现在的抛梗王,跟庾澄庆一唱一和,跟学员和新导师之间不断引发新话题,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观众也对这两位导师不陌生,这种熟悉的感觉自然而然带动观众找回观看节目的节奏。
新加盟的谢霆锋和李健,可谓本季节目的神来之笔,两位新导师的加盟打破了原来的状态,四个人碰撞出新的火花。此番,谢霆锋以歌手身份回归《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导师开场秀中展现了自己对乐器的掌控,抢人环节更是让观众看到了他对于音乐的坚持和热爱。
“段子手”李健出口成章,面对成语还有自己独特的解释,总能在温文尔雅的状态中用自己独特的冷幽默让人开怀一笑。与其他三位导师总是一头雾水而后又恍然大悟的化学反应组成了本季《中国好声音》的惊喜宝藏。
可以说,四位导师不同音乐风格和人物个性的碰撞,都使得《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更像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音乐游乐场,在这个游乐场中,四位队长带领学员们一起玩转多元化的音乐,在舞台上享受纯粹音乐带来的快乐,这种磁场也感染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多元曲风碰撞探索未知边界
音乐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语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但音乐作为艺术语言中的特殊部分,它的发展并不受到太多地域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全球各地的音乐艺术形式也如繁花一般不断绽放。《中国好声音》所包含的音乐元素无疑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百花齐放的多样性碰撞,不仅从观赏性上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推动了音乐市场的发展,成为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今年的《中国好声音》包罗万象,让观众大开眼界和耳界,也由此形成了丰富、包容的音乐气质。节目中,声音空灵的藏族歌者、用AI写歌的清华学霸、死亡金属黑嗓mix二次元萌音的新锐组合等多元化歌手类型,混搭民族风、热血硬摇滚、民谣小清新、“华语”流行风、潮流嘻哈派等多曲风呈现,用多元化的碰撞引领大众的音乐审美和情趣,去感知未来的流行。
例如,在第一场导师对决赛中,打包安琪的《尼古拉斯狂想曲》将古典与金属结合,以《威廉古堡》为主歌,加入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经典乐章,更暗藏谢霆锋的声音“爸,我回来了”作为彩蛋。融合了《以父之名》《梯田》《一路向北》《双截棍》等16首作品的新版《夜的第七章》,各种元素交叉致敬周杰伦,高音与说唱无缝转换,配上周杰伦御用编曲黄雨勋的钢琴伴奏,效果相当震撼。
当然,多元曲风的尝试也伴随着些许争议。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围绕《权御天下》展开的有关黑嗓、二次元、重金属音乐的争论不休。有人难以接受黑嗓,说“打包安琪的黑嗓,让我的耳朵流产”;也有人认为,“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请保持应有的尊重”。
有争议,其实也是一种意义。发源于欧美国家、缺少本土文化阵地的重型音乐因其地下音乐重口味和暴力美学鲜少为人所知。但是,很多新物种的诞生,早期都不被理解,如今大火的说唱也曾经历被抨击和不被接受的过程。《中国好声音》第一次让黑嗓在主流舞台上发声,难免会引发争议,但它出现的意义不在于观众接不接受、喜不喜欢,而是让更多人听到,还有这样一种声音、一种音乐风格存在。
“这个舞台有资格介绍一种新的音乐给全世界。”高举摇滚旗帜的谢霆锋,多次强调《中国好声音》的音乐责任。音乐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不论是独立民谣、地下摇滚,还是金属朋克,都将音乐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带领观众欣赏到了多元化的音乐类型。
