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形神兼备 曲尽其妙

形神兼备 曲尽其妙

时间:2024-11-08 06:42:00

刘春爱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刘春爱是当代鼓曲大师骆玉笙的嫡传弟子,国家级非遗项目骆派京韵大鼓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今已年近七旬,依然活跃在京津冀曲坛。她的嗓音酷似老师,宽厚、圆润、明亮,至今歌来调门不减。

不久前,她应邀到唐山滦南县成兆才大戏院参加活动,笔者有幸欣赏了她演唱的骆派经典曲目《俞伯牙摔琴》。她高雅的台风、吐字行腔、举手投足恍如骆老再世……刘春爱不但很好地继承了骆玉笙的演唱特点,行腔委婉,韵味醇厚,而且善于把自己柔润细腻的音韵融汇在弦师们轻抹慢挑的伴奏乐曲和她手中鼓板敲击闪颤腾挪的节奏中,特别是在“哭一声,钟贤弟……”唱腔中的反二黄一句,歌来凄凉呜咽,如空谷鹤唳、巫峡猿啼,催人泪下。她如泣如诉的演唱情自心生,真挚感人。观众高声喝彩“有味儿”,掌声雷动。多年来她每场演出都是返场多次,让观众过足了瘾方才谢幕。

她如此受观众喜爱,谈何容易。曲艺界有句老话“10年得其大概,10年得其要旨,10年化为己有”,30年方能成角儿。刘春爱从艺至今已58年了。58年中她在天赋的基础上下苦功,求真学,用几十年努力体认老师,读懂骆派。在形似之上求神似,在继承之上求创新,在求艺的路上求境界。

一、天赋加勤奋少年才气

刘春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鼓曲演员。1960年2月她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由著名京韵大鼓艺术家桑红林老师开蒙,学唱的第一个曲目是《黄继光》,她的演唱虽然满脸稚气,但举手投足、击鼓行腔显得格外淳朴机灵,在近百名学员中脱颖而出。在汇报演出中她得到骆玉笙、马三立、小岚云、石慧儒等名家夸赞。骆玉笙说:“这孩子太灵了!”“她的嗓子太像我了!”骆老慧眼识才选中了刘春爱做学生,从此刘春爱开始了跟随骆先生的学艺生涯。她自幼表现出优异的音乐禀赋,再加之悟性极强、善于模仿,学得快记性好深得老师喜爱。她向骆玉笙学的第一个曲目是《过雪山》。骆玉笙一笔一划亲手为她抄写唱词,刘春爱至今珍藏着这份手稿。她每天去骆玉笙家上课,天津市长春道独山路明德堡2号温馨的小院里不时传出师徒的歌声。老师给她说吐字,讲发音,并亲自操琴教唱,一遍又一遍,哪儿唱错了就立即纠正,手把手讲解嘱告。刘春爱学得认真,每天都把学习内容复习多遍,有时就住在老师家中。初学打鼓击板,别的学员还拿不好鼓板与鼓楗子呢,不到一周时间刘春爱已能协调地敲出鼓套子。她记词快记腔准,骆玉笙夸她是“小录音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就学会了《红军过草原》《邱少云》《丑末寅初》《徐学惠》《珠峰红旗》等曲目,每学一段她苦练三天准会唱,每学一段老师教三遍准学会。老师对她用心良苦,她对老师更是敬爱有加。每学一段曲目,老师为了让她加深记忆,总在当天的剧场演唱这段曲目,刘春爱一场不落地站在台口侧幕内认真听仔细看,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老师看到了一颗好苗子打心里高兴,推荐刘春爱上电台播音。当时电台是顶级的传播媒体。刘春爱学艺刚一年,11岁的她就走进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唱段播出后反响热烈,听众还以为是骆老唱的呢。电台破例把她作为免审免试的小演员,两年内陆陆续续录制了10多段曲目。得到大师的悉心亲授,刘春爱很快初露锋芒,在1962年10月的“津门曲荟”上,她演唱的《祭晴雯》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和欢迎,获得小“骆玉笙”之誉。她曾两次受到陈云同志的夸赞和亲切接见。1962年冬,刘春爱陪同骆玉笙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剑阁闻铃》和《丑末寅初》教学片。由于对骆老演唱的这两段经典曲目烂熟于心,她不仅学唱得惟妙惟肖,更加注重面部表情变化,从那时她就不仅叙唱抓人,在表演上也胜出一筹。

