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创投行业的投资应坚守什么?

创投行业的投资应坚守什么?

时间:2024-10-28 02:53:44

在由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主办的2017(第五届)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论坛上,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蝙蝠资本创始合伙人屈田、会同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少峰、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中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寇祥河、汉理资本创始人、董事长钱学锋等围绕创业投资的话题分别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投资要坚守价值投资的本位

近几年新的创业模式一直层出不穷。两三年前开始投VR时挺冷门,结果2016年VR开始特别热了,估值上天,早期投资人会很开心。两三年前的影视投资也不是特别热,那时,君联资本也做了一些示范布局,但今天显然泡沫严重,再投就有风险。所以做早期投资还是要小心,怎么抓机会、怎么布局方面有很多细节和技巧需要斟酌。

我们对于2017年的投资主要看三个方向。一是TMT及创新消费。过去这两年大消费和TMT形成高度的相互渗透,边界越来越模糊,已经很难说今天消费和互联网没有关系或互联网和消费场景没关系。二是专业服务,比如医疗、供应链等。服务业在中国GDP当中占比快速上升,结构在发生快速变化,未来服务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契机。三是智能制造。可能很多投资机构不怎么看好制造业,或者对制造业持保守态度。但是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工业4.0部署投资在未来会有很大机会,包括一些特别新的项目应该积极布局。布局的方法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在早期布局,先占个坑,一旦风口起来,再开大支票。另一方面,在投资组合策略当中,如整个基金有五亿美金,就拿出来2500万美金专门做早期布局,可能风险会很大,也许会全输,但至少迎着风险而上能够捕捉到机会,不错过一波大浪潮。

过去两年有两个词很热,一是“资产荒”,大家都说找不到好资产。二是“资本寒冬”,创业企业找不到钱。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也挺奇怪,其实不合理。首先,我们没有感受到“资产荒”。“资产荒”这个词是从银行、信托业诞生的,做偏债投资时发现找到好的企业不太容易,企业现金流好,负债率低,自然不会借高利息成本债,“资产荒”就从这而来。但是,在股权投资市场上,确实没有所谓的“资产荒”,这么多企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地奔上创业大道,真不缺项目。新三板有一万家挂牌企业,显然有不少有价值的企业在里面。那什么时候会感受到“资产荒”呢?就是想赚快钱的时候,想找一个又有利润,马上能报材料,还有明显的套利空间,这种好事太少,所以荒。做VC、PE的人,如果都去追逐所谓的白马,一定会觉得困难。做创投的使命是和创业者共同成长,应该往前走,不走寻常路,在别人不敢投资的时候下手,在还没有盈利的时候出手,这是创投的使命。从投资实践上看,在拐点的左侧往往最舒服,价格虽便宜但要忍受一时的痛苦。拐点右侧的价格虽显著高起来,风险反而没有降低,其实会更难。

至于“资本寒冬”的说法,其实站在VC、PE这两个行业的人明显感觉是资本过热,钱多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出现倒挂的现象明显。我曾认为新三板的出现会倒逼整个行业的估值体系崩塌,果然现在只要是企业挂了新三板,估值的预期会比照IPO发行的20~30倍。新三板上出来定增的企业基本上都照20倍以上开价,能不能融到钱好似不重要。包括一些初创企业一出来就喊一亿美金估值,真敢开价!今天看似的高价融资最终还会回到商业本质,是否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才是检验标准。只有真正创造价值,拿出实实在在业绩的公司才能撑得住,再会飞的猪如果没有实际的业绩支撑,早晚会跌下来。因此,应回到商业本质、业务的基本面上来看投资这件事情。

应该怎么应对所谓的“资产荒”和“资本寒冬”呢?一是在早期入手布局;二是围绕自己熟悉的领域投资,而不是跟风;三是不追逐项目,而是创造项目。与过往形成的上市公司一起联手,既能够找到好项目,又有好价格,未来才有成功的希望。今天的创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创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创业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做投资还是要坚守价值投资的本位,创造价值才能够吸引投资人的眼光,获得最终成功。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

