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孔雀东南飞》中的“小姑始扶床”

《孔雀东南飞》中的“小姑始扶床”

时间:2024-11-08 12:06:02

撰文/陈伟文

《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这首诗写的是汉末建安时的一桩爱情悲剧: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彼此恩爱,但刘氏不得焦母的欢心,焦仲卿被迫休妻。刘氏回到娘家,自誓不嫁。其兄逼之,投水而死。焦仲卿闻之,也自缢殉情。诗歌叙事曲折生动,感人至深。不过,《孔雀东南飞》有几句诗颇为费解,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云: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此诗明明称刘兰芝“十七为君妇”,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后被遣归;也就是说,刘氏嫁入焦家才两三年而已。如果刘氏初嫁时,焦仲卿妹妹(小姑)还是扶着床学走路的幼儿(“始扶床”),两三年之后又怎么可能长成和刘氏一样高(“如我长”)呢?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为了弥合这个矛盾,便出现了各种解释:文学夸张说。此说流传最广。比如,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称:“刘氏到焦家,不过两三年,这里所写的小姑成长的情形,显然太快了。但在古代作品特别是民歌中,常常有为了突出地刻画某一细节而变更其前后相关情节的手法。这四句也是一例。它是为了更好地描写刘氏姑嫂间的感情和她对小姑的关怀而变更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78)等也持此说。我们认为,诗歌中的文学夸张固然常见,但是,诗歌中的文学夸张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随意夸张,以致于让人感觉荒谬。况且,文学夸张,总是有原因和用意的,往往和诗意相应,以表达某种特别的意思。如果这几句是文学夸张,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古诗今选》称是为了表达刘氏姑嫂间的感情。但是,如此夸大小姑长大的速度,与姑嫂感情又有何相关?这个解释未免牵强难通。

数字虚指说。有人认为,“共事二三年”是虚指,实际是好几年的意思,并不是确指两三年。还有人认为,“二三年”是类似“年方二八”的表述,指六年。但是,“二三年”这样的表述,未见有指多年或六年的例子。而且,刘兰芝被遣归后,县令即派人为其子说媒,称其子“年始十八九”。刘兰芝十七岁左右嫁给焦仲卿(“十七为君妇”),两三年后被遣归,正是十九岁左右,与县令公子年纪相当。如果“共事二三年”是虚指多年的话,则比县令公子年龄要大许多,显然也不符合情理。

训诂别解说。有人认为,“小姑始扶床”的“床”应解释为“井上围栏”,或者“机(织布机)床”,意思是小姑在井床边学打水,或学织布,则两三年以后“如我长”就不奇怪了。但是,“扶床”这种表述中的“床”,显然不可能指“井上围栏”或“织布机床”。又有学者将“扶床”与《礼记·内则》中的“少者执床与坐”联系起来,认为扶床即执床,意思是帮父母整理床衽。但“扶床”的“扶”字,绝不能表达“整理”之意,在训诂上是说不通的。还有人认为,“小姑如我长”的“如”应解释为“到”,“长”则通“常”,“如我长”意思是“经常到我房中来玩”。但是,这种解释完全不顾汉语语法和表述习惯,其牵强附会,一望而知。

由上分析可见,这些解释显然都不太合理。要想真正合理解答这个疑问,还得借助于版本学和校勘学常识。我们知道,古书在流传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变异。一般而言,时代越早的版本,越接近原貌;时代越后的版本,越可能出现错讹。《孔雀东南飞》最早载于《玉台新咏》卷一,《玉台新咏》宋版已经不存,较早的版本是明代正德间兰雪堂活字本和明末赵均小宛堂覆刻宋本。兰雪堂活字本《玉台新咏》所载《孔雀东南飞》与上述四句诗文字相同,但在小宛堂覆刻宋本《玉台新咏》所载《孔雀东南飞》中,上述四句诗,仅有两句:

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

并没有中间“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两句。清初学者冯舒《诗纪匡谬》首先注意到这个异文,并认为中间两句并非《孔雀东南飞》原文,而是兰雪堂活字本《玉台新咏》首先误增的衍文。乾隆间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则以为中间两句是《孔雀东南飞》原文,小宛堂覆刻宋本误脱此两句。当代学者,有人赞同冯说,认为中间两句是衍文,比如余冠英《乐府诗选》等;也有人赞同纪说,认为中间两句是原文所有,比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两相比较,赞同纪说者显然占主流,故各种选本所载《孔雀东南飞》多有此两句。

