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万里长城的十九个精彩节点

万里长城的十九个精彩节点

时间:2024-11-08 03:47:19

文/陈康

说起万里长城的精彩节点,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能说上来几个,而在方寸之间,这些精彩节点也屡屡亮相,尤以1995年发行的普28《长城》一套3枚及1997—1999年发行的普29《万里长城》(明)共21枚为最。欣赏着这些精彩节点,令人不禁为长城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叹服。

2016年8月,集邮者翘首以盼的《长城》邮票终于要发行了,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名片”中全方位地展现万里长城的雄姿。

其实,所谓“万里长城”,只是一种笼统的称呼,实际上长城是个包含着军事、历史、建筑和文化在内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长城到底有多长?“家底”到底有多少?千百年来都没搞清楚。2006年到201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4个县(旗)进行摸底调查后,于2012年正式公布了调查结果:长城修建于春秋时期至明代,历时两千多年,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原来,长城何止“万里”?

长城是本厚厚的书,我们翻开一看,才知道原来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的我们还没有读懂。就拿明长城来说吧,很久以来,我们一直说: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但1982年文物部门发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的一直延伸到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才是真正的明长城最东端。

蜿蜒在崇山峻岭中或横亘于茫茫戈壁上的长城有很多精彩的节点,中国邮政曾多次发行过有关长城的邮票,很多重要的长城节点都已经出现在方寸之中了,但还有不少精彩的节点尚未登场,让我们共同期待着。

1

2

3

4

5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的前身是榆关,明洪武八年(1375),大将徐达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明长城,洪武十四年(1381)在榆关原址附近,背山面海修筑关城,设卫驻防,因临山面海,故称山海关。山海关关城呈方形,周长4公里,辟有四门: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设“望洋”、北称“威远”。在东西二门外各筑有罗城,以东城楼最为高大,楼上悬明人萧显手书“天下第一关”匾额,关之东数里外建有威远城、烽火台、敌台,与山海关形成了互为犄角之势(图3、4)。

从山海关往南,把长城一直修到渤海中的老龙头,是只有中国古人才会想出来的智慧结晶,老龙头的名字起得也十分贴切,如果把在群山环抱中的长城比喻为一条飞龙,那么,东吸海浪波涛的那段长城岂不就是“龙头”吗?由南海口关、入海石城和澄海楼组成的老龙头,初建时只为防御外敌,明代200余年间,一直在不断修缮完善。到了长城已经完全失去军事意义的清代,老龙头的壮美雄奇依然吸引了从康熙到道光共五代皇帝,他们都驾临过老龙头,澄海楼上的“元气混茫”匾和“日光用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联,均为乾隆御书。

水上长城九门口是山海关的左翼屏障,万里长城唯一的一段水上胜景。九门口位于河北抚宁与辽宁绥中交界处,南起于危峰绝壁。《临榆县志》载:“大青河水自关外入,其水分九道而下,今名九门口。”“九门口,东西门各一,其西门额曰‘京东首关’,东门外是边城关,正东向,又折而东南,直抵角山之背,复设正关门六,以泄水,含之,凡九门云。”古人又在百米宽的九江河道上建有一座独特的“过河桥”,奇特之处是此桥实际为一段长城墙体,或者说它兼有桥、城的功能,在桥下形成了9个水门,故有“水在城下流”的壮观景象。

6

别样的白羊峪和喜峰口

白羊峪长城位于河北迁安市大崔庄镇白羊峪村,本是战国时的燕国所建,明代时加以修复巩固,有城楼21座,其中白羊关曾以雄伟壮观名闻天下,昔日与山海关并称,被誉为“天下第二关”。

白羊峪长城有三大特点,堪称长城一绝:1.有一段1.5公里长的紫红色大理石筑成的长城,是万里长城中的“贵族”,举世罕见;2.建有一座独特的双道水城式水关,第一道是战关,第二道为防御关;3.当地人称“马圈”的谎城,外可迷惑敌军,内可集中储存粮草、马匹,也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独创的形式。

喜峰口长城位于河北迁西县,其名气源于国民党二十九军于1933年与日军在此展开大战,时109旅赵登禹、何基沣率大刀队夜袭日军,杀敌千人,威震天下。此段长城有喜峰口、潘家口两座关隘,1975年因建潘家口水库,水位上升,喜峰口、潘家口长城淹没于水库中,当每年枯水期,长城又会露出水面,形成独特的奇景。

