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谢谢了,我的家》 对文化自信的构建与传承

《谢谢了,我的家》 对文化自信的构建与传承

时间:2024-10-30 09:31:44

文化自信,作为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列的一种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凡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要坚定文化自信。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文化自信的构建与传承并非一蹴而就。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谢谢了,我的家》从朴素可感的家风文化入手,重塑家庭观念,传递人间温情,通过文化认知、文化认同以及文化自觉三个层次的推进寻根民族文化,在家庭环境中增强了文化自信,为文化自信的构建和传承提供了可借鉴范本。

一、专注家风文化,唤起文化认知

作为社会化的人,个体的文化自信与家风文化、受教育经历以及生活阅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由于个体从出生到走入社会总是带有原生家庭的深刻烙印,“家”成了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基因,所以耳濡目染的家风文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1月开播的电视节目《谢谢了,我的家》以家风为展示主体、以家族人物为承载对象,成为了央视第一档专注于“家风文化”的文化类节目。

文化自信的构成有三大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档立意高远的文化类节目,《谢谢了,我的家》在每期节目近一个小时的时长中,始终围绕上述三类文化讲述家风故事、传递家风文化。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蕴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求索的精神脊梁,彰显着独特的民族标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贯穿古今、影响深远,而且对家风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谢谢了,我的家》在节目中邀请了孔子的第77代孙孔德墉分享孔子“诗礼传家”的家风文化;邀请了谭孝曾、谭正岩父子俩分享七代传承的京剧世家谭家“严字传家”的家风文化;邀请了鲁迅长孙周令飞分享鲁迅“活出自我”的家风文化;邀请了蒙曼分享父母“书香世家”的家风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但培育和塑造了代代传家的家风文化,也使得文化自信变得有根可寻。

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等过程中实践出的宝贵文化思想,蕴含着精忠报国的牺牲精神、自强不息的昂扬风气、团结进取的大局意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但是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大多数青年人对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知之甚少,接触途经极为有限。《谢谢了,我的家》及时填补了革命历史教育的欠缺,并不乏红色家风文化的讲述。朱德的孙子朱和平通过在节目中追忆特殊的一顿饭、展示家中的记账本、回溯爷爷交党费的细节,展示了朱家“立德树人、勤俭持家”的家风文化。任弼时的孙子任继宁通过在节目中追忆爷爷奶奶从指腹为婚的旧式婚姻成长为并肩战斗的革命伉俪,展示了任家“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家风文化。这些红色家风文化,蕴含着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遵规守纪的清廉本色、艰苦朴素的持家传统。传承红色家风文化,对于改进作风、淳化民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文化自信增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助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个人层面来说,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也在家风文化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因此在《谢谢了,我的家》节目中,我们看到了红其拉甫的首任站长之女张旭蕾分享边防军人家庭“人在泪水中成长,但不能被泪水淹没”的家风文化;看到了爱国华侨陈嘉庚之孙陈君宝分享祖父“毁家兴学”的家风文化;看到了骁勇善战的禁毒警察张分享父亲“干啥像啥”的家风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为家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文化自信在新时期有了更扎实的基石。

文化自信的前提,首先是对文化进行充分的认知。当家风文化如此具体生动地在节目中呈现出来时,文化认知就被唤起。所谓“认知”,是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在受到外界刺激的过程中对事物形成综合立体的认识。《谢谢了,我的家》把家族成员邀请到节目现场,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和潸然泪下的情感表达,使观众可视可感地了解到了不同的家风故事。在家族成员讲述之余,节目组安排的画师还会在现场根据讲述故事中的某个情节,绘出生动的“家风画”,艺术化地把家风故事进行再次传递,唤起了观众对于文化的认知和重视。

二、倚重电视语言,强化文化认同

《谢谢了,我的家》在12期的节目中,一共邀请了54位嘉宾。其中,既有取得重大成就、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家或者他们的后代,在文化艺术界影响广泛的大众名人,也有平凡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普通人。因此在节目中,观众有幸饱览了风采不同的家风文化:华人神探李昌钰分享母亲“干干净净做人”的家风文化;90后画家西茜分享父亲“甘为清贫、不改初衷”的家风文化……这些或喜或悲、或质朴或温情的家风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个体。

在家风文化的凝聚过程中,祖辈间的代代传承至关重要,传承则意味着对家风文化的认同和发扬。这也正是《谢谢了,我的家》的节目宗旨所在。为了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节目组在电视语言的呈现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使观众在每期节目的观看过程中,都能对家风文化的理解从认知转化为认同。

《谢谢了,我的家》以访谈作为节目的基本形态,通过长角沙发、家庭照片、暖黄光线的设置,令演播室现场散发着“家中客厅”般温暖放松的气息。主持人敬一丹一改主持新闻节目时的理性敏锐,在节目中融入了温婉性情和感性语言,以其强大的共情能力成为了一位引人诉说的聆听者。

在叙事结构上,节目采用板块化的结构思路,每一段15分钟左右家风故事的讲述构成了单独的一个板块,在四到五个板块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整期节目轻巧明快的叙述风格。“开启时光的记忆瓶”和“在时光瓶里留下对后代的寄语”作为每一段家风故事讲述中的一前一后环节,为家族成员畅通了回溯先辈、勉励后辈的通道。

《谢谢了,我的家》在风格上化繁为简,一对沙发、一个贯穿过去与未来的时光瓶、一块清晰显示着家规家训的LED大屏幕,演播室现场极简的造型风格和精巧的形式设计,衬托出了对家风文化内涵的观照,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同身受。通过多样化的电视语言,家风文化不仅被观众认知,更是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得到了认同。

三、找准节目定位,树立文化自觉

与《中国诗词大会》、《汉字英雄》等文化类节目不同,《谢谢了,我的家》的播出机构是既对内也对外的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其秉承的一贯宗旨是:“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该频道作为全球华人的话语平台和全球华语媒体的展示平台,决定了《谢谢了,我的家》不能只着眼于国内受众市场,而应该放眼全球,打造成一档海内外全球华人家庭的家风文化传承节目。不论身处何地、漂泊何方,家风文化总会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浸润,滋养着家族成员和所有观众的心田,使中华儿女在家风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文化自信。

当然,文化自信并非是对自身文化的盲目崇拜,而是在充分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他文化进行吸收和借鉴,并坚定自身文化的主流意识,建立文化自觉,对中华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识。在《谢谢了,我的家》里,节目并不止步于对家风文化的传承,而是更看重在传承基础上的发扬与创新。因此当家族成员分享了家风故事后,观众总能在他们对后代的寄语中,体会到家风文化在代代传承中不断被容纳进新的要义和精神。经过了对文化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的全过程,文化自信才会有底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文化是每个家庭的灵魂,不仅为个体追求幸福、发掘潜能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指引着民族走向未来。《谢谢了,我的家》没有宣教的意味,只想让人在回望过去、思念家人的时候,想起这一句“谢谢了,我的家”。其间传递的勉励之意、感恩之情,从每个小家庭的家风文化中延伸出去,这便是整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责编:胡斌毅)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