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刘基与方国珍:冤家聚头相克又相生

刘基与方国珍:冤家聚头相克又相生

时间:2024-11-08 10:46:37

刘基与方国珍是元末明初浙东地区出现的两位豪杰之士,他们在群雄角逐的历史舞台上都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今浙江丽水)青田人。方国珍(1319-1374),又名谷珍、谷真,台州(今属浙江)黄岩人。刘基是元统元年(1333)进士,在元末官场四度出仕,皆遭挫败。方国珍出身盐贩,因遭仇家构陷,至正初聚众入海为盗,成为元末群雄中的首倡乱者。方国珍对腐败无能的元王朝反复行贿诈降,一再被加官进爵,以此封疆自保。在如何处置方国珍的问题上,刘基主张坚决镇压的态度与朝廷的招抚政策相抵牾,由此他在仕途上遭遇最沉重的两次打击,一次被羁管拘禁,一次被迫辞官归隐,成为他后来选择弃元投明的人生重要转折点。刘基与方国珍是历史上一对相克相生的著名冤家,彼此之间有着长达二十馀年的恩怨纠葛。由于二人出身、教养以及人生阅历诸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元明鼎革之际的功业建树各有不同,其历史定位判然有别。

刘基出生儒户之家,曾祖父刘濠为宋翰林掌书,祖父刘庭槐为宋太学上舍生,父刘爚为元儒学教谕。刘家三代业儒,“世为右族”。刘基十四岁入郡学,“习举业,为文有奇气。决疑义,皆出人意表。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黄伯生《诚意伯刘公行状》)。二十三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前后仕元二十馀年。五十岁时刘基弃元投明,辅佐朱元璋南征北战凡八年,在灭陈友谅、平张士诚及北伐讨元的重大战役中,他都直接参与运筹谋划,起到了重要作用。明王朝建立后,作为开国勋臣,刘基官至御史中丞,受封诚意伯。虽说刘基晚年几近蒙冤而死,但在洪武末朱元璋即为其平反昭雪,六百多年来备享身后荣宠,乃有“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之极誉。方国珍原本佃户出身,后“以贩盐海上为业”,家道日丰。三十岁时被仇家诬告勾结海盗,因官府捕获甚急,方国珍愤而起事,一时聚众数千人,逃亡入海,“劫运艘,梗海道”,阻绝元朝的海上粮运。方国珍虽“不知书”,但其人“身长,面黧黑,负膂力,性颇沉勇”,时有“贼精”“海精”之绰号。方国珍起事后,与元朝反复周旋较量,七年间且叛且降,既屡次接受元朝的任官,又乘机先后侵占浙东的台州(今属浙江)、温州(今属浙江)和庆元(今浙江宁波)三郡,发展成为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与方国珍崛起称霸几乎同时,元末东南地区两支重要割据武装淮东的朱元璋与淮西的张士诚先后渡过长江,谋求发展。朱元璋占据集庆(今江苏南京),并以此为中心,将势力范围向浙东推进。张士诚割据平江(今江苏苏州),并将领地向浙西一带扩张。方国珍迫于东西两境的军事压力,先是接受元朝的任命,出兵征讨张士诚,在取得昆山之战大捷后,促逼张士诚降元。而当朱元璋军队攻克浙东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属浙江)和处州三郡后,面临强兵压境,方国珍继又选择向朱元璋纳贡通好,以求巩固自己的地盘。同时,方国珍向元大都输贡如故,并接连得到元朝的加爵封赏,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当朱元璋先后消灭劲敌陈友谅、张士诚后,方国珍仍负隅观望,附元之心不改,既北通好于河南的元大将扩廓帖木儿,又南交结于福建的元地方武装陈友定,图为掎角之势,借以自保。然而,元朝国运终结,方国珍已别无回旋馀地,最终选择归降,被授广西行省左丞,但仅食明禄而已。

像方国珍这样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自明清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可谓毁誉不一。如明人宋濂说:“盖公以豪杰之姿,庇安三路六州十一县之民,天兵压境,避而去之。曾无一夫被乎血刃,其有功于生民甚大。”(《故资善大夫广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方公神道碑铭》)高岱说:“元末诸雄,惟谷珍举事最早,其所就业最微。观其所营为,盖反复狙诈人耳。非有长驾远驭之才,取威定霸之略。……虽然,谷珍当我圣祖招谕之初,其揣逆顺、测成败甚明,此非有过人之识不能也。使其率义旅归附,不失为开国元勋矣。乃反复观望,狐疑不决,卒至国灭身虏,惜哉!”(《鸿猷录》卷四《平方谷珍》)清人傅维鳞说:“初,国珍之发难黄岩也,元祚正炽,四海奠磐。虽朝政隳挐,中原未至荡析。国珍非有乘衅伺隙之便,辄诛仇结众,凌风卷雾于江海之陬,不可谓非云雷之壮烈焉。叱咤数年,始多控弦勒骑之举。是亡元者,国珍也。”(《明书》卷九十《方国珍记》)兹举各家评论角度不同,对方国珍的功过各取一端,或称颂其生民之举,或肯定其首义之功,或指责其反复无常之行,虽有片面之嫌,但也不无道理,故而皆属于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究其实,方国珍不过是一个诡诈多端、善于投机的历史弄潮儿,与弃暗投明、名垂青史的一代开国元勋刘基判然有别。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