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201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
《201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国内权威的电影产业研究专家撰写的年度电影产业蓝皮书,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推出12年。
《报告》数据显示,2017—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格局已经形成,精品化、分众化电影逐渐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品种。其中,纪录片成为中国市场的新鲜动力,2017年共有12部中外纪录片进入院线,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史上纪录片公映数量最多的一年,本土纪录片贡献了98%的票房。
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电影市场仍然存在空白点。《报告》主笔、资深电影市场研究专家刘嘉表示,“全国有350个县没有实体影院,有921个县级地区只有1家影院,涉及人口2.7亿。放映基本设施及服务亟待更全面、更完善的建设。”刘嘉认为,还应转变电影产业的增长模式,“过去10多年我们的总体体量靠的是增量增长,现在需要依靠存量增长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报告》主笔、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系研究员刘藩认为,目前互联网、传媒、游戏产业纷纷进入电影市场,呈现多元化、规模化的市场扩容,但成熟的制片公司仍是稀缺资源,“只有以成熟核心主创为主导的制片公司形成专业的制片生产能力,整个产业才能形成有效的制片生产力。”
刘嘉
刘藩“改革开放救了中国电影”今年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几位不同时代的电影人分享了跟随改革开放一路成长的心路历程。“改革开放40年中有38年在拍电影”的导演黄建新见证着中国电影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巨变,他直言“改革开放救了中国电影”,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方式变化,以及市场逐渐对全球的开放,让观众真正有机会去发现电影的魅力。他表示,当行业的生产团队面对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时,在工作方式和思想上也要接轨国际,进入工业化制作,尊重各方力量。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张宏强调了发展类型电影的积极作用,认为这是带动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他也反对“唯数据论”,呼吁年轻电影人和观众注重电影本质。“要把故事讲好,尤其是要有效地把故事背后想表达的思想和价值传达出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要有一颗爱电影的心,同时也要有勇敢的探索之心,不能随波逐流。”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艺术电影创作的郑大圣感叹这40年的最大变化是中国电影变得越来越多元,更多类型和样态的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他希望在各方努力下,中国电影能够继续生长,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黄建新
郑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