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曲苑常青树

曲苑常青树

时间:2024-11-08 07:33:13

文罗君生

宝婺星辉自雍容,传艺育人益温恭。

遐龄曲苑常青树,懿德淑行仰师宗。

我的恩师赵玉明先生是我登上曲艺殿堂的引路人。怹今年88岁了,身板儿硬朗、精神矍铄,依然才思敏捷。怹心地善良、胸襟坦荡,对鼓曲艺术热情如火。我从17岁始追随赵老师学唱单弦,至今有55个年头了,在半个多世纪的学习交往中,我们师徒情同母子,怹不仅教唱传艺,还教我如何做人,嘱教我做人要有德性。在怹身上我们看到了“德宏益寿、心阔延年”。

一、一专多能执著敬业

赵老师是老北京人,出身于曲艺世家,父亲赵松山(1894-1954)是一位穷苦的鼓曲艺人,老先生授徒时赵玉明老师才四五岁,站在一旁听两遍就会唱。赵老师家学渊源,天资聪颖,嗓子好,学唱得满宫满调,多高的弦儿也不怵,耳濡目染她又勤奋好学,进益极快。4岁时她就爱去天桥听书,6岁时就随父亲到大宅门上堂会;10岁即走街串巷背弦携鼓卖艺挣钱求生了;14岁进“桃李园”正式登台演唱。她秉承家学且有一股韧性,曾先后向魏喜奎的兄长魏宝华学会了奉调大鼓和老鸳鸯调;向白勇子学习了梅花大鼓和击鼓的技巧;向名弦师于少章和胡宝钧学会了十多段京韵大鼓和单弦的传统曲目以及吐字归韵的技巧,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技艺。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怹参加了中央广播说唱团,是第一个报到的演员。说唱团的业务团长是少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凤鸣,艺术指导是三弦圣手白凤岩,艺术顾问是单弦大王荣剑尘。赵玉明老师求艺心切,尽情地汲取着各种艺术营养,开阔了视野,从而更提高了艺术修养和演唱水平,在自身气质和风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中央广播说唱团曲种繁多,人才济济,在诸多名家授艺的氛围中,她潜心学艺,得到了白家兄弟的赏识。她向白凤岩先生学唱新梅花调,与龙洁萍老师首唱《钗头凤》,至今有多段录音《别紫鹃》《拷红》《怀德别女》等仍在电台播放。白凤岩先生还将即将失传的马头调传授与她。2001年赵老师又将马头调《白猿偷桃》传授给天津的杨云演唱;白凤鸣先生传授的岔曲腰截《渔家乐》赵老师的演唱清脆悦耳,将《柳叶锦》这个曲牌唱得甘醇甜润分外动听。

1956年为求单弦演唱艺术的深造,在白凤鸣先生引荐下,拜师谭派艺术创始人谭凤元先生门下,成为谭派艺术的正宗第一传人。怹立雪谭门苦心钻研,向谭先生学习了《鲁十回》《打渔杀家》《霸王别姬》《孔雀东南飞》等多段传统曲目和十几首岔曲,深得谭派神髓。在学谭的基础上,她发挥自己的优长,具有女说书人的柔美风彩,发展了谭派单弦演唱艺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此奠定了怹在曲坛的艺术地位。鼓曲大师骆玉笙称赞赵老师演唱的《打渔杀家》唱出了意境,是依情唱曲的好段子,特别是《倒拔垂杨柳》中大段的“南城调”演唱,描述东京关厢和菜园的景致有声有色,可以和《游春》中“南城调”相媲美,是优雅的姊妹篇。

谭先生讲“按字行腔八角鼓,不飘不倒讲四声”被赵老师会通融化提升到了一定高度。怹对马增芬演唱的西河大鼓分外喜欢,于是虚心向马连登、马增芬父女学习演唱技巧和舞台表演,曾多次替马增芬老师登台献艺。怹演唱的《头字令》《一分钱一两米》《要酒菜》《捞孩子》等唱段与马增芬的演唱各有千秋,难分真假高下。

怹会唱京韵、梅花、西河、铁片、奉调,还会唱马头调、硬书。唱单弦,她是一位名家,但仍不满足,还努力学习苏州评弹,自己买琵琶下苦功练习弹唱,在1958年就与马增蕙老师一起进行南曲北唱的尝试,拜师上海的评弹名家杨振言先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演唱了南方味儿北方字儿的多段评弹,怹演唱的开篇《莺莺操琴》《宝玉夜探》《罗汉钱》等开创了南曲北唱的新天地,受到了陈云同志的赞许和南北广大观众的欢迎。我于1983年曾在天津音乐厅聆听了赵老师演唱的《莺莺操琴》,领略了老师的高雅风范。