而在作品改编方面,导师和学员们也更加大胆和自由,将重心放在自我超越和突破上。《想你的夜》被哈林改编成bluesrock(蓝调摇滚);《千年之恋》《将军》《黄金甲》三首原本毫无关联的歌,在周杰伦的巧妙编排下相遇,重摇滚、街头饶舌与中国风合三为一毫无违和感;哈林80年代作品《爱你的记忆》被Evis、吴奇“打捞”,他们对美式曲风的驾驭如鱼得水;抖音神曲《离人愁》由黎真吾、毕晓鑫演绎成工业音乐,获得李健高度赞赏,“仿佛两个人在后工业化时代中发出的呐喊与抗争,这种多元化的美感,填补了近几年这个舞台的空白。”
“时间让我的容颜衰老,只是物理状态。可是我有音乐,那是我的化学状态。”第四期节目中,活到老、唱到老的陈彼得,让观众看到了美好的音乐是不会老去的,而且在进化、在蜕变。而《中国好声音》一直在做的事就是用音乐探索明天。不管是导师选人的标准,或是具体音乐作品的表达,都呈现出一种可贵的多样性。
《中国好声音》的“守”
音乐是永久的续航力
《中国好声音》“不问出身只问歌声”的模式开创了中国音乐综艺的正能量典范,节目不煽情、不做作、不哗众取宠,专注于音乐的专业性和纯粹性,倡导纯粹音乐的理念,回归音乐的本质,用音乐最本真的力量,感染观众、传递情感。7年来,浙江卫视和《中国好声音》肩负音乐使命,致力于挖掘好声音、展现好音乐。
把音乐作为永久的续航力,是《中国好声音》的制胜法宝,以“音乐”为中心的表演、判断、评价、取舍、情感和故事构成了节目的全部内容,在这个舞台上,有来自各地、各民族的选手以音乐为媒介,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今年的《中国好声音》依然把很多好的音乐作品推荐给观众。盲选第一期,黎真吾的《山海》给观众带来极度感官冲击,也冲上了QQ音乐和酷狗音乐的人气榜;导师对决第一战,宿涵《夜的第七章》融合周杰伦16首歌曲,打翻网友的青春回忆罐;JC陈咏彤原版《说散就散》的亮相,当晚就在酷狗音乐拿下人气榜第一名;旦增尼玛《月牙泉》在酷狗音乐一上线,瞬间就刷爆999+好评。
榜单之外,学员们的演唱视频在网络转发量极高。邓紫霄《NeverEnough》、徐暐翔《唯一》、宿涵《夜的第七章》、赵家豪&tiger《水中花+玫瑰人生》、刘郡格《NoFearInMyHeart》等作品,更是被著名微博乐评人耳帝“翻牌”。
《中国好声音》始终代表着“华语”音乐顶尖的音乐品质和审美标准,为“华语”乐坛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和养分。这几年,通过《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观众认识了低调沉稳的梁博,出国深造归来的他如今携《男孩》《日落大道》等优秀原创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凭借独特的声音、鲜明的个性和极具辨识度的作品,吴莫愁成为“华语”歌坛最独树一帜的女歌手;一曲《凉凉》火遍大街小巷,“影视剧主题曲收割机”张碧晨圈粉无数;吉克隽逸、金志文、张磊、周深等众多“好声音”学员不断推出新作品,成为“华语”乐坛的中坚力量。
日前,福布斯公布2018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音乐领域30位精英中,有从《中国好声音》走出来的张碧晨、吉克隽逸、吴莫愁、万妮达等歌手。推新人、推新歌、力争走向国际,是诸多“华语”乐坛优秀音乐人的共同想法与诉求,也是浙江卫视和《中国好声音》坚持的节目制作理念。
传递梦想正能量
正能量、正趣味、正影响,一直是浙江卫视和《中国好声音》的追求,节目标举脚踏实地,倡导积极向上,正是这种情感共鸣,引导观众思考生活,迎接挑战。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观众总被音乐背后的精神情感所打动,当每一个人都纯粹投入音乐中,带来的是无限感动和能量。
郑伟杰的《忘情水》飞出一个又一个转音,畅快自如地释放出他对音乐的热爱;旦增尼玛的《月牙泉》唱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家的力量、家的温暖;刘思延在过与不及之间掌控自如,《世界唯一的你》显现出diva的功力;康树龙将《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献给母亲,他自带效果器的嗓音里有着哀而不伤的浓烈情感。
