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从清代邮政地图看近代山东海关兼办邮政

从清代邮政地图看近代山东海关兼办邮政

时间:2024-11-08 02:05:44

内容提要:在近代中国最早的邮政地图《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上,标示山东自东向西被划分为烟台、胶州(青岛)、济南三个邮界。1878年,海关受清政府委托在五地试办邮政,烟台即为试点之一,东海关由此开始兼办山东省内邮政事务。1899年,中国第一个租借地海关—胶海关设立,开展海关业务的同时开始兼办邮政,山东由此分成烟台、胶州两个邮界。1903年,设立济南邮界,将山东西部地区从胶州邮界独立出来。山东从此东、中、西部都设有邮界,直至1911年移交邮传部,海关兼办邮政从此结束,山东邮界三分也成为历史。本文以清代邮政地图为切入点,对近代海关创办和发展山东邮政的历史进行考证。

关键词:山东海关兼办邮政

1903年《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

《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局部)1903年海关印制的《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是近代中国第一张邮政地图。这张黑红套印、中英文对照的地图详细描绘了当时全国的邮政状况,除标示省会、府、州、厅、县等各级行政建置的治所外,还划分出了邮界,并且分别标注了送递快信邮路、水运邮路、铁道邮路等各类邮路以及邮政网点的分布等信息。

图中邮界与省界并不一致,有的省份单设一个邮界,有的邮界跨省设置,而山东省境内自西向东用红色下划线标注出烟台、胶州(青岛)、济南三个邮界。在1908年海关印制的《大清邮政舆图》中,山东地区延续了之前邮界的划分。海关兼办山东邮政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邮界三分又是怎样形成的?本文尝试以邮政地图为切入点,通过海关史料的发掘研究,对近代山东海关创办和管理邮政的历史进行考证。

一、大清海关创办邮政,烟台为首批试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邮政自古以来发挥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中国邮政自商周起出现驿站制度,已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至清代鸦片战争期间,传统的邮驿制度弊端尽显。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法等列强在各贸易口岸竞相擅自建立邮政机构,以收寄发往国外的邮件为主,同时也收寄中国城市间的邮件,史称为“客邮”。“客邮”入侵扰乱了邮政秩序,严重破坏了我国的邮政主权。但其在加速传统邮驿制度走向衰落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邮政的改革和发展。

1861年,时任代理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Robert.Hart)向清政府提出了“仿照西方创办国家邮政”的建议。1878年,受清廷委托,赫德指派德国人德璀琳(DetringGustavvon)负责,在北京、上海、天津、烟台、牛庄5处海关设立送信官局,按欧洲方式试办新式邮政,并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海关大龙”(全套3枚:5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1分银为黄色),均系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分三期发行。同年7月24日,以海关邮政招商合办的“华洋书信馆”创立。总局设于天津,同时在烟台、北京、上海、牛庄设立分馆,邮件由海关委托商船免费代为运送。办馆目的在于收揽华洋公众信件,借此排挤民信局。同年冬,北方海口封冻轮船难以进港。海关书信馆改为陆路马递,以济南为中心开设马递邮送,并制订《华洋书信馆马递章程》,章程规定:烟台分馆自11月15日起行,以后皆逢五、十起行。邮递费一律为足数大钱,由寄件人纳付。若需两方分付,也可加注封面。烟台至济南为100,烟台至天津、上海、牛庄、扬州、镇江超为200,烟台至靖江为160,烟台至京师为240。若书信超过1两,则每两照章加半。凡托寄银洋汇票及贵重物品,均需面议以事慎重。烟台至济南计程11站,因山路崎岖不便用马,特置快足22名。海关开设的冬令马递邮送继续增设分馆,由南而北、由北而南皆以山东济南府为总汇。同年11月,海关设立“邮政专帐”,商家开办的书信馆不再试办。1880年1月1日,赫德以华洋书信馆“工作无实绩”并有“违法情事”为由,遂发布告自行招揽华人信件。4月,即与该馆断绝关系。1882年,赫德勒令该馆关闭。自此,由海关独营全国邮务(各在华列强自办“客邮”除外)。

由于海关邮政并非清政府主办,国际邮政联盟不予承认,贴用海关邮票的信件不能寄至国外,甚至不能寄往香港。为此,赫德1892年上书清政府奏请开办国家邮政,以抵制外邮,称“若中国不办,勿怪各国越俎代庖在华自办邮局”,并附拟邮政章程十三条,提出设立全国邮政方案。1893年,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大臣也上书要求推广邮政。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了总理衙门奏请开办国家邮政的奏折,裁撤驿站并与各国通邮,建立“大清邮政官局”,由总税务司赫德兼任总邮政司,在海关总税务司署内设邮政总局,并令各地海关筹办邮政。以海关管辖范围为依据,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在全国划分35个邮界,6个副邮界,其中烟台为正邮界(当时东海关所辖关境为山东省境,烟台邮界为山东省内唯一邮界)。