在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时,她为听众录制了百十多段曲目,当年的电台经常播放她演唱的单弦,有时一天同一个曲目分别在中央、北京、天津等台播放三四次,我和我爱人都是在听赵老师的录音中成长的,除去谭派单弦传统节目外,还有《中山狼》《响铃公主》等,更多的是新曲目,有《大闹碧清泉》《铁窗烈火》《黎明早行车》《表》《春风和煦》《地下苍松》《单枪赴会》等,还有西河大鼓《头字令》《甘祖昌》《智取华山》《绣汗巾》。上世纪60年代她还演唱了一段铁片大鼓《老厨师写书》。因为我父亲是位老厨师,这段唱我们全家都非常喜欢。

赵老师的本功是单弦,但却一专多能,当年她曾为陈云同志录制了16段早期的传统京韵大鼓唱段供领导研究参考,前些日子天津电台《曲苑大观》栏目还播放了其中的《玉堂春》《昭君出塞》《芈建游宫》等曲目。她演唱的联珠快书《牛头山》(挑滑车)《浩气长存》《草船借箭》也颇见功力。

我在上中学时从广播中喜欢认识了赵玉明老师,得见庐山真面目是1961年7月中央说唱团来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是哥哥带我去的,票价1.20元,在当时可不算低,有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孙书筠、马增慧、郭全宝等大腕。那天赵老师唱中场,表演了单弦新曲目,杜澎先生创作的《双窝车》,怹短打扮穿彩服、梳妆淡雅、台风洒脱大方、嗓音甜润清脆、音色甜美、嘴皮子利索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举手投足显示了极深的艺术功底,台风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既风趣又富有时代气息,她的艺术风格深深感染了我,那年我17岁。

二、倾心授徒传艺育人

我自幼生长在北方曲艺的发祥地——天津,从小就迷鼓曲,耳濡目染不仅爱听也爱唱,青少年时曾追随天津已故的单弦名家石慧儒和桂月樵老师学唱,在唐山上学时还向票友下海的赵景泉老师学习唱单弦,参加工作到北京,赵景泉告诉我:“去北京找赵玉明学习,她的演唱地道。”

1964年我参加工作分配到华北铁路工程局建筑处工作,局址在王府井大街南口靠西的原铁道部大楼(现已拆建为北京饭店高层楼),我便带着局工会的介绍信去中央广播大厦拜识赵玉明老师,时任说唱团团长的白凤鸣先生把我领到赵老师的面前,她衣着朴实,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时广播大厦门卫制度很严,我每次去学习都要在门卫换牌,再去后楼说唱团,赵老师当时业务很忙,每天排练、录音,但还总是到楼门口去接我。我每周两次都在下午去学习,赵老师耐心的传教,从吐字发音到逐字逐句的教唱,给我打下了良好的演唱基础。

当年我向赵老师学唱的第一段是现代曲目大岔曲《瓢》,作者是中国曲协的冯不异先生。此曲是冯不异先生专为赵玉明老师量身打造的,赵老师与弦师马长青设计的唱腔新颖以情取胜很感人,怹先让我抄写唱词,然后教我念字,最后才教唱,并且让我反复听录音。怹因材施教,因为我是男声,告诉我要适合自身条件去唱,高腔上不去可用低腔唱,一定要唱得有感情。怹在教唱中要求很严格,一字一腔也不马虎。我学会《瓢》的演唱后,在北京霞公府二分馆(王府井南头)的礼堂曾演唱过,还特地请来中铁文工团的著名弦师王芝兰老先生为我操琴伴奏。王先生问我跟谁学的?我说跟赵玉明老师学的。王先生听后说:“玉明的东西不错,唱腔好听!”还连声称赞赵老师的为人。后来在山西晋城,我为时任县委副书记的大作家赵树理先生唱过一次《瓢》。他听了很高兴,给予了肯定和赞赏。这段大岔曲《瓢》,赵老师吸收了评剧的唱腔,赶板垛句高低婉转、快慢有致、如泣如诉,加之怹珠圆玉润的嗓音,底气充沛唱至后半部激昂奔放,节奏快如珠落玉盘,在岔曲艺术创新发展上作出了成绩。

向赵老师学习的第二个曲目是牌子曲《造曲轴》,作者是著名曲艺作家赵其昌的妻子张金兰,内容是老工人勇于技术革新的故事,曲牌有曲头、农家乐、太平年、南城调、金钱莲落和怯快书,这段曲目也是赵老师演新创新的作品,曲牌转换贴切自然紧凑,唱腔流畅新颖,故事风趣,很适合我这样一个工人业余演员演唱。

