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从电视剧《小别离》看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从电视剧《小别离》看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时间:2024-10-30 12:17:41

《小别离》剧照电视剧《小别离》是继《夫妻那些事》、《我爱男闺蜜》之后,导演汪俊再次执导并参演,演员黄磊、海清、张子枫、朱媛媛等联袂主演的一部都市家庭情感剧。该剧以现代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出发点,将叙事视角聚焦在“升学难”、“留学低龄化”等社会热点话题上,描绘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在面对孩子升学、出国时的不同遭遇与冲突。整部剧凭借着浓烈的情感表达以及直击现实的冲击力、亲和力与影响力,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本文将通过剖析剧中家庭教育的错位与偏差,以引起社会各界与家长的高度重视与反思。

一、错位:固守家庭教育的原始思维—“分数决定一切”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可往往有很多家长,他们对家庭教育并没有通彻的理解,只是习惯性地把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因爱得太用力而剑走偏锋,无形中给孩子的自由套上了枷锁。在电视剧《小别离》中,海清饰演的童文洁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海清一改往日的温柔形象,在剧中饰演了歇斯底里的童文洁,她是一个化妆品公司的高管,是个女强人,像极了《虎妈猫爸》中的毕胜男,剧中的第一集就把其强势、严厉、苛刻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随着女儿朵朵进入初三这个即将升学的关键时期,文洁为了女儿能进入重点高中,决定在生活与学习上采取更具强度的高压政策来控制朵朵。她对分数异常敏感,每天命令女儿早起背英文单词,聘请家教老师进行课外辅导,其间不仅抹杀了朵朵写小说的兴趣爱好,还阻挠其参加音乐剧的排练。童文洁恨不得朵朵每天24小时都用来学习、做题、备战中考,就像她所说:“朵朵马上就要中考了,每一分钟对她的生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她简单粗暴地认为分数决定一切:“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年级前100名,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了。”这绕口令式的训斥与警示,真实形象地将分数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在剧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极为深刻,朵朵连续考试成绩不理想,童文洁把一切都归于丈夫方圆的宠溺,因此决定收回丈夫对女儿学习、生活上的管理权,改由自己全权负责。于是她没收了朵朵房间的电脑,把客厅电视的大屏幕上贴满了“决战中考”、“爱心助考”、“重拾信心、轻松迎考”、“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等中考励志的“大字报”,满屋子的压抑、阴沉显而易见。为了不影响朵朵晚上的学习时间,就连方圆饭后看电视的权利也被剥夺,童文洁所做的一切,不仅严重影响了夫妻、母女之间的和谐,而且使得朵朵因不堪学业上的重负,整日精神恍惚、闷闷不乐,焦虑症日益加重。

童文洁爱朵朵吗?非常爱,在剧中她多次表达了自己对朵朵的爱,女儿是她在这世上唯一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为了女儿,她甚至可以放弃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可这份爱爱得过于沉重,童文洁试图让女儿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发展,看到女儿学习过程中的艰辛,她会心痛,正如她在剧中所说:“我认为这条路是最对的,大家都是这么走。如果我看到别人这么做,我不这么做,我心里慌”。这些都流露出她对女儿命运的担心与恐惧,但同时她也无意识地抹杀了孩子身上的蓬勃朝气,造成了女儿身体以及情感、人格上的多重伤害。

二、偏差:家庭教育的集体焦虑与盲目跟风—“留学低龄化”浪潮风起云涌

在电视剧《小别离》中,“留学热”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只要有子女的家庭,无不抱有送孩子出国的想法。

方朵朵因进入重点高中的几率渺茫,外加学校与家庭带给她的强大精神压力,最终使童文洁同意女儿出国。毋庸置疑,出国对部分孩子而言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不仅可以缓解国内“升学难”、“就业难”的压力,而且使得孩子的独立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与培养。但要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每个孩子都愿意出国。可许多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一意孤行、盲目跟风,也强制做主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学习,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电视剧《小别离》中的吴佳妮就是这类家长的代表。

吴佳妮在社区医院当医生,工作努力勤奋,丈夫是出租车司机,每天早出晚归,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吴佳妮郁郁寡欢,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女儿琴琴身上。为了让女儿拥有更美好的前途,她强烈要求琴琴出国镀金。可琴琴的学习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考进省重点高中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她想留在爸妈身边在国内读书,况且出国需要的那一大笔资金也是他们这种普通家庭无法企及的。佳妮却从不咨询孩子的意见,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为琴琴做决定,于是一场“留学镀金”的事件在他们家风风火火地展开了。

为了筹备出国费用,佳妮可谓绞尽脑汁,她的第一计划是卖房,这遭到了丈夫的坚决反对。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因为张小宇家庭富裕,佳妮心生了让女儿以小宇陪读的方式出国读书的念头,怀有知足常乐心态的丈夫怕委屈了自己的闺女再次反对,这导致了夫妻二人的矛盾升级、摩擦不断。最后,被出国之事弄得走火入魔的佳妮,再次决定将琴琴过继给移民美国的姐姐,好让女儿顺利出国,致使丈夫再次崩溃,赌气离婚。而受伤害最大的是作为乖乖女的琴琴,母亲为她决定人生道路,她无能为力;看到自己的父母因自己出国问题而即将离婚,她左右为难,只能向自己的小伙伴诉说着各种委屈与痛苦。

三、成长源于尊重,还孩子一个成长自主权

通过以上对电视剧《小别离》的分析可知,不管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出国读书,家长们都习惯性地以自认为对的方式去管教孩子。文洁不仅为了女儿的分数到了神经质的地步,而且她因上司的女儿被伤害的事件,彻底抹杀了女儿想要出国的心思;佳妮恰恰相反,女儿不想出国,但她却挤破脑袋想送女儿出国,以致闹出了不少笑话。这一类型的家长在中国比比皆是,他们往往以爱的名义行动,最终却在教育孩子方面成为了“杀手”。那些可怜的孩子背负着家长的要求与期许,不得不为了考取高分而拼命学习,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兴趣与梦想。

电视剧《小别离》为了迎合观众的观剧心理,最终三个家庭都以大团圆结束,家长放弃了专制,不再干涉孩子的自由:朵朵成功出国并学成归来,回来后想留在国内发展;小宇改变了以往的恶习,开始努力学习,最终如愿地进入了美国的高中;琴琴继续留在国内重点高中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涯。电视剧的结局虽然归于完美,但现实生活中却依旧上演着类似的“戏码”。不能否认,这样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应试教育有关,但这不能成为家长实行专制手段的一种借口。剧中三个孩子所受的伤害,足以给家长敲响警钟,应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多进行反思。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同时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在逐渐普及,所需的人才已不再唯分数马首是瞻,而是需要综合能力与素养高的人。因此,家长们应转换教育模式,紧随时代特点,将成长的自主权还给正在成长的主人公们,去充当引路人而不是决策人,不要再打着爱的幌子,行绑架孩子“自由”的实事,要用真正的尊重与信任去守住孩子成长中的幸福。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责编:胡斌毅)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