望京长城—金山岭

金山岭和古北口长城原属古北口路辖,金山岭长城因境内有大小金山而得名,位于河北滦平县巴克什营乡,所在地势较低缓,易攻难守,最大的特点就是视野开阔,气势壮观,具有长城沿线中独一无二的景观(图7、8)。此段长城关隘、烽台、敌楼密布,城墙上面还建有障墙,开有射孔、瞭望孔,起到了防御敌人的作用,某些地段在主墙体外还有一道用山石垒成的外墙,是长城守卫的第一道防线,很好地体现了戚继光主持修筑长城“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理念。

京师锁钥—古北口

北京是万里长城的大户,境内长城由461段墙体、1742座建筑、147处关堡组成,总长629公里,分布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区。

古北口长城位于北京密云区北部,与金山岭长城以断谷相隔,所处地理位置险要,西有潮河、卧虎山,东有蟠龙山,古北口门两侧有卧虎、蟠龙两山对峙,紧锁关门,关口之北为河北滦平县,向南,进入京畿要地,故古北口自古就是中原的北大门,《密云县志》称“京师北控边塞,顺天所属以松亭、古北口、居庸三关为总要,而古北为尤冲。”

最早时燕国已在此筑城设关,北齐文宣帝于天保六年(555)征用180万民夫修了长达1500多公里长的北齐长城,其中古北口乃是重点设防的关口。明朝时为了加强北边的防御,在关门外还加修了两道关门,其中有一门设在潮河上,称为“水门关”,使湍急的潮河水夺三门入关,形成了长城线上唯一的水关奇景,另一门为“铁门关”,两关对峙,这样,古北口可“南控幽燕,北挥溯漠”,故有“京师锁钥”之称。

司马台长城在北京密云区东北部,为古北口长城的一部分,是经明代戚继光、谭纶精心设计、重点增修的城段,以奇、特、险而著称。司马台长城建于山脊上,特别是口门东段长城是修在一座绝壁的顶梁上,其东部建有“望京楼”与仙女楼,是古北口长城东部的制高点,海拔986米,站在楼顶,夜观京城,可看到城里的点点灯火,故曰“望京楼”。司马台长城敌楼密布,达84座,大小各异,形式也千变万化,有方、扁、圆形多种,每座敌楼的窗洞数量不一,从一眼到二十四眼,以将军楼和二十四眼楼最具代表性。抗战初期,中日军队展开“长城会战”,国民党十七军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就是在争夺将军楼时阵亡的。仙女楼西有一段直上直下的墙体,称为“天梯”,“天梯”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令人惊魂动魄。

独秀明长城的慕田峪

慕田峪是北京怀柔区三渡河乡辛营的一个小山村,此处的长城兼有八达岭之雄、金山岭之险的特点,著名的“箭扣”、“牛犄角边”、“鹰飞倒仰”、“北京结”都位于慕田峪长城的西端,乃万里长城之精华所在。其正关台为三座并列的空心敌楼构成。自关门西侧,长城沿山势翻转而上,至一山顶,突而下降,忽而上升,到海拔940米处,绕了一个大弯,形如水中的牛犄角,故称“牛犄角边”。再往前,“箭扣”长城到此跃上了海拔1044米的高峰,当地人称“鹰飞倒仰”,意为雄鹰飞到此地,也要撞个仰面朝天。

北京地区的长城因承担着拱卫京畿、皇陵的双重责任,形成了复线、交叉的长城格局,所谓“北京结”就位于慕田峪长城的西端。从卫星遥感图来看,北京地区的长城走向分成了东西、北西两个方向,两向在怀柔区八道河乡西栅子村西南的分水岭上会合,形成了相邻的南、北两个会合点,南点即“北京结”点,由此分成伸向西南和东的两条支线,“北京结”点上有著名的“九眼楼”,从这里有伸向北西和西的两条支线,这样就呈现出四道长城在这里交集的奇景。

10居庸雄关天下奇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居庸关得名,可追溯到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历史上金取辽,明灭元,“李闯王”进北京,皆由此关通过。《淮南子》说:“天下九塞,居庸居其一。”明灭元后,因元顺帝逃往塞北,朱元璋为防蒙元卷土重来,派大将徐达筑居庸等关,垒石为城。居庸关两旁高山壁立,中间是关沟,关城建于关沟中。“居庸叠翠”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11居庸之险在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名气最大的一段,邮票上就数它亮相最多。八达岭外有岔道城,内有上关、居庸、南口,八达岭长城实际是居庸关的前哨关口,因在居庸关之北,称为北口,是明代时北京的重要屏障。古人称:“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八达岭之得名,以《长安客话》之说最为可靠:“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关城为梯形,东西两端各辟有砖券关门,明弘治十八年(1505)建,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曰“北门锁钥”,八达岭关城南北与长城相接,在较重要的地方皆砌有敌台、战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垛口、射孔,下层可隐匿士卒及物资,城墙高于马道,墙垛及射击孔,皆用青砖包砌。