1964年,少年训练团撤销,曲艺团成立青年演出队,刘春爱演唱了歌颂王杰的新曲目《雨夜探路》,并与杨凤杰双唱《草原英雄小姐妹》,开创了京韵大鼓新的表演风格,一时轰动全国。就这样,刘春爱在一腔一调一板一眼一段曲目连着一段曲目的学唱中走进老师、体会老师,一点一点读懂骆派,一天一天以形写神,发现形后之神,一年一年在“悟神”中琢磨其形。好的天赋加之勤奋,显现了少年才气,天津曲坛闪耀着一颗明亮的童星。

二、继承有发展立身大气

自1960年至1964年,她学会了骆派曲目《剑阁闻铃》《红梅阁》《丑末寅初》《祭晴雯》《连环计》《汜水关》《珠峰红旗》《光荣的航行》《韩英见娘》《邱少云》等20多段。骆派京韵大鼓依情唱曲,刘春爱深得个中三味,对骆派艺术的学习经历了形似到神似的探索和努力,在演唱所学曲目唱段力求原汁原味,较全面地继承了骆派艺术。

“十年浩劫”中断了她的业务进程,在曲艺宣传队中她改唱过单弦、河南坠子、京东大鼓,学唱过现代京剧,涉猎了多种艺术形式,从中汲取了营养蓄势待发。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骆派京韵大鼓重获新生。在骆先生鼓励下,刘春爱又拿起了鼓板。骆玉笙提出与她结伴对唱,一位炉火纯青,一位新凤善鸣。她不畏难,早晨坚持练声,甚至梦中也在背唱词,中魔般地练唱,终于找回了她失去的中低音及韵味。师徒合作七年,演唱了《将相和》《韩英见娘》《卧薪尝胆》《夜请李月华》《黎明的战歌》等曲目。这个时期她学到了更多吐字发音的技巧,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是她艺术成熟的发展阶段。

她尊重传统,对自己要求严格。“作艺先做人”是她的座右铭。她又具有新文艺工作者的素质,总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她深知把高尚、健康、优美的艺术献给观众,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她的艺术魅力和扎实的基本功与她几十年的学习积累分不开。她读唐诗,通读与演唱作品有关的原著,以理解演唱作品的思想性与情节人物,以便将故事演绎得更生动。表演传统曲目中的古代人物,她向老艺术家学习身段、刀枪架套路等,还从历史小说、传统戏剧中学习借鉴。刘春爱深悟“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之理,善于观察模仿,使她对表演的理解创造力大大提高。

刘春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爱看报,喜欢旅游,在家中是贤妻良母,有一手好厨艺,骆老师生前特别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她性情爽朗、爱说爱笑、幽默风趣。当年骆玉笙看她敢在相声界的大万儿们面前抖包袱时,调侃道:“这孩子要是剃了光头,你们说相声的都没饭了。”正因为对生活充满了爱,刘春爱的演唱艺术才会熠熠闪光。

