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生逢灿烂的日子》: 现实主义观照下的诗意叙事

《生逢灿烂的日子》: 现实主义观照下的诗意叙事

时间:2024-10-30 10:23:02

《生逢灿烂的日子》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胡同里,一户普通人家的四兄弟从青年到不惑之年的人生历程,真实感人的剧情在观众中引发了热议。该剧通过描述老百姓最熟悉的日常,展现了时代的缩影,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小人物命运映射时代变迁

现实题材电视剧在近些年来的中国影视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顺时的线性结构,将一个家庭在特定年代的经历与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讲述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下所做出的人生选择,看似充满偶然,实则暗含必然。因此,现实题材剧中所体现的都是当下社会中的主流价值取向,对历史和文化的阐释也都映射着鲜明的国家意识。

《生逢灿烂的日子》在第一集就明确指出了故事发生的年代,1970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在举国欢腾的同时,北京小胡同里一个普通的人家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儿子郭小洋,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的老郭顿时愁眉不展。转眼几年过去,郭家小院里再添了一个儿子,兄弟四人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嬉戏打闹,共同成长。该剧用一个个真诚温暖的故事和他们这一家人历经40年的亲情感悟,绘制了一幅70年代人物成长的群像。

与此同时,该剧在展现主人公们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同时,也将首次出现在中国的新鲜事物贯穿其中。姜武饰演的老大郭小江当年为了保护弟弟和邻居男孩起了冲突,失手导致了对方的死亡,出狱后他先后在工厂做工和当货车司机,在经历了爱情的失败后他只身一人前往大草原,去寻找内心的净土;张嘉译饰演的老二郭小海在小时候就是大人们眼中公认的“捣蛋鬼”,长大之后依然充满反叛精神,他不甘于在已经不景气的国企中从事平凡的工作,毅然决然的下海经商,成为了中国第一代个体户;果靖霖饰演的老三郭小洋从小就成绩优异,研究生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在看到股市的无限生机后,同样选择从体制内退出,扎进了充满未知的股市大潮,经历几次潮涨潮落的他,是无数曾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斗的中国青年的缩影;曲哲明饰演的老四郭小河则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青年,先天性哮喘的疾病和严重的结巴让他童年的梦想化为泡影,最后在新世纪中国经历的非典型性肺炎重大疫情中患病去世,把无尽的悲伤留给了哥哥们。

每个年代的人群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70后在过往的影视剧中并不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群体,他们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洗礼和上山下乡的火热岁月,也不属于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最早发迹的人。但是他们却是在承上启下的年代里,受传统文化和新鲜事物冲击最深的一代人,既拥有勤恳务实的家庭责任感,又不失心怀远大的理想,在社会的极速变革中完成了自己的成长。《生逢灿烂的日子》以郭家四兄弟灿烂而又残酷的成长史为线索,将我国从文化大革命后期到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后一系列变革的历史事件进行了串联,尽管兄弟们性格各异、人生轨迹也各不相同,但是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我国70后一代的精神风貌。二、人性宽度下的温情叙事《生逢灿烂的日子》注重对人物之间各种情感的描述,郭家四兄弟之间的亲情,他们和各自爱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以及与那些一起走过轻狂岁月的朋友间的友情,他们曾经享受过同甘共苦的美好,也经历过恩断义绝的痛苦,该剧从细微处入手,全方位地展示了现代都市人的真实情感,通过对他们在人生岔路口上艰难抉择的演绎,道出了所有人可能面临的困惑,最后也让剧中所有人找到了心中真正的挚爱,在揭示人性光辉的同时,也表达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主题。