蝙蝠资本创始合伙人屈田蝙蝠资本创始合伙人屈田:创业只要活下来就有成功的机会

现在虽然是“资本寒冬”,但反而是一个创业的好时机,因为创业人少了,竞争的人也就少了,胜利的可能性加大。创业者一定要创新,然后选择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控制好现金流,只要能活下来就有成功的机会。不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我们认为接下来这三个领域会是很好的方向:

第一,人工智能在各个垂直领域进入了实用化阶段,比如阿尔法狗。一是企业员工成本是巨大的负担,二是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越来越趋近于实用阶段,它在很多领域可以取代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甚至在一些大数据辅助的专业判断领域,人工智能比人工做得更好。因此在一些企业方面的应用,包括医疗方面都能看到很多投资机会。

第二,互联网终端的变化。过去最普及的手机是大家最能接触互联网的终端,但是下一步会迎来物联网的普及。各种各样的智能家电、传感器无处不在,包括VR、AR设备都是用户重新接触互联网的方式,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创业机会。现在美国这方面的业务发展尤其迅速,像美国的亚马逊新推出的echo就变成家庭的智能终端,它需要各种各样的电器跟它去连接,中国传统家具企业对美国产品的需求非常强烈,这类公司会迎来快速增长。

第三,一些过去属于政策禁区,或者政策模糊地带会有一些创业机会。现在政策在逐渐打开,比如像互联网金融领域、互联网保险领域,包括一些医疗领域也有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开始出现,这些领域都非常具有投资潜力。

会同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少峰:对创投行业的六点体会

第一。现在的创投圈越来越大,干创投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总觉得干投行是一件特别高端和专业的事,现在突然发现很多80、90后的年轻人都出来从业,不仅能募集到资金,基金规模还都挺大。但如果一个行业谁都可以干,谁都很容易募到资金,那么,就一定是这个行业出泡沫了。近两年来,一家新创立公司动不动开价估值一个亿,很难理解这么大的估值从何而来。可是干创投的人一多,钱就多,以至于标的越来越贵,泡沫越来越大,创投行业也就越来越难干。尤其从后端往前端做,会感觉好标的越来越难找。

第二,按照国家现在对IPO审核的加速,一年半以内可通过几百家企业,剩下的好企业大部分在新三板创新层的200家企业中,如果新三板创新层中的这些好企业再IPO后,还能剩下多少家企业值得投资呢?我想不会太多,大部分企业实际上达不到IPO的基本财务指标,绝大部分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死掉了,而要退出主要靠企业上市。未来五年内真正能走入市场的也就约一千家公司,而创投圈这么多人,这么多钱,最终可以投给谁呢?可投的好标的太少了。

第三,我个人觉得资本最大的敌人是时间,二级市场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能炒过一年,再好的概念从两到三年的维度来看,没有业绩支撑都会灰飞烟灭。只有稳定的成长性才是好的商业模式。

第四,现在IPO审核提速,约一年半的时间就会把尚在排队的700多家企业批完。三年之后,当企业上市不再需要排队,只要企业符合上市标准就能挂牌,门是敞开的,那时所有的上市公司还会有现在这么高的估值吗?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还有意义吗?那时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会重塑,其实现在已经在开始重塑了。最近很多项目都会面临估值是否还按照现在主板的价格进行评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估值体系已经被破坏,接下来A股大量公司的股价会撑不住,因它的市盈率是业绩根本撑不起的。现在如再去投项目,早期凭眼光,如果是中后期的项目一定要图低价,把钱投出去不叫本事,退出时能有好回报才是真功夫。未来几年,创投业会有很多人哭,因为现有的估值体系有问题,目前估值体系正被重新树立,现在看着挣钱的投资项目,到IPO退出的时候可能根本不挣钱。

第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这么多年,创业机会其实所剩不多,经济下行中哪有那么多的商业机会?创业人一多,就意味着死亡概率非常高。