80年代初,而立之年的刘春爱已是天津市曲艺团鼓曲的台柱子。在繁忙的演出之余,她夜以继日地下苦功,继续学习骆老师的保留曲目。在随老师去东北演出途中她学会了《子期听琴》和《俞伯牙摔琴》。骆玉笙还向她传授了《击鼓骂曹》,并买了一副鼓槌儿相赠,嘱咐她要天天练功,达到高标准。刘春爱牢记老师的教诲,每天坚持练功,直练得手疼臂麻。演出时她击鼓运腕灵活,节奏鲜明,鼓声悦耳动听,如今《击鼓骂曹》已成为她的代表作。她不但勤于学习骆派的传统节目,还在继承老师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又创新丰富了20多段骆派新作品,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她接连创演《风尘知己》《司马迁》《横槊赋诗》《宝钗劝学》《李纨夜思》《巧姐避祸》《琴缘》《琵琶行》《莺莺听琴》《园丁谱》《生命之光》《红十字之歌》《长城赞歌》《泰山娃娃》《国歌颂》《地球的召唤》《首都之晨》等。在这些新作品中她与弦师、作者共同探讨、设计唱腔。如《莺莺听琴》词句典雅,就融入江南小曲,《宝钗劝学》加入江南丝竹乐,《生命之光》借鉴了传统的“马头调”,《横槊赋诗》采用京剧原板唱腔,《泰山娃娃》融用单弦岔曲的数子等,这都是创新突破。

她坚持创新,发展骆派艺术,深知必须不断创造具有鲜明时代风采的新颖唱腔,才能体现骆派京韵大鼓的壮美和无限生命力。

近年来她在演唱《剑阁闻铃》《俞伯牙摔琴》等骆派经典曲目时,以全身心的情感投入作品中。她研究当代审美心理,本着一遍拆洗一遍新的精神,纠正倒字,以自己的理解重新解读唱了多年的唱段。她在从艺道路上秉持一个信念:“倾其一生,也要把骆派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三、传承勇担当颇有人气

一位优秀的艺术传承人,不仅需要高超技艺,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1988年,骆玉笙已近耄耋之年,工作又忙,因此决定将在北方曲校教授骆派京韵大鼓的任务全部交给刘春爱。骆老说:“以后不叫你春爱了,叫你‘桥梁’,你是咱骆派承上启下的桥梁,你要把我教你的东西传下去!”骆老师的信任给了刘春爱最大的勇气,她大胆回复老师:“好吧,我做这个桥梁。”这一庄重的承诺让她在曲校开始了长达20年的任课教学。那时各种演出繁忙,但是她从未耽误一节课。她严守师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嗓音和乐感选教材,教唱不同的曲目,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全面提高。她没有丝毫名演员的架子,为教学不误课时,她多次推辞掉高报酬的演出邀请。天气不好时她让爱人开车送她到校,当时每节课仅补贴8元钱,连“打的”的费用都不够,而她毫不计较。她性格乐观开朗,讲课颇有亲和力,在学生当中具有极高威信。为了能让学生更快掌握表演精髓,她常常把学生带到家中补课,并且四处联系表演机会。她先后培养了六届骆派京韵毕业班,出自她门下的学生大多功成名就。历史把骆派京韵大鼓薪火相传的责任放在了她的肩上,教学相长,刘春爱的骆派艺术也在不断升华。

1996年和2000年金秋时节,刘春爱等曲艺名家两次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她将骆派艺术传播到海峡彼岸,实现了骆老师的夙愿,让宝岛观众领略了骆派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

举办个人演唱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一定的实力。1998年,刘春爱认真总结了自己近40年的从艺经验,怀着炽热的感恩之心,向老师和团领导吐露心声,要举办骆派京韵大鼓个人演唱会。这得到了老师和曲艺团领导的大力支持。演唱会在京津两地分别举行,时逢严冬,天津的中国大戏院和北京的工人俱乐部却氛围热烈。剧场门口摆满了花篮,大红横幅高悬,几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刘春爱端庄的台风、宽亮的嗓音、醇厚的韵味、从容的气度、甜润的歌声全面体现了骆派艺术字清味浓、情真意切的特色。经典曲目原汁原味,新曲目清新爽朗,曲曲精彩,让观众听得如醉如痴。演出长达3个小时,直至夜深观众兴致不减。

刘春爱(左三)在骆玉笙曲艺艺术生活60周年活动中留影北京专场时逢“三九”,一场大雪刚过,道路难行,但丝毫没影响观众的热情。200多位天津“铁杆粉丝”特地赶到北京工人俱乐部,足见刘春爱的人气之高。