《生逢灿烂的日子》为观众展示的最温暖的部分莫过于这一家人化不开的亲情,老三看到老范家的电视机心动不已,就和父亲商量靠搬汽水赚钱,也给自己家买台电视机。辛苦工作一段时间后,父子俩终于攒够买电视机的钱,可是就在父亲讨价还价的时候,老三却突然改变主意说不想要电视机了,坚持要买个洗衣机。原来他想到母亲的手因为经常洗衣服,在冷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而粗糙开裂,虽然母亲总说不要紧,可老三还是感到心疼不已。等父子俩把洗衣机搬回家时,母亲才知道儿子背着她靠搬汽水挣钱,心疼地抱紧老三泪流满面,这种平淡生活中的小温暖,在那个物质尚不丰足的年代,充盈着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除了最暖心的亲情,炙热的爱情也是该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二郭小海的爱情可谓轰轰烈烈,他喜欢邻居家的女孩裴小云却不敢表达,只是在她离家时悄悄地照顾她生病的母亲。当裴小云南下广州失败归来时,他向她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看到她堕落到靠吸毒麻痹自己时他想尽办法帮她戒毒,幸运的是裴小云在他的帮助下重新振作了起来,但是两人依旧有缘无分。而此时一直与郭小海朝夕相伴的小薇走进了他的心里,然而就在两人要迎来爱情结晶的时候,小薇却不幸查出了癌症,为了爱人与孩子,她决定隐瞒自己的病情,生下孩子后不久她就在郭小海的怀中去世。郭小海在妻子走后也完成了她的心愿,创办了一家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该剧在此时将人物矢志不渝的爱情升华为一种人间大爱,让观众看到了在生活绝望中超越一切社会伦理的人性光辉。

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是人类最原始而又最真实的情感,剧中那些平常可见的感情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剧中人物在面对每一次的人生选择时,其实都是人性中最温情的表达,他们的行为既是当下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外在表达,他们对兄弟情深义重、对爱人不离不弃,为了自己心中理想奋斗不息,这样纯粹的真情流露显得弥足珍贵。

三、京韵文化的全方位展现

地域文化在年代剧中向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生逢灿烂的日子》也不例外。它始终都笼罩着一份浓浓的怀旧感和年代感,从道具的使用、环境的设置,到人物的语言、性格的塑造,都透着一股强烈的北京胡同儿味道。

该剧一开始,转动着的爆米花机就将观众迅速带入到了那段泛黄的岁月中,随着故事的一点点推进,几个主人公在盘根错节的胡同中追逐打闹,北冰洋汽水、纸袋包装的冰棍儿、弹弓和木头鸭子都是他们童年最好的回忆,父亲的老式自行车带着他们走街串巷,胡同里停放的三轮车被他们拿来悄悄骑着玩儿,还有家中窗台下的蜂窝煤、装水的瓮和舀水的葫芦瓢,这些老物件儿接连不断的出现在镜头中,营造出了浓郁的年代气息和地域特色。

京腔京味儿的语言一直是老北京文化中的特色组成,剧中人物口中浓郁的北京方言充满了怀旧气息和时代印记,同时也把北京人独有的气质和精神鲜明的呈现出来,细腻地再现了老北京的生活,让观众倍感亲切。老三刚刚出生的时候,老大老二围在摇篮床旁边看着刚刚出生的弟弟,老二对弟弟说:“叫二哥,不叫抽你。”尽管此时的老二也只是一个孩子,但是瞬间就塑造出了一个“混世魔王”的形象。从他口中听到类似:“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这样的革命口号时,也勾起了观众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之情。

《生逢灿烂的日子》真实地还原了老北京上世纪70年代的风貌,那些过往岁月中的艰辛和人生路上的挫折,被无形地融解在北京人天生乐观的个性之中。该剧在开篇时引用了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片尾时再次引用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这些诗歌中美好朴素的愿望曾给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而这样的表达方式一方面使得该剧的精神内核得以展现,另一方面也将该剧中的平凡人生以诗意化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青春记忆对于每一代人来说都弥足珍贵,《生逢灿烂的日子》的主创人员大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向自己的青春岁月致敬。比起60年代的激情澎湃和80年代的朝气蓬勃,70年代的青春似乎更多了些平凡的意味,但是平凡岁月更显真情,该剧用郭家兄弟四人的人生经历,展现了那一代人对于人生的思考。《生逢灿烂的日子》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在再现真实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女娲的多模态艺术研究”(编号:17HQ042)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责编:胡斌毅)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