第六,创业者们创业时不要老想着颠覆别人,颠覆别人意味着要把别人打倒,打倒别人需要自己比别人强,可是往往别人没有被打倒时自己就先死了。其实除了颠覆,还有一种创新是跟着成熟的龙头企业、行业结合新技术进行创新,跟着别人提升自己,成功率会更高。

会同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少峰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目前资本市场的噪音非常多,大家都忙着在各个领域积极布局。但投资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任何行业、阶段都凑热闹不一定能够带来好收益。因此,投资人要谨记“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认为未来在一些新领域会有一些“可为”的机会。

首先,大数据已经被提及非常多,过去谁都不知道大数据是什么以及商业模式是什么?但这两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发现企业对数据可视化和分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过去大部分都是粗放式经营,躺在那里就把钱赚了,数据并不重要,数据分析软件也只是企业中的几个决策者在用。但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成为各个部门最终做决策的利器。况且,数据在很多行业中,特别是金融行业可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金融行业的数据跟业务紧密相关,如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出一个比较好的风控系统,直接就可以降低坏账率,带来利润。金融机构也愿意为数据服务付钱,这个领域未来几年会有长足发展。

其次,消费升级是未来20~30年的投资赛道。过去很多人说中国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期过去了,实则不然。如果去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旅游或考察,会感觉他们的消费和服务比中国依然领先太多,消费在未来不会像O2O的1.0时代只做一个连接,而是需要深度从供给侧进行改造,做好的产品、服务,长期下来会有巨大机会。

最后,今天大家都认为做投资行业很困难,投资业跟中国很多行业类似,一窝蜂效应,很多人都闯到这个行业里边,让所有人都感觉有点儿不知所措。其实这种情况也正常,会有一定时间的整合期。做基金本身就是门槛很高的事情,近两年被做低了只是暂时的。最好的应对方法并没有秘密武器,看得懂、看得早、不跟风而已。当然,也不能太早做炮灰,只要用约半年至一年的时间真正搞懂这个行业,挖掘出早期项目的价值就好。只有比别人看得更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你才有可能跑在前面。总结一句话送给年轻的创业者们,“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中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寇祥河:只有低于1%的人适合创业

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创业是个对人要求非常高的事情,可能只有低于1%的人适合创业,大多数适合打工、做职业经理人。其次,创业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创业可能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如果还想以享受白领生活的心态去创业,基本上不可能,一定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最后,年轻人创业风险比较高,因为既没有经验又缺少资源。创始人或者一把手的核心能力就是整合资源能力,包括人、财、物。公司缺人时把需要的人招来,公司需要资金时把资金融来,不管是借款还是VC投资。有些企业需要各种业务资质,就需要创始人协调各种关系,把公司资质等尽快办下来、把大的合同签下来。创业对创始人的要求非常多。一句话,创业不易!

汉理资本创始人、董事长钱学锋:投资要找风口而不是追风口

首先,做投资一定要独立思考,要找风口,而不是追风口。举个例子,六年前的电商、团购行业如火如荼,神州大地到处都是做电商、团购的。很多VC都不看好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电商服务,大家都选择去投淘品牌,恰巧汉理在电商服务领域投了两家公司,一家前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另一家也已在A股排队。做投资我们选择不提前布局,等到竞争过后剩下的那一两家已经成长至C轮时再投,则赢面会大。其次,投资都要付学费,别以为投资业特别好,一下子投太多会有风险。现在认为值得投的好项目,五年、六年、七年以后未必是好东西。现在看能带给我们好回报的项目都是当年投审会时差点被否掉的项目,反而是当年的明星项目在过了几年以后因各种原因从台上跌下来。投资本身要付学费,小步快跑,哪怕投输了,也要输得明白;投赢了,也要赢得光彩。基金本身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机构,只有不断学习,失败才会变成成功之母。(摄影谢云)

中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寇祥河

汉理资本创始人、董事长钱学锋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