从那时起,赵老师不仅教我唱曲,还教我做人,怹告诫我:“咱们演唱是为了教育人,自己要先受教育,为人要正直,学艺先学做人。”这些话直到今天我觉得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怹不仅严格要求学生,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怹有着广博的鼓曲知识,五十多年来都无私地传授给了我们,在业余宣传活动中,我需要什么想学什么,怹都毫无保留地传教给我。

我在业余宣传队每排一个新曲目,从创作到演出都去老师那儿求教,她耐心地为我设计唱腔和动作,并亲临剧场看我的演出,再给以指导。这期间我还学习演唱了赵老师根据朱寅全的评弹《探女》自己改编整理的单弦《探女》和《表》,再有就是自编自演的好人好事了。

1973年赵老师调到了天津市曲艺团工作后,我去得更勤了。我从老师处学到了不少曲艺知识,得到了许多资料和唱词。那时怹演唱的《五湖四海有亲人》《二进南仓库》《南瓜的秘密》《接班》和《看漫画》等都传教给我了。我在业余舞台上都演唱了,《五湖四海有亲人》和《俩西瓜》两段曲目唱遍了铁路京山线,足有百场之多,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即便是她没公演的曲目,只要我用着合适,也让我先演唱,怹从不计较,如天津的宋勇写的单弦《近亲结婚的苦恼》,怹在排演中尚未公演,就辅导我,我先到街头宣传演出了;另外别人寄给怹的新作品,怹认为我唱合适就给我排练,如崔琦老师写的《武大郎服毒》《打电话》等曲目,由此可看出赵老师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那个年代家里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我们师徒书信往来频繁,天津搞什么曲艺活动和鼓曲专场,老师总是提前来信告知,并给我准备好入场卷,让我去观摩学习。至今我还保留着赵老师的书信。“文革”期间,怹在淮阳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我给怹寄去当归、党参、黄芪、大枣等中草药,怹收到后回信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怹心态平和,毫不气馁,并鼓励我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坚信党的领导丝毫没有怨气,告诉我劳动收获既改造了思想又锻炼了身体。

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寒冬的一天,我去看望老师,已是“文革”后期,传统戏曲尚未解冻,还在禁锢之中,我们师徒围炉话曲,谈忆曲艺盛时景况,怹向我讲述了立雪谭门学艺的故事:一边说一边唱,教我学唱了6段传统岔曲:《拷红》《潇湘寻梦》《赞松》《冬景》《盼才郎》和《俏佳人》(灯儿下卸残妆)。当时老师有一台红色的小录音机,尽管是无伴奏的干念、清唱,我们还是录了下来,40多年了我一直保存着磁带,也成了珍贵的教学资料。

老师在由怹口述,孟然老师整理的艺术生涯回忆录《艺苑寻踪》广为传艺一篇中说:“跟我学习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要算业余单弦演员罗君生了。……”我们师徒的情缘至今还在延续。

50多年来怹带领我广交友、访名家、开眼界、长见识、学知识、投名师、做学问,使我成为一名业余曲艺工作者。我们师徒如母子情深,亦师亦友。多年来怹经常到我家做客,我父母的寿诞,儿女的婚事,怹都亲临亲为,我们全家人都喜欢怹,爱戴怹。我深感师恩浩瀚。

三、与时俱进唱新创新

赵玉明老师在教学中总是强调要唱新创新,经常告诫我们:“曲艺演唱要有时代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怹一直坚持演新唱新,记得我当年去说唱团学习时,怹正排练《红莲歼敌》这是叙述抗日战争中一个渔家姑娘智勇杀敌的故事,怹设计唱腔非常认真严谨,在这段曲目中怹用了“硬书”这个老曲牌,曲调优雅细腻,既符合故事情节,又将传统艺术揉进了新曲目中,这是古为今用的好方法,我第一次听这个曲牌,可以看出赵老师乐于革新的思想。

上世纪60年代怹演唱的《响铃公主》是东北的荫中同志编写的作品,赵老师整理了唱词并谱制唱腔,其中有较长的一段“靠山调”,怹采用了朗诵的手法,让人听来动情,多年来这段《响铃公主》一直脍炙人口,这是怹努力学习各种艺术门类,如京剧、话剧、诗朗诵等融入自己的演唱中,不拘泥传统敢于创新所致。