那么,究竟是覆刻宋本《玉台新咏》“脱”了两句,还是兰雪堂活字本《玉台新咏》“衍”了两句呢?如果仅凭这两个版本的文字异同,我们是不容易下结论的。所幸还有不少典籍可供相互参证。《孔雀东南飞》“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两句,最早见于兰雪堂活字本《玉台新咏》。在此之后,冯惟讷《古诗纪》卷一七、梅鼎祚《古乐苑》卷三二、钟惺《古诗归》卷六、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等诗歌选本皆有此两句,可见此版本流传之广。在此之前,宋刻本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三、元刻本左克明《古乐府》卷十所载《孔雀东南飞》皆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并无中间两句。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三五、宋任渊《后山诗注》卷一所引《孔雀东南飞》也同样没有中间两句。由此可见,《孔雀东南飞》的原本应该是没有“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这两句是明代以后误衍的文字。

那为什么会误衍出这么两句诗呢?这大概与晚唐顾况的一首诗有关。顾况《弃妇词》云:

记得初嫁君,小姑始扶床。今日君弃妾,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似兄夫。

顾况这首诗流传颇广,为人所熟知,其中这几句又与《孔雀东南飞》的“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词句相近。所以,两诗很容易记混在一起。比如,南宋后期刘克庄《后村集》卷一七三《后村诗话》载:

古乐府云:“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回头语小姑,勿嫁似兄夫。”庶几哀而不怨矣。

刘克庄所引的“古乐府”,其实就是是顾况的《弃妇词》。但值得注意的是,刘克庄是凭记忆征引的,故与顾况诗颇有些出入,将“记得初嫁君”记作“新妇初来时”,将“小姑如妾长”记作“小姑如我长”。这两处误记的文字,都恰好与《孔雀东南飞》相关诗句相同,正可见刘克庄将两诗记混了,因此产生了这几句诗的独特新“版本”。而且,刘克庄不明言具体出处而泛称“古乐府”(或许也是因为刘克庄记不清了),而词句又多与《孔雀东南飞》相混,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征引的是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刘克庄《后村诗话》影响甚大,宋末谢维新《事类备要》前集卷二六“扶床”条、祝穆《事文类聚》后集卷八“诗比小姑”条、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卷三“小姑”条所载的这几句诗,皆转载自《后村诗话》,而非顾况原诗,可见其流传之广。很可能,明代人就是因为《后村诗话》而将“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两句增入《孔雀东南飞》中。刘克庄将顾况诗“今日君弃妾”记作“今日被驱遣”,而明活字本《孔雀东南飞》多出的两句正好与刘克庄所引的独特新“版本”相同,也是一个有力的旁证。

考论至此,其实问题已经颇为清楚了:“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并非《孔雀东南飞》原文所有,而是明代人因为《后村诗话》而误增入《孔雀东南飞》诗中的。但是,似乎存在两个与笔者观点不符的“反证”。一是北宋晏殊《类要》卷二二《总叙幼年》门“小姑始扶床”条载:“《焦仲卿》诗云:新妇初来时,□□□□□。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二是南宋何汶《竹庄诗话》卷二引录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有“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两句。表面看来,这两条材料似乎可以证明宋代流传的《孔雀东南飞》已经有此两句。但是,我们考察文献源流,除了书籍的成书时代之外,还要考察其版本时代;两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类要》和《竹庄诗话》虽然成书于宋代,但两书现存版本皆只有清钞本,而且皆无异本可供校勘考证。我们以为,很可能是因为明代中期以后《孔雀东南飞》衍出的两句已经为人所熟知,《类要》和《竹庄诗话》两书的传抄者据此误改所致。古籍传抄中,类似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左克明《古乐府》元刻本和嘉靖刻本所载《孔雀东南飞》皆无此两句,而万历以后版本所载则增入此两句。我们不能据万历以后的误本,断定左克明《古乐府》原书所载《孔雀东南飞》已是有此两句的版本。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根据清钞本《类要》和《竹庄诗话》,断定有此两句的《孔雀东南飞》版本在宋代早已存在。否则,何以载录、征引《孔雀东南飞》的宋代典籍,凡今存较早版本者,皆无此两句,而唯独清钞本《类要》和《竹庄诗话》所载才有此两句那么巧合呢?

再者,顾况《弃妇词》的弃妇自称:“及与同结发,值君适幽燕。……及至见君归,君归妾已老。”又言被弃时“本家零落尽”。可见被弃之时离初嫁必有不少年头,正与“记得初嫁君,小姑始扶床。今日君弃妾,小姑如妾长”相符合。而《孔雀东南飞》明言“共事二三年”,则明显是与“记得初嫁君,小姑始扶床。今日君弃妾,小姑如妾长”相矛盾的。假如《孔雀东南飞》原文有“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两句,而顾况《弃妇词》袭用此两句,那何以这两句在《孔雀东南飞》中与上下文矛盾,而《弃妇词》照搬此四句却与上下文完全切合呢?孰为“原装”诗句,孰为误增混入,不是一目了然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