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我演四川曲艺剧《望红台》

我演四川曲艺剧《望红台》

时间:2024-11-08 06:31:28

《望红台》剧照2016年9月22日―23日,“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红军精神⸺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研讨会在巴中召开。其间,由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和巴中市委市政府、巴中市巴州区委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在巴中市巴州剧院成功首演,参会的部队首长、老一辈革命家和老红军的后代及其亲属代表、军事系统领导和专家、有关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川陕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领导和专家、巴中市区各界人士共2000多人次观看了该剧,对该剧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7年9月,受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望红台》参演第九届中国曲艺节,旋即《望红台》进行了修改和复排。2018年3月23日晚,《望红台》赴成都在四川省川剧院汇报演出,受到各级领导和观众的高度赞扬。3月29日晚,《望红台》在天津中华剧院成功上演,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中国艺术报》、《曲艺》杂志、新华网、中国曲艺网等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望红台》圆满完成第九届中国曲艺节参演任务。

从开始到现在,作为《望红台》的主演,我历经了一次艺术的成长、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长征、一回信仰的构筑。

曲艺,得从头学起

2016年3月,我接到巴州区文广新局的通知,主演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接到通知的一刹那,我蒙了,我是一名川剧旦角演员,学的是川剧,唱的是川剧,演的是川剧,平常想的是川剧,有时在生活中都不知不觉带着川剧的味儿,川剧早就融进我的骨子里了。而曲艺,我从未接触过,甚至连“曲艺剧”都没听说过。我当时有抵触情绪,我对领导说,我不懂曲艺,能不能找别人演?领导说,不懂就学,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一想,也对,多学总是好事,姊妹艺术可以相互渗透和促进。况且我有川剧的底子,学起来应该不是难事,于是便应承下来。

可我想得太简单了!这是一部融合了十几个四川曲种的曲艺剧,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盘子、四川金钱板、四川连厢、四川莲花闹、四川谐剧、四川车灯等风格各异、特色各异、技巧各异的曲种基本技巧,每一个演员都需要掌握,而作为主演的我更是需要全面掌握。我一下子无所适从。

好在四川省曲协和区文广新局、区曲协的领导从成都请来了四川顶尖级的艺术家为我们辅导,手把手地教我们。老师悉心地教,我们认真地学,但依然困难重重。上午刚练完四川盘子的基本打法,下午又学习四川车灯的基本技巧;才放下手中的竹琴,又拿起了四川连厢;白天练习四川金钱板,晚上还要练习四川莲花闹……除了这些基本技巧的练习外,作为主演,学习唱腔是关键,前一个小时还坐着练唱四川扬琴,后一个小时又站着练唱四川清音。我既要熟悉所有曲艺的唱腔,又要熟悉剧中民歌的音乐。

累,累,累……泪,泪,泪……套用剧中的唱词:凄凄凄,惨惨惨,雨打梧桐点点滴……

但我没有屈服,因为我们要演绎的是红色故事,与红军当年所历经的艰难相比,我们实在算不得什么。悉心指导我们的老师总把那满腔热情投入到对我们的传授中:程永玲、刘时燕、张徐、罗大春、王文能、胡晓流,还有吴瑕、唐瑜蔓、胡郦珈、曾洁等,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我从他们身上强烈地感受到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曲艺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悉心的指导,亲切的关怀,无时无刻的鼓励,热情洋溢的赞许,让我陡增力量。特别是省曲协秘书长李蓉,对我每一次些小的进步都给予巨大的关怀和鼓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累,悄悄忍着;泪,含笑吞着。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五个月……咬牙坚持着,像登山一样,翻过一山又一山,像过河一样,趟过一河又一河……终于把剧中十几种四川曲艺的基本技巧基本掌握了。

也就是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才明白,曲艺有着母亲一样的胸怀,我庆幸拥抱了这位伟大的母亲——我爱上了曲艺!

主题,得准确把握

学习技巧不是目的,一切技巧都要为内容服务,为表达主题服务。一个优秀的演员,除了掌握必要的技巧外,核心的还必须对主题有着准确的把握。《望红台》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剧,有着怎样的主题呢,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主题,我反复阅读剧本,一边阅读,一边结合导演安凤英的说戏进行思考。与此同时,在排练休息的间隙,我只要看到编剧秦渊、作曲家向胜,就抓住他们不放,追问不太明白的地方,有时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他们作一点小小的争论。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思考和讨论中,我加深了对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望红台》以大山和杜鹃这一对人物的命运走向为主线,选取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个点⸺苦水台,通过苦水台变成甜水台再变成望红台的历史演绎,艺术地反映出红军来之前的苦难、红军到来的甘甜、红军走后的守望,生动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政党本色,生动地表达出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中国共产党的不变情怀,从而彰显中国共产党是人民主心骨的大主题。

作品触摸到了最底层人物的命运,紧紧把握底层人物的生活和情感,让整个作品呈现出人物的真实、事件的真实和情怀的真实,用灵魂写出了“坚定的信念,守望的情怀”,有力地支撑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大主题。

