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世界首个以牦牛为主题的专题馆——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两周年之际。两年来,这里接待了国内外观众10万余人,被誉为雪域高原的文化地标。
来自河北的参观者廖新华之前对牦牛了解不多,观展后惊呼“大开眼界”。为何要建一座博物馆?博物馆“感恩牦牛厅”墙壁上的两句话,诠释了藏民族与牦牛的关系。一句是“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十世班禅大师生前如是评价;一句是“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这是藏族的一句民谚,它反映了牦牛与藏族的地理分布关系。
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是建设牦牛博物馆创意发起人。四年前,北京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雨初以援藏干部身份二次进藏,筹建了以牦牛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西藏牦牛博物馆。2014年5月18日,收集展品、建设场馆历时近三年后,牦牛博物馆在拉萨落成开馆试运行。
吴雨初表示,他与牦牛的结缘要追溯到20余年前,一次被大雪围困在阿伊拉山上的危险经历。那时,车不通、马不行,近四米深的大雪,五天四夜被困的人们只能吃运送的救灾饲料,而当最近县里的人们带着家家户户烙好的饼子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吴雨初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认为,“是牦牛趟出了一条路,好似从天而降的‘天神’。”他还表示,牦牛和藏民是一段传奇的关系,牦牛和藏民的故事从神话中的莲花生大师开始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牦牛成就了高原人民的物质生活,并且深深地融入到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中。吴雨初说,牦牛是青藏高原上最适合代表藏族文化的象征物。上图发布会会场。
图自治区领导孟德利等亲临会场。
吴雨初感慨:“牦牛作为高原之宝,几千年来与高原人民相伴相随,成就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并且深刻地影响了高原人民的精神性格,承载着高原人民的善良与勤劳、坚韧与厚重,成为青藏高原一个独特的象征和符号。”
吴雨初认为,牦牛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在博物馆大堂墙壁上书写着“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而这正是高原上人的形象。
西藏牦牛博物馆当天还展示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为该馆用藏汉文题写的馆名以及西藏牦牛博物馆吉祥物“嘎嘎”亮相仪式;大型画册《牦牛:高原之魂》《最牦牛:西藏牦牛博物馆建馆历程》首发、纪录片《牦牛》首映等九项内容,还发布了西藏牦牛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最牦牛:西藏牦牛博物馆建馆历程》是一部记录西藏牦牛博物馆建馆历程的长篇纪实文学。北京出版集团前董事长吴雨初自1976年大学毕业起便加入了援藏队伍,在西藏一待就是16年,把自己的生命无保留地融入到这片高原,融入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与文化之中,对西藏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牦牛对于西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牦牛就没有西藏”,梦想着为牦牛建一座博物馆。他的这一构想得到了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持,最终把这一项目纳入北京援藏项目。
作者怀着真挚的情感,以朴实的笔法记录了西藏牦牛博物馆从构想到落成的这一历程中的种种兴奋、挫折、机遇,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朋友们的无私帮助等。
牦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扎西平措说,自从开馆后,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旅游旺季,每个讲解员说得嗓子都沙哑了,但是看到这么多游客喜欢牦牛文化,觉得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