12浪漫的紫荆、娘子二关

明长城内三关可谓关关有名,以居庸、紫荆并称第一。河北易县的紫荆关位于太行八陉之第七陉的浦阴古道隘口,是从蒙古草原直逼京畿的战略要道,故而历史上大小战事数百起均与紫荆关有关。

紫荆关东临万仞山,西接犀牛山,南连黄土岭,北濒拒马河,依山傍水,人称“畿南第一雄关”。紫荆关的建筑独具特色,是大城套小城、外城套内城的“梅花城”格局,形成了前后、内外5个大小不等的城,在长城各关城中独具一格,被公认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秦汉时为上谷关,北魏称子庄关,隋唐为白壁关,北宋初改名为金坡关,到了北宋中叶,盛夏之际,游人见到关城内外漫山遍野开遍了紫荆花,居然起了个“紫荆关”的名字,给这硝烟弥漫、刀光剑影战场,凭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城因战争而建,是冷兵器时代以男性为主题的阳刚空间,展现的都是戍边将士的热血和肌肉强度,但偏偏在山西平定有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关隘—娘子关。娘子关为万里长城第九关,建于绵山山腰,背依绵山,面临万丈深渊,扼太行八陉之井陉道,原为隋开皇(581—600)时建的苇泽关,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人称“娘子军”,故苇泽为“娘子“代之。娘子关关城有东、南二门,东门上镌“直隶娘子关”额,其关城两侧都为绝壁,桃河水自城北湍急而来。

13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内长城外三关”指的是雁门、宁武、偏关,其中以雁门最险。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西北的雁门山山腰。相传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于关隘之上,直到芦叶凋零方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之说。雁门关地扼险要,注定了它自古以来必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名的战将:尹吉甫(周)、李牧(赵)、蒙恬(秦)、霍去病(汉)、薛仁贵(唐)、杨业(北宋)都曾据守雁门关天险抗敌,立下过赫赫战功。古人誉其为“三关要隘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此处盛产紫红色的赭石、长石,每当月夜,分外妖娆,更显关塞的壮美,故有“紫塞雁门”之名,为“代州八景”之一(图14)。

14

名闻天下的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繁峙县东北边,《读史方舆纪要》云:“东控紫荆,西辖雁门,与团城子堡各管内边百二十四里。”明正德六年(1511)在平型关西的两山间缓坡上建关城,城楼上悬匾额“平型关”三字。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此伏击日军坂垣师团,歼敌千余名,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图15、16)使平型关从此名闻天下。

1516深沟高垒花马池

从1997至1999年,邮电部陆续发行了普29《万里长城》4组21枚普通邮票,以展示长城沿线的著名关口和边墙,其中10元面值的一枚展示的是位于宁夏盐池县的花马池长城。

光听到花马池这个名字,就觉得其中一定有故事,传说都与当地盐池中有花马出没有关。明朝时盐池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平固门户,环庆襟喉”之称。正德十年(1515)在黄河以东,从灵武横城到盐池县城修筑两道长城边墙,称为“二道边”。嘉靖十年(1531)弃“二道边”,新修横城东到盐池城边墙,谓之“深沟高垒”,设有19座城堡,180多个墩堠,俗称“头道边”。

17雄峙西陲嘉峪关

在河西走廊上,明长城和汉长城犹如一对时空交错的姊妹,在大漠戈壁间纵横奔驰,时合时离,时而还齐头并进。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南,南有祁连山,北为龙首、马鬃二山,雄踞河西的屏障,明洪武五年(1372)大将冯胜在此修筑了周长220米的土城,与原汉长城相连,到弘治八年(1495)又在土城基础上建起了梯形关城,在关城、敌台、垛口都外包城砖,坚固异常,东西开有二门,东曰“光化”,西称“柔远”。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城楼的四角建角楼,城楼与瓮城、罗城、敌楼、角楼相互巧妙配合,形成了重关重城的格局。

18春风已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人总是把玉门关与阳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玉门关—阳关长城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赵破奴大修河西长城时所建,玉门关在敦煌西,俗称小方盘城,是用黄胶泥板修筑而成,西汉武帝时已设关城,今日之玉门关尚遗存有关城,耸立于戈壁滩的砂石岗上,登上关城,极目远眺,四周茫茫黄沙,长城巍巍、烽燧兀立,苍凉悲壮之感油然而生。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从阳关再往西可达车师前庭(今吐鲁番)、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等地,长城在这条路上见证了昔日的“丝绸之路”,今日的“一带一路”带来的辉煌。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