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中国画邮票上的“画外款”

中国画邮票上的“画外款”

时间:2024-11-08 02:15:47

1

2

3

4中国画上的题款,泛指除绘画艺术之外的所有文字部分。中国画上的题款形式很多,“画外款”是其中的一种,题在中国画画面外边又与此画有关联的题款,利用装裱使其成为一体,称为“画外款”。这些“画外款”,包括文辞题款、跋款和印款,多出于收藏家或鉴赏家之手,它对画作的真伪与传世经过以及作品的下限年代,都能提供可靠的根据,已成为中国画鉴定的辅助依据。本文是对中国画邮票上“画外款”的研究,分三类以画作的创作年代为序,叙述如下:

和原作一同搬上邮票的“画外款”

在搬上邮票的中国画中,有些“画外款”也一同被搬上邮票。这些“画外款”一般题在画作的引首(即画面前面)、拖尾(即画面后面)或诗塘(即画面上面)上,其文辞内容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画作的意境,为画作增色。

2005-25《洛神赋图》邮票全套10枚,票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中国画宋摹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第10枚票图(图1为用该票制作的极限片)画卷拖尾上的画外款为清代乾隆皇帝跋款,是乾隆对此画的评论。跋款前面的三方印有一半钤在画外,为画外印款,中间一方“古稀天子”印,是亁隆70岁以后鉴藏印。三方印中最上方的“明昌”(金章宗年号)印、最下方的“御府宝绘”印,跋款后面中间的“群玉中秘”印(票图仅显示“群玉”二字),这三方印均为金章宗完颜璟御府鉴藏印,金章宗完颜璟在书画收藏上是大有建树的一个皇帝。1126年,金兵攻下宋朝都城汴京后,从宋宗室处掠夺了大量书画文物,这幅画是其中之一。金章宗的这三方印款对此画的年代确定是有力的依据。

2002-5《步辇图》小型张,票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中国画宋摹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票图画卷拖尾上的跋款为“画外款”,是迄今流传最早的篆书书法作品墨迹,系宋代专擅篆书的书法家章友直(伯益)用小篆所书。该跋款的前三行是过录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接着10行(小型张只展示了其中7行)是叙述该画所描绘的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西藏求婚使者禄东赞的故事情节,末行(小型张未展示)“唐相阎立本笔”指明了原画作者,透露出此画为原作的摹本,此跋款对作者和创作年代以及摹本年代的确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3-8《捣练图》小型张,票图是唐代画家张萱所作中国画,现流失海外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票图画卷拖尾与画面骑缝处最上方的“御府宝绘”印、最下方的“内殿珍完”印,均为金章宗完颜璟御府鉴藏印,这两方印的大部分印文钤在画外,为“画外款”。这两方印款说明这幅《捣练图》和《洛神赋图》有着相同的遭遇。

2015-15《挥扇仕女图》小型张,票图是唐代画家周昉所作中国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小型张画卷引首处的三方画外印款,上面一方“蕉林书屋”、中间一方“苍岩子”、下面一方“蕉林居士”,均为清代梁清标鉴赏印,“苍岩子”“蕉林”都是梁清标的字号,“蕉林书屋”是其书斋名。梁清标是清初高水平的书画鉴藏家,这三方印款说明他曾经收藏过此画。

2016-5《高逸图》小型张,票图是唐代画家孙位所作中国画,现藏上海博物馆。票图画卷引首处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画外款“孙位高逸图”,“双龙”肖形印压款,题款最下方的“宣和”印,拖尾和画面骑缝处最上端的“政和”印和最下方的“宣和”印,都是宋徽宗赵佶的鉴藏印,这两方印有一半都钤在画外,属画外印款。赵佶是历史上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也是书画收藏家,他所题“画外款”对确定该画创作年代与作者都是可靠的依据。“画外款”旁边是清代乾隆皇帝“乾隆御览之宝”画外印款,乾隆印下面是梁清标的两方鉴赏印,上为“苍岩”,下为“蕉林居士”,“苍岩”为梁清标的另一字号。拖尾紧接画面中间部分的“宣统鉴赏”与“无逸斋精鉴玺”两方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鉴藏印画外印款。该画后被溥仪盗出宫外,落入私人之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博物馆从私人手中购得此画。5

6

7

8

9用作邮票设计元素的“画外款”

在搬上邮票的中国画中,有些“画外款”虽未被搬上票图,但却被邮票设计者作为设计元素用在小版张的边纸上或小本票上,让“画外款”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洛神赋图》小版张,边饰左边中间的“明昌御览”印(画面上可看到“明昌”二字)是金章宗御府鉴藏印,边饰左上方“八徵耄念之宝”印(画面上可看到“八徵”二字)是清乾隆皇帝的鉴藏印。“八徵耄念之宝”是1790年乾隆皇帝为纪念在位55年并庆祝80寿辰而特别制作的,“八徵”即中国古代思想家列子所称“故、为、得、丧、哀、乐、生、死”,涵括人生一切。以上两方巨印为钤在《洛神赋图》画卷拖尾上乾隆皇帝二跋之后的画外印款。

2011-25《八十七神仙卷》邮票与小本票(图7为小本票局部)中的原画,系1937年5月现代画家徐悲鸿在香港购得,由于该画无题、无款、无印,没有任何流传记载,依画中人物性格、数量和身份,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现藏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八十七神仙卷》小本票封面为现代画家齐白石为该画卷所题“八十七神仙卷”引首款,署“八十八岁齐璜”(齐白石名璜,号白石)。小本票内页左侧为徐悲鸿题跋之一,系1938年8月原作、1948年重录,跋文详述了该画的收藏过程,并对此画进行了赞赏比较与研究。右侧为现代画家、鉴赏家谢稚柳题跋,作于1947年,跋文对此画进行了评价。关于该画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是唐代还是宋代,目前学术界仍有不同看法。