2004年,刘春爱退休了。但她退休不退艺,反倒更忙了。她牢记老师的重托与期望,为传承骆派京韵大鼓继续奔忙。除了继续在北方曲校任职,她还往返奔波于京津两地,不辞辛劳为观众服务。她应邀在北京湖广会馆、广德楼、老舍茶馆、正乙祠,天津谦祥益、名流茶馆等剧场演出。北京曲协为她成立了“刘春爱艺术工作室”,她几乎每周都去辅导教学和演出。2005年,她在天津市老年健康大学开办了骆派京韵大鼓学习班,向100多位老年朋友传授鼓曲艺术。这些老同志只是喜欢鼓曲,有的从未学过曲艺,条件参差不齐。她从最基本的教起,执手亲躬,直到大家学会唱段。5年的教学中,她发现和培养了业余骆派演员10多人,使他们能独立演唱骆派曲目且有一定的演唱水平。刘春爱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大家说,“曲艺之乡有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人振奋。有这样的好榜样,曲艺才能大发展大繁荣!”

作为一名鼓曲演员,刘春爱认为“曲为核心,唱居首位”。对鼓曲改革她坚持要尊重传统的说唱特色,以改革声腔为主。她深知求学之道不进则退,传承文脉需守正出新。陈云同志提出曲艺说唱要“就”青年,就是要按照说唱艺术的特点去发展曲艺表演艺术,要推陈出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当代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争取青年观众。在这方面刘春爱尝试了用电声、管弦乐伴奏的艺术处理,以崭新的形式向观众奉献了《丑末寅初》《长城赞歌》等曲目,受到广大观众赞赏。在《长城赞歌》演唱中,为了表现长城的雄伟壮观,她别出心裁地在整段曲调中设计了5处高难度的高腔,先声夺人,吐字掷地有声,声调苍朴遒劲,落腔依然是骆韵,令听者颇觉解渴惬意。

2008年,在湖南卫视她和青年歌手张杰、苏醒用交响乐队伴奏演绎了《重整河山待后生》,演唱悲壮激昂气势恢弘,全国约有两亿观众收看了电视直播。这是一次突破性改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又提升了骆派艺术的知名度,真是“杨柳枝翻唱‘就’青年!”

2010年,刘春爱从艺50周年了。2月9日晚,天津中国大戏院灯火辉煌、分外热闹,笔者应邀参与策划和主持了“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刘春爱舞台艺术50年骆派京韵演唱会暨收徒仪式”。演唱会上,她率领新收的八名弟子李钰、韩奇雅、刘仲筠、张曦文、李月群、秦磊、杨丽君、高珊等表演了一曲又一曲骆派经典曲目,真是唱者感人,听者动情,台上台下热烈的场面令人难忘。第二天在天津市文联小礼堂又举行了“刘春爱京韵艺术研讨会”,京津两地的文化部门领导及曲艺评论家、作家、艺术家薛宝琨、孙福海、王铁成、朱学颖、倪锺之、孟然、王永良等深情回顾了刘春爱的成长历程,高度评价她的表演艺术,热情称赞她的辉煌成绩,殷切期望她继续做好桥梁,让骆派艺术发扬光大。

2008年6月,京韵大鼓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骆派京韵大鼓传人刘春爱和陆倚琴二位老师被认定为京韵大鼓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以来,刘春爱不遗余力地参加全国各地的“非遗”纪念演出,身体力行传承艺术。国家“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田青亲切鼓励她努力创新,将骆派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相声老演员田立禾夸赞她的演唱“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刘春爱愈加感到责任重大,决心在骆派京韵大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之路上继续前行。

今年是京韵大鼓正式命名100年,刘春爱赶上了百年京韵的巅峰期,并成为艺术发展唯美趋向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她以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把骆派艺术的高雅境界点滴融入自己的心性中来,唱出了刚柔并济富有个性的特色,格外动听。

如今刘春爱已年近古稀,诚愿她和骆玉笙一样老而弥坚,担负起传承重任,续写骆派艺术发展史,百尺竿头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杜佳)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