1897年2月20日,“海关邮政”改称“大清帝国邮政”,在烟台东海关设立大清邮政烟台总局,选址在烟台山下的海岸街上,辖理省内邮政分局、代办所,山东正式进入海关兼办邮政时期。盖销烟台地名戳的大龙邮票

设于烟台海岸街的大清邮政烟台总局

二、胶海关建立兼办邮政,山东邮界一分为二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强占青岛,并在次年3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9年7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租借地海关—胶海关正式建立,清政府同时将山东中西部划设为胶州邮界,在胶海关办公场所内设立大清邮局胶州总局,税务司德国人阿理文(Ernst.Ohlmer)兼任邮政司,管理胶海关内设的邮件交换局和邮界范围内的内地大清邮局。开办信函、书籍、货样、包裹、汇兑、代收货价等业务,当时邮局职员计有:司事、副司事、另用、驿吏、巡查供事、供事以及代办铺商人员。

阿理文随即开始邮政筹办工作,首先向山东辖区各地发送照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札行各直省广设邮政分局,现议添设山东各属之胶州、平度、莱州、沂州、潍县、青州、邹平、济南、泰安、济宁、台儿庄等处邮政局以广流通,胶州税务司阿遵照来札照会东省各属府州县衙门查办”。内地邮局的开办和邮路的建设是比较顺利的,阿理文在《胶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中记录:“胶海关在内地各大城市开设分局,开辟了多条邮差送信的路线,解决了青岛与内地主要地区之间通邮的迫切要求。这些邮局是山东邮政的基础,都是以青岛为管理中心,配备齐全的邮政机构”,同时也记录了遇到的困难:“在开始邮政工作的初期,收入很少,但开支却是很大的。因为信差必须远道送信,中途也无代理机构,所以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培训适当的邮政人员和取得中国民众对邮传工作的信任,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根据1899年《胶州华洋贸易论略》记录,胶海关年内开辟了四条邮递线路:“由旱路递送信件四路,一青岛至济南,过胶州、潍县、青州邹平,由济南往北过齐河、德州至北京,往南至沂州过泰安、蒙阴至清江浦过兖州、济宁、滕县、台儿庄、宿迁,二由青岛至沙河过胶州、平度,由潍县到烟台过登州、黄县、莱州,三由青岛至沂州府往南至台儿庄、清江浦往西北蒙阴、泰安府往西滕县、济宁、兖州,四由青岛至烟台过即墨、莱阳,由烟至威海卫,再由青岛过胶州到灵山卫,每礼拜有五次,胶澳别口每礼拜三次,每日极少,走一百里路”。与内地业务的开通受到了胶澳租借地的欢迎,胶澳总督府发行的《胶澳发展备忘录》中记载:“与中国山东内地通邮,是那些在山东内地工作的传教士、工程技术人员和商人们久已盼望的事,这些事去年还是不可能的。现在,山东设立中国邮局的地方都已可以与青岛通邮”。

1900年,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山东境内出现了一些破坏邮局和抢劫邮差的行为,邮政业务有所停滞。“内地邮政各路夏间北省肇乱,有一二处稍停,数日仍即开办者,总算无甚耽误,惟平度邮局遭人焚毁,尚未复设”,“去年建立的青岛与内地间的中国邮政连接,其间因政治动乱干扰,部分停顿。由于目前几乎全部欧人都已离开(山东)省内地,而且大部分贸易都不景气,所以因邮政业务的停顿而造成的损失并不大”。年内仅增设高密、周村、莒州3处,胶州邮界所辖邮局达到12处。

三、胶济铁路开通推进邮政发展,划出济南邮界管理山东西部

1900年《胶澳发展备忘录》中,德国胶澳当局就已预言胶济铁路会对山东邮政产生改变:“设于保护区的中国邮局负责日常业务,而邮件的总收寄业务则由德国邮局处负责。这个安排已证明对方便本殖民地的贸易和交通发挥了良好作用。当然,一旦未来铁路线深入内地,邮政事业肯定会发生极大变化”。

胶济铁路的通车证实了德国人的预期,极大提高了邮政的效率。1901年胶济铁路的青岛至胶州段通车,迈出了快速发展邮政业务的第一步。铁路当局与德国邮政局订立协议,由铁路车厢传送封口的邮件。1906年双方又订立协议由铁路配备单独的邮政车厢并派员押送,铁路邮路约393公里。这极大改善了邮件原本仅靠人力运送和牲口驮递的状态,过去由青岛送往胶州的邮件,需要两天时间,现在只要几小时就可以到达。胶州当地的邮局也成为邮差往返内地各处送信的出发地点。至1901年,胶海关所辖邮界先后建立20个邮政分局,82个铺商代办所及14个邮政信箱。