1973年天津市举办纪念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1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赵老师演唱了朱学颖先生创作的单弦《一家亲》,故事并无起伏的情节,是尤求辙口,但经怹演唱得平稳自如,平中见俏、吐字如珠落玉盘、音韵流畅、感情真挚、耐人寻味、颇见技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老师在教我《祥林嫂》这段曲目时,其中有四番“湖广调”唱来节奏缓慢,我学完后觉得不适合现代的生活节拍,便向老师提出可否将后两番改成8句“云苏调”来唱,没想到老师听后试唱说改得好,作为一位老艺术家能听取一个业余学生的意见,并且在自己后来的演唱录像中也都改用“云苏调”唱了,是难能可贵的,这段《祥林嫂》曾在中央电视台录像播放,赵老师谦逊好学不守旧的精神令人钦佩。

怹演唱的王允平老师创作的岔曲组合《井冈山新歌》共有3首岔曲,是与弦师马涤臣先生合作谱曲的,从唱腔到伴奏都有改革,融入了江西山歌的旋律,充满了激情,显现新意,在天津的十几年怹演唱了很多歌颂新生活新事物的作品,天津电台的鼓曲栏目的前奏梅花大鼓的大三番音乐就是赵老师击鼓掐板的,节奏明快鼓点紧凑,深得听众喜爱。

赵老师在1977年1月演唱了我创作的大岔曲《深切怀念周总理》,是灰堆辙韵,赵老师设计的唱腔,怹唱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当年参加了天津市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大型晚会演出,天津电台录音播放了多次。

四、甘为人梯德艺双馨

赵玉明老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怹的艺术生涯有近80年,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在怹身上看不到老艺人的习气,怹热爱生活热爱新社会热爱曲艺事业,有着诚挚的敬业爱业精神。怹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但怹的人生态度乐观坚定、心态平和、为人豪爽、心怀坦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是在中央广播说唱团,还是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怹都把工作单位当成学校,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在老一辈艺术家面前怹以晚辈自居,在年轻一代演员学生面前怹以朋友对待,始终把自己放在普通演员的位置上。怹平时待人处事很低调,像一位教师。怹主张“艺学百家”,在《艺苑寻踪》书中写了怹的10位老师,深刻阐释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至理名言。怹经常告诫我们要广撷博取,不要死学,要发展自己的优长。

怹胸襟开阔,没有门户之见。上世纪90年代初,骆玉笙老师收我为徒时,亲自登门拜访赵玉明老师征求意见,赵老师高风亮节,欣然同意并高兴地说:“这是君生的造化,将来会更有发展。”

多年来,无论处境优劣,怹从不灰心、不气馁、不图名、不为利,一心为曲艺事业默默耕耘。怹虽然没上过学,但在我们眼里是一位有学问的人,能编写唱词搞创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怹看到报纸上登载的一则开滦矿工被埋井下,临危不惧最后成功脱险的事迹,编写了单弦《特桑的战斗》,自编自演;还曾根据鼓词改编了单弦《探晴雯》。在鼓曲演唱上怹有理论、有经验、有见地、能编能导。在天津曲艺团工作期间,怹不计场口、不争名次,报过幕、开过场,每年演出在二三百场,是演出队的主力。以一曲《五湖四海有亲人》征服了津沽万千观众,几乎完美地诠释了唱曲唱情、依情唱曲,难怪天津市曲艺团在石慧儒先生病故、单弦演员空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从北京将赵玉明老师调来。

50多年我不仅跟随赵老师学唱曲,还从怹身上学到了许多的社会学问。怹有着宽厚待人、虚怀若谷的高尚品德,待我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是一位明师,还是一位值得敬重的长辈。

1984年赵老师退休后回到北京,生活更充实了,仍致力于曲艺事业,奔波在京津之间忙于教学,传授八角鼓艺术。自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开设单弦学习班至今,辗转几十年怹教的学生遍及全国不计其数,怹倾囊相教无私授徒、甘为人梯、忘我奉献,教学还管饭,包教包会,从不收受钱物,这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赵老师的弟子中我和张蕴华是从早年间向怹学艺至今仍受到怹的教诲的,还有天津的田丽萍、周玉兰、蒋卯卯、张德才、王巨贤和北京的余江、志淑燕以及台湾的影星夏玲玲。近年来她还培养了张硕、刘禹、殷玺等青年学生唱京韵大鼓和单弦。怹辅导过的专业鼓曲演员也为数不少,如梅花大鼓名家籍薇、杨云,单弦名家刘秀梅,西河大鼓名家杨雅琴等。老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与张蕴华双唱《北京小吃》和《北京山水真优美》,为此张蕴华荣获了“长冶杯”鼓曲大赛二等奖,指导张蕴华以《祥林嫂》一曲摘得全国曲艺大奖“牡丹奖”的桂冠;辅导北京的田永玲演唱京韵大鼓《花木兰》在2004年全国群星杯比赛中荣获金奖;教授辅导了北京的王玉兰和钟喜荣成功举办个人鼓曲演唱会。怹多次走进大中院校为青少年学生授课,普及鼓曲知识,还受聘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成为客座教授,为该校影视系的35名学生讲授单弦岔曲《春至河开》和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把传统艺术送进了校园。怹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广博深邃的鼓曲学问、风趣幽默的谈吐、深厚的示范表演功力令师生拍手赞绝,艺术学院的领导激动地对老师说:“倒退20年我一定让您穿上军装。”

