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浅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策略

浅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策略

时间:2024-10-19 06:16:53

自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以来,包括新建本科高校在内的大批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响应,努力加快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涉及到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等顶层设计层面,也涉及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内涵建设层面。近年来,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在省政府的统筹下,积极调整优化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提升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河南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经验,有如下几点关键策略值得同类高校借鉴。

一、做好顶层设计是重要前提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事关高等教育发展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所谓顶层设计,是指针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战略举措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构想与设计。学校的顶层设计需要站在国家战略的制高点,深入分析地方经济社会所需和错综复杂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不能单枪匹马,而要积极寻求与各级政府、各行各业的共赢发展。

地方高校在推进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先建设哪些,后建设哪些,主要建设哪些,次要建设哪些,应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明确先后、分阶段推进,做好系统的顶层设计。学校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例如,专业结构优化提升行动计划、应用型课程建设行动计划、服务地方行动计划等。每个行动计划都应有明确的建设意义、指导原则、行动期限、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执行主体和责任义务协议书等。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强化系统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不是简单地将单项改革措施相加,而是系统性的、整体性的改革。

二、明确办学定位是重要基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重点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原来相对封闭的办学形式必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各地方本科高校战略改革的侧重点和主要任务也要因校而异,办学定位准确与否,关乎学校转型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地方高校准确定位,既要立足自身条件和发展实际,又要面向社会,深入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不盲目攀比,不简单盲从,认准自身的角色,坚持自己的特色,不断发展优势。

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是新建高校,其区位特质决定了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应是其办学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也是众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应用技术类型大学追求特色发展,根本途径就是与地方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共建与协调发展。在服务面向定位上,要立足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区域)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在办学层次定位上,地方本科高校应明确以本科教育为主、以专业硕士为辅的定位。

三、加强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然而转型的效果必须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着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体系、方案、途径、方法与评价等多方面的变化,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必须切实提高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国际上普遍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4类,其中的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既有技术型人才的主要特征,也有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技术型和技能型的综合体。具体而言,应用技术类大学主要为地方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工程师、医师、律师、经济师等各种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包含两层涵义:其一,应用技术类型大学人才培养强调高素质,既要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掌握本行业前沿的最新技术技能;其二,应用技术类型大学人才培养强调技术技能,既要掌握本行业的最新实用技术也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正因为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自己的特征,所以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转型要实现“四个转变”: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由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变,实践教学由分散、零星向完整、集中转变,核心能力课程由学术型教师授课向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授课转变,学位授予条件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四、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与科研是突破口

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是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特性所在,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开展科研和学科建设。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应紧密结合(区域)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学科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以应用型课程、教材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选择性地重点建设应用型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完善应用型课程教材体系,逐渐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地方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应追求地方性科研特色,在科研服务方向上应明确为地方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科研理念上要高度重视开展“技术研究”,积极倡导为用而研,围绕地方生产、应用之急需而研究。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科研定位应是服务地方区域(行业)的应用型科学研究,以应用型科学研究带动学校整个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的档次和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整体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引导开展应用型科研的方式包括:改革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以应用型科研和教学成果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鼓励师生下基层、下企业、校企合作、校地互动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重点建设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先进技术扩散和辐射中心、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五、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重要路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共同规律。所谓产教融合,是指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水乳交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及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模式有产教融合研发、产教融合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

政府是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基本力量,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措施引导,推进企业、产业、行业与学校的合作,推进技术技能的联合创新,推进企业、行业需求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要根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联合地方政府有计划地支持学校服务发展平台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

六、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手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任务终究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教师的转型意识和转型能力直接影响着转型的成败和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所谓“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在具备教师资格及本专业技术水平认证的同时,具备“多重理论”和“多重实践”的能力,“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是随着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升而不断丰富的。地方高校只有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深化推进教学改革,才能适应引领产业发展,转型才有根本保障。

地方本科高校要以促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转型为重点,制定教师“双师双能型”素质基本标准,将产学研实践经历和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聘任与晋升体系,通过校地、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搭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概而言之,可以通过转变理念、清晰定位,注重拓宽渠道、优化结构,注重强化培训、提升技能,注重多元评价、配套激励等途径,来打造一支适应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合格师资队伍。

七、深化学校内部治理改革是重要保障

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与应用技术型高校相适应的内部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从宏观上讲,地方本科院校要在提升效能和共同发展的规约下,以大学章程为纲领,完善学校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实现现代大学治理的理念重构;建立基于内涵发展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提高大学自我治理能力;构建基于学生专业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教学运行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基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师资队伍成长模式和教职人员晋升流动与退出机制,促进教师成长;实施以质量保证和绩效问责为关键词的内部治理结构调整等,提升治理效能。

从实践层面来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具有宏观性、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在管理体制上,学校应成立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校长或党委书记为组长,统筹规划转型改革;二级学院应成立相应的转型发展分支机构,落实转型方案。在运行机制上,学校要重视转型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改革措施的督查管理,及时解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强化过程管理与监督评估,推动转型发展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保障机制上,地方本科高校作为转型发展的主体,应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学校要设立转型发展工程专项资金,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以保障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制度理论视域下的新建本科院校组织转型研究”(2015BJY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