1902年铁路通车到达潍县,1903年到达青州、周村,1904年到达济南时,山东邮政已在许多商业中心地点设立了网点,建立起日益成熟的邮递网络。青岛大港的建成同样促进了内地与租借地及欧洲之间的邮件交换,同年4月,在中德《续立会订青岛设关征税办法附件》中,对通过航运邮递进行了规定“船总应代中国运送邮袋,不收运费。该关邮政司应办一切事宜,或自行办理,或会同德国邮员议办,亦无不可”。同年《胶澳发展备忘录》记录:“中国邮政又在山东内地增设了大量邮局和代办处,并随之开辟了其他邮路。邮件过境传递量大增,这证明,山东的中国人对于现代化邮政事业所带来的好处越来越理解了。鉴于1904年9月1日中国国内信件邮资增加了一倍的事实,这一点尤值得注意。明年可望继续扩大邮政网路”。

邮政业务发展的同时,山东邮界划分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山东西部地区距离青岛太远,业务不易控制,1903年大清邮政总局将山东西部区域从胶州邮界划分出来,单独设立济南副邮界,并在济南设立直接隶属大清邮政总局的济南总局管理邮界事务。围绕着烟台、青岛、济南三个中心,邮政机构从城市逐渐扩展至全省各州县。至1905年,全省烟台、胶州和济南三个邮界共设有46个邮局,199个邮政代办处和66个乡村邮箱。此后通过在济南和顺德(河北邢台)间设置信差,将胶济和京汉两条铁路连接了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山东和外省之间的通邮效率。

山东省内烟台、胶州、济南邮界分别管理以下局所:

烟台邮界:烟台;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宁海川、文登、海阳、北马、米桥、龙口、大辛店、滦家口、诸由观、威海卫、荣成、夏村、山集、水沟头、小纪集、臧家庄(以上属莱州府);济阳、齐河、禹城(以上属于济南府)。

胶州邮界:章丘、邹平、周村、淄川、龙山、新城、索镇、张店(以上属于济南府);莒州、安东卫、沂水、日照(以上属沂州府);博山、临淄、乐安、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羊角沟、高苑、博兴、金岭镇、淄河(以上属于青州府);平度、兰底、潍县、昌邑、金家口、王台、灵山卫、夏邱、岞山、南流、丈岭、兰村、城阳(以上属莱州府);高密、即墨(以上属胶州)。

济南邮界:德州、平原、龙山、陵县、德平、长清(以下属于济南府);东平州、东阿、平阴、新泰、肥城(以上属于泰安府);乐陵、利津、蒲台(以上属武定府);夏津(属临清州);曲阜、邹县、泗水、滕县、峄县、汶上、宁阳、阿城、夏镇(以上属兖州府);郯城、蒙阴、费县(以上属沂州府);曹县、单县、巨野、郓城、定陶、成武(以上属曹州府);金乡、鱼台(以上属济宁府);冠县、龙家庄、茬平、高唐、恩县(以上属东昌府);郑家口、故城(以上属于直隶省河间府);油房镇(直隶省广平府)。

1910年,全国按照行政省份属地重新划设邮界,全国划设16个邮界,33个副邮界。山东省内济南为正邮界,胶州、烟台为副邮界,归济南邮政总局管辖。胶州邮界向西到羊角沟、昌乐、沂水、安东卫一线,向西为济南邮界;向东至沙河、金沙口一带,向东为烟台邮界。烟、青两地邮政司遂改称副总办。

《大清邮政與图》(山东部分,1908年)四、与德国客邮局的权益抗争

在海关兼办邮政的同时,英、法、德、日、俄等列强也在山东省境内设立“客邮局”,尤其是德国“客邮局”不断扩张势力范围,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邮政权益。

德国强租青岛之初,最早使用军舰附设的海军军邮局系统作通信机构,1898年1月26日,成立战地邮局代办处,提供邮政服务。同年4月中德签订《青岛设关征税办法》,其中包括对邮政代办处进行海关检查的特别规定。1901年成立青岛“客邮局”(时称“德意志帝国邮局”,亦称“德国皇家邮局”),全权负责租借地内的邮政收递。1900年起发行4套帆船图案的胶州“客邮”邮票及邮资明信片,规定发往欧洲、发往中国内地和本地来往邮件需使用不同面值邮票贴付邮资。而中国邮局在租借地内的业务受到严格限制,只允许在胶海关内设邮件交换局一处,未开设收寄业务的邮政官局。中国邮局在租借地内没有收递的权力,只负责与内地的相关邮务。青岛德国“客邮局”收寄的函、包件除少量从其自办的邮运线路传递外,大量靠胶海关的邮件交换局免费转送内陆各地。1904年至1909年间,德国邮局收寄函件共787.34万件,而胶州邮界总局所属11个分局收寄函件共215.07万件,仅占同期德国邮局收寄总量的27.3%。由于交换邮件数量不平衡,中德双方邮政资费收入、劳务支出均呈明显不对等状态。