为振兴鼓曲艺术,2013年春节期间怹与王金凤老师、徐少兰老师联袂在老舍茶馆分包赶角以新的姿态演绎了京韵大鼓传统曲目《草船借箭》,虽然已是80多岁的人了,仍然唱得满宫满调、字正腔圆。赵老师击鼓掐板,在台上掌纲调节气氛,让在座的观众赞叹不已。

为向青年朋友呈现传统鼓曲的艺术魅力,北京市曲协举办了2013年第九届天桥杯鼓曲艺术展演,在“曲韵流金薪火传承”专场上赵玉明老师与当代京韵名家种玉杰双唱传统曲目《坐楼杀惜》。11月28日北京民族宫大剧院座无虚席,炽热火爆的场景让曲迷们过足了瘾,我与张玉恒、王巨贤、于新华特地从唐山、天津赶来观赏老师精湛的演唱,真是宝刀不老,80多岁还活跃在舞台上,曲坛闪耀着耄耋金辉。

这两段传统曲目是老师60多年前学唱的,久未演唱足见怹扎实的基本功和惊人的记忆力,这次演出也体现了老师提携中青年演员的高尚艺德。

2012年赵玉明老师被中国曲协北方鼓曲艺术委员会特聘为副主任、名誉主任,并且多次被中国曲协和北京、天津的曲艺赛事聘为评委。2015年在北京传承“全堂八角鼓”艺术活动中积极参与研讨,复排两次在京津曲坛携杨云登台演唱马头调《白猿偷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怹不讲条件、不讨报酬、一心为传承鼓曲艺术的奉献精神更加令人钦佩。

2007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单弦艺术家石慧儒、赵玉明演唱集》,在参与策划编辑中我选编二位老师演唱的经典曲目12段,我认为石、赵二师的艺术在业内同为翘楚,经典皆为珍品,石、赵二师分别为此荣膺了中国金唱片奖,现在这套光盘在市场已然脱销,足见群众的喜爱和在曲坛的艺术价值。

老师在京津曲艺圈内颇有威望,人缘极好,人品艺品有口皆碑。相声名家李金斗多年来对老师分外孝敬;相声名家李增瑞对怹也以师礼待之,为老师书写了“松风梅骨”四个隶书大字相赠,并对我说:“赵老师有傲骨没傲气。”

是赵玉明老师引领我走进了曲艺的殿堂,培养造就了我的曲艺素养。“鸟随鸾凤飞腾远”,我取得的点滴进步与成绩,与恩师的栽培都是分不开的。老师待人诚笃的品质、高超深厚的技艺是我终生学不尽的,怹执著的敬业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衷心祝愿赵玉明老师健康长寿。

写到这情犹未尽,我将《曲苑不老松》这首岔曲献给恩师赵玉明先生:

中华曲苑不老松,单弦名家赵玉明。

数十载誉满津京—德高望重。

为曲艺无私奉献心坚定,

敬业爱业艺业精,

品如兰蕙芳自清,

一身正气似梅红。

与人为善、待人诚笃有心胸,

德艺双馨扬美名。(过板)

能唱京韵、梅花、马头调、铁片、西河多个曲种—融会贯通。

立雪谭门求深造,继承发展开创新路径。

广撷博取勤耕耘,

学评弹,南曲北唱试新声。

台风清新多高雅,嗓音甜美更动听。

有传世佳作广传诵,获金唱片奖有殊荣。

几十年演新唱新与时俱进(卧牛)抒豪情。

传艺育人倾心赠,满园桃李好丰盈。

寿登耄耋喜今庆,

德高艺湛享盛名。

高举杯、齐祝颂:祝愿老师艺术青春常在!祝愿老师福寿康宁!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