作品的真正目的不是讲述“一人一事”,而是讲述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是关于时代变革的整体的社会故事。因此,作为个体故事,其表面矛盾设置得较淡,但却用更多的笔墨集中表现“饥饿寒冷与温饱幸福”“黑暗压迫与光明自由”“个体情怀与家国情怀”这三对主要矛盾上。作品站在今天的角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注入思考,审视历史,展望未来。尾声《活着》就是立足当下关于生命意义的积极思考。

在理解剧本这一过程中,我知道了该剧目不同于其他反映长征的作品:不着一枪一炮表现长征,把握人情人性表现长征,立足四川曲艺表现长征,采取诗画手法表现长征,实行跨界融合表现长征。

通过对剧目内容、主题、特色的理解,我明白,《望红台》是用红色的信仰讲述红军的故事,用赤诚的情怀表达苏区的情怀,用长征的精神书写精神的长征。作品主题昂扬向上,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艺术表达。

是的,没有对主题的准确把握,我们怎能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怎能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主旨?怎能对自己的艺术行为进行准确的定位?

唱腔,得反复体味

作为主演,需要具体体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甚至每一个字符,每一个小弯弯绕。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曲艺的我来说,这又是一座难以翻越却又不得不翻越的高山。怎么办?一个字——练!

《望红台》的序幕由三个小作品组成,一是四川方言诗朗诵《犀牛望月》,二是四川扬琴演唱《犀牛望月》,三是将第三幕中的《守望》抒情段落提前到这里演唱,以形成首尾呼应。而我是在方言诗朗诵结束即演唱四川扬琴《犀牛望月》,这是我在该剧中的第一次亮相,也是该剧的第一段唱腔。唱词只有四句:

太阳落坡四山黄,犀牛望月姐望郎。犀牛望月几时圆,姐望红军早回乡。

这四句在全剧中起着“立四柱”的作用,不仅从内容上为整台剧目定调,而且从音乐和情绪上对整台剧目定调。词句如此简单,音乐却很抒情,作用特别重要,如何唱好这一段,如何给观众带来听觉冲击,我压力山大。

为唱好这四句,我下足了功夫。走路、吃饭、睡觉,随时戴着耳机,千百遍地听着音乐,就是在车站、车上、机场、飞机上,也没有停止过,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大声唱了出来,惹得周围的人侧目。

在第一幕《苦水台》中,我需要充分熟悉各个唱段的内容、音乐、情绪、风格,比如四川竹琴《苦水台》是第一幕的结束段落,要集中概括地对“黑暗社会”进行血泪控诉:

苦水台呀起得高,为啥命运这般糟?苦水里浸来苦水里泡,满肚子的苦水哪里倒?哪里是穷人的过河桥?地府里有一座奈何桥。穷人的活路在哪里?阎王殿里嘛路一条。

唱头四句的时候,那种黑暗社会和罪恶制度带来的悲惨,深深地感染着我,当竹琴领唱者邓军用他那沧桑而又悲怆的嗓音唱起:“哪里是穷人的过河桥?”我悲怆地应和:“地府里有一座奈何桥!”当“穷人的活路在哪里”的问句响起,我泪流满面地回应:“阎王殿里嘛路一条。”我对这段唱腔的反复体味是⸺这已经不是唱腔了,而是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命运呐喊。

在第二幕《甜水台》中,为唱好反映大山和杜鹃爱情的四川清音《生一堆来死一堆》,我反复体味唱词,反复琢磨音乐。唱四川清音我也是第一次,四川清音曲牌众多,作曲家向胜老师的这段清音没有采用我们熟知的“鲜花调”和“哈哈腔”,而是采用“学生歌”等几个曲牌的有机融合,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不反复体味就找不到感觉,要不唱腔就会不自觉地回到川剧上去了。

同样,第三幕《望红台》是由两个中心唱段四川扬琴《送别》和《守望》组成。这是全剧的高潮部分,重中之重。唱段中那种缠绵不舍的分别和孤独坚定的守望,都需要反复体味。为达到艺术表达效果,每一句唱腔我反复研究气息的运用、强弱的控制、咬字吐字的规范、行腔归韵的处理、情感爆发点的寻求,等等。而四川扬琴的“哈哈腔”,我总是处理不好,好在刘时燕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我,让我勉强过了四川扬琴“哈哈腔”这一关。

反复体味,潜心研究,大胆运用,是我在学习曲艺唱腔上最真切的心得。

人物,得灵魂置换

一个演员是否优秀,关键是看能否成功地塑造艺术形象。《望红台》中的杜鹃,是一位饱受苦难、历经坎坷的女子,是一个爱情笃定、信仰坚定的女子,她的爱情与信仰是高度契合的,她是千万个苏区女儿的一员,是苏区人民的代表。塑造好一个杜鹃,就塑造好了千万个杜鹃,就能艺术而又真实彰显苏区人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就能彰显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