胶济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贸易和邮政的发展,德国邮局开办了火车邮局,并趁机相继在铁路沿线非通商口岸的的胶州(现胶州市)、高密、潍县、青州、周村等地设立邮局,扩展其势力范围,侵夺我国邮政主权。1902年山东巡抚周馥,因为德国在潍县设立邮局,曾通知各州、县注意防禁。同时向清政府外务部呈文:“查德人在山东内地潍县、高密、胶州等处设立信局,遍查条约无准各国在中国设立邮局明文。现在英人在沪新议商约亦有内地英国邮局全行撤去之语,将来可照办,德人现设山东各处信局不肯撤销,咸因英议商约,各国尚未签押,是以因循观望……”。1903年3月,清外务部以中国邮政已经办理完善,照会各国撤销在中国设立的邮局,同时又限制铁路不准运送民信。然而列强对此置若罔闻,“客邮局”继续开办业务侵害我国权益。

1904年铁路修至济南,同年4月5日,德国“客邮局”擅自在济南南关所里街租赁房屋开设邮局,对外开办邮递业务。此事被济南副邮界邮政司英国人李齐(W.W.Ritchie)发现后,告知山东洋务局进行阻止,山东巡抚下令不得租房给德国“客邮局”。海关总税务司和山东巡抚通过外务部向德方交涉,中方认为:“各国在通商口岸办理邮务,系指在约开之口岸,自开之口岸不应援以为例”,反对德国人于济南、周村等自开的商埠内设局。同时山东邮局亦以“业经开办数年,德人不应侵越”为由,通过洋务局向德方提出抗议,德方回复“中国邮政寄信迟缓,时日不定,殊于商情有碍,设局于此,原为邮寄德人函件,不寄华函”,坚持设局,改在经一路胶济西站附近开设。后经多次交涉,1905年9月27日,双方签订《中德邮政局议订互寄邮件暂行章程》。中方认可济南德国“客邮局”作为界外彼此交递邮件之所,潍县德国邮局另议暂时认可,其余地点一并撤销。德方认可青岛已设之华局一处作为交递需用之所,并言明山东一带沿路火车运送邮袋与德国无关。这次邮权抗争虽然收到的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但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我国的邮政权益,遏制了德国“客邮局”在山东的扩张势头。

1911年5月,中国邮政脱离海关系统改归清政府邮传部管辖。同时烟台、胶州邮界亦分别脱离东海关、胶海关,改称烟台、胶州邮政分局,由济南邮政总局直接管辖,山东地区海关兼办邮政从此划上了句点。此后邮界与省界一致,山东邮界三分成为历史。东海关和胶海关遂改在烟台和青岛邮政局内设立海关办事处,并在本关的总务科内设立邮包股,延续对进出境邮递物品的监管职能。

透过百年邮政地图,我们可以回顾近代山东海关兼办邮政的历史,1878年,海关受清政府委托在五地试办邮政,烟台即为试点之一,东海关由此开始兼办山东省内邮政事务。1899年,中国第一个租借地海关—胶海关设立,开展海关业务的同时开始兼办邮政,山东由此分成烟台、胶州(青岛)两个邮界。1903年,设立济南邮界,将山东西部地区从胶州邮界独立出来。山东从此东、中、西部都设有邮界,直至1911年邮政移交邮传部。33年的时间里,海关在山东各地开办邮局,建设邮路,对创办和发展近代山东邮政起到了关键作用,遏制了外国客邮对我国邮政主权的侵夺。同时受到租借地设立、胶济铁路建设等历史事件影响,山东邮界划分具有其特殊性。综上所述,近代山东海关兼办邮政在山东海关史、邮政史和近代山东发展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华邮政舆图(1920年),邮界按省境划分参考文献:

1.《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1903年(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

2.《大清邮政與图》1908年(中国海关博物馆馆藏)

3.《中国旧海关史料》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京华出版社2001年

4.《中国海关与邮政》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华书局1983年

5.《山东省志.海关志》山东省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6.《山东省志.邮电志》山东省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7.《山东邮电史稿》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史志办公室1982年

8.《青岛开埠17年——胶澳发展备忘录》青岛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

9.《帝国主义与胶海关》青岛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86年

10.青岛档案馆藏胶海关档案:《胶海关为开关添设分卡邮政局等致山东莒州诸城等县照会》1899年

11.《试论山东近代邮政》王欣1998年《山东师大学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