很多学员会把《中国好声音》当作圆梦的舞台,更是梦开始的地方。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来到这里追求音乐梦想。诚然,《中国好声音》是一块敲门砖,节目希望赋予学员和观众的不仅仅有梦想的力量,更有面对残酷现实时应有的勇气和态度,告诉他们能为自己续航的,永远不是名次、人气或者流量,而是优秀的作品。
从“小镇青年”到“摇滚野孩子”,黎真吾的走红生动诠释了“不易青年”的坚定不移。小镇的大人们,不懂得音乐能做出什么成绩,只希望黎真吾能多读书、学文化,他却义无反顾坚持到底,直到《中国好声音》播出,“我这个不怎么让他们省心的孩子,现在可以让他们稍微放心一点。”一路走来,黎真吾凭着本能的力量,用年轻而不顾一切的姿态闯荡出自我的感觉。
不仅是黎真吾,《中国好声音》的学员群像就是对“不易青年”这一群体的折射。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份、背景完全不同,却都有执着追求音乐梦想的坎坷经历。从盲选、battle到组内考核,再到导师对决、总决赛,压力、挫折、困境等一道道难关摆在面前,靠着不言放弃的信念战斗到现在。
节目中的四位导师也成为学员们的榜样。周杰伦告诉大家,一定要把竞技放在第二位,作品放第一位,“我早在20年前参加过比赛,所以名次真的是一时的,音乐是永久的。”当年周杰伦参加台湾选秀综艺《超级新人王》,虽没拿到名次但因音乐才华被吴宗宪挖掘出道。周杰伦用10天写50首歌的努力才换来发片机会,出道18年发行14张专辑,原创作品200多首,是持续不断的原创动力和优秀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如今的歌坛地位。
谢霆锋在香港乐坛只认偶像派的时候以摇滚歌手身份出道,走了一条比其他人更艰难、有争议的路,无论音乐还是电影,最终都靠作品击退非议;李健一直坚持做喜欢的音乐,哪怕无人问津也守得住寂寞、扛得住困难,而他的努力和坚持终究没有被辜负;哈林创作曲风广泛,精通多样乐器,能驾驭各种复杂音乐风格,他不仅是全能型音乐人,更是坐拥台湾金曲奖与金钟奖的“双料A咖”。
无疑,音乐之外,《中国好声音》想要传递给学员和观众的还有更多成长路上的正能量和人生价值观。距离梦想越来越近,观众追看《中国好声音》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与学员共鸣共振,代入感和陪伴感始终伴随左右。
《中国好声音》的“道”
8月,中国蓝刚刚度过了自己的10周岁生日。“浙”奋力奔跑的10年,锐意勃发,挥毫写就了一部逆生长的电视传奇。
9月19日,以“不二”为主题的“浙江卫视2018秋季沟通会”在杭州召开。何为“不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编委、浙江卫视总监王俊阐述,“不二”,就是笃定守一,在复杂的传播格局下持续带给品牌客户以确定性和安全感;“不二”,就是用心于一,坚持电视人的不变初心,不断推出观众喜爱和关心的电视产品;“不二”,就是无分别心,只需做好自己,这也是“做二忘一”的升级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王俊将“不破不立”作为浙江卫视的“不二法门”。多年以来,浙江卫视坚守新闻理想、创造综艺标杆、传承文化大片、耕耘优质剧场,砥砺缔造着市场眼中的品质之选,更是“不二之选”,不断挖掘并重塑着电视的价值。
作为在浙江卫视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王牌经典IP,走过7季的《中国好声音》还能历久弥新,不断带给行业新的思考,带给观众新的视听体验,离不开浙江卫视对高品质内容和综艺节目模式创新的坚守。对《中国好声音》这一综艺品牌的守护也同样成就了浙江卫视“不二”的电视传奇。
“初心如一,谓之不二”,王俊表示,“浙江卫视永远不变的东西,就是电视人的初心。我们的媒体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足以跨越一代人的娱乐记忆,它的“成功之道”,便是既有大开大合的“攻”,也有老僧入定的“守”,但最重要的是其能在“攻”与“守”之间寻找到平衡。(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