2017-3《千里江山图》小版张,原画为北宋画家王希孟所作中国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小版张右侧自上而下第一方“蕉林收藏”印和第三方“苍岩子”印都是画卷原作引首处,小版张左侧自上而下第三方“冶溪渔隐”印和第二方“蕉林秘玩”印原在画卷原作拖尾元代书法家李溥光题跋前后,以上四方印均为清代鉴赏家梁清标画外印款,“冶溪渔隐”是梁清标的又一字号。小版张右侧自上而下第二方“御书房鉴藏宝”为原作引首上的骑缝印,该印系清乾隆皇帝鉴赏印,属画外印款。

2004-26《清明上河图》小版张,原画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中国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小版张右侧自上而下第三方画外印款“陆丹叔氏秘笈之印”为清代鉴赏家陆费墀鉴赏印,陆费为复姓,字丹叔。此印在原作拖尾第一题跋金人张著跋后面,陆费墀为清乾隆年间书画鉴赏家。该小版张右侧自上而下第二方“毕沅之章”在原作拖尾最后一篇跋文后面,小版张左侧自上而下第三方“娄东毕沅鉴藏”原在拖尾第一题跋前面,均为清代乾隆后期大鉴赏家毕沅鉴赏印画外印款。1799年,毕沅死后第4年,家产被籍没,他收藏的此画收入清宫。小版张左侧自上而下第一方“宣统御览之宝”、第四方“宣统鉴赏”、第五方“无逸斋精鉴玺”原在画卷后面“娄东毕沅鉴藏”右上方和下方,均为清末代皇帝溥仪鉴赏印画外印款。溥仪退位后,将此画盗出宫外,1945年东北解放前夕,他携带此画仓皇出逃时,被苏军俘获交回中国,先存放在东北博物馆,后拨交给故宫博物院。10

11

12邮票设计中经过改动的“画外款”

在一些搬上邮票的中国画中,有些原作上的“画外款”在邮票设计中被邮票设计者进行了改动,这些改动包括对原作“画外款”进行了删减、移位、截取,破坏了原作“画外款”的完整性;有些删去了原作“画外款”后,还凭空臆造了新的“画外款”,是邮票设计中的败笔。

2005-25《洛神赋图》邮票第1枚(图13为用该票制作的极限片)右侧为乾隆题画诗画外款,该款开头第一个字“赋”字旁有一方引首章“万有同春”,第1行最后一个字“传”字旁有一押角章“追琢其章”,这两方印被邮票设计者删去了,片图上可以看到原作上的这两方印。这两方印在色彩上和乾隆落款处的两方印相呼应,布局上能求得统一和平衡,票图上去掉它是很可惜的。

T.158《韩熙载夜宴图》邮票全套5枚,票图取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中国画宋摹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第1枚票图(图14为用该票制作的极限片)是画卷末端部分,邮票设计者增添了少许画卷末端宽度,并对鉴藏印进行了删减和移位,片图宋摹本画卷末端中间骑缝处有一方清代鉴赏家梁清标的鉴藏印“蕉林”,其中印章的左半部分“林”字钤在画外,属画外印款,被设计者移至画内。

2010-7《富春山居图》邮票全套6枚,票图原作为元代画家黄公望所作中国画。《富春山居图》自元代流传至清代顺治年间,曾被火烧,断为两段,前段被命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图15为用《富春山居图》邮票第1枚制作的“剩山图”极限片,片图画卷前面的“画外款”为现代书画家、收藏鉴赏家吴湖帆所题,画卷后面的“画外款”出自吴湖帆夫人潘静淑之手,潘静淑也擅书画与收藏。“剩山图”被火烧后曾长期流散,1936年被吴湖帆购得,经研究、考订,他得出是《富春山居图》前段真迹的结论,并于1939年题在“剩山图”画外款中,推翻了维持近两百年的乾隆的“《富春山居图》非真迹”“圣论”,后经美术界几十年的争论,现已形成定论。“剩山图”上吴湖帆夫妇的“画外款”是不可或缺的“富春公案”的历史见证,可惜邮票设计者宁肯让邮票上的“剩山图”画卷前后留下一片空白,也不把这些“画外款”放上去,而是将其裁截去掉,臆造了一个“黄公望”名款与随款印“黄公望印”的伪画外款。《富春山居图》原作拖尾有作者题款,落款用的是“大痴学人”(作者字号),并非“黄公望”名款,随款印为“黄氏子久”(“子久”为作者字号)和“一峰道人”(作者另一字号),而非“黄公望印”。“剩山图”是作者去世多年原作被烧后重新装裱而成,作者根本不可能再在自己的画上题画外款,这完全是邮票设计者对原作“画外款”视而不见并主观臆造了一个“画外款”的赝品,是邮票设计的一大败笔。13

14

15

16

171994-14《傅抱石作品选》邮票6枚全,其中第3枚“大涤草堂图”,票图是现代画家傅抱石根据清代画家石涛(号大涤子)为另一画家八大山人出的题目所作中国画,至于这个题目八大山人有无应之,已无史可考。现代画家徐悲鸿见到傅抱石所作此画后大加赞赏,欣然题诗曰:“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又有小款曰:“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未见于世,吾知其比难有加乎此也。悲鸿欢喜赞叹题。壬年之秋。”该题款就是票图诗塘上的“画外款”,原画现藏南京傅抱石纪念馆。此画搬上邮票时,邮票设计者舍去了原作左边部分画面,正好把徐悲鸿所题画外款舍去了四行,仅留下“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9个字,成了有头无尾的“画外款”,既破坏了原作的完整性,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是邮票设计的一大失误。

(本栏责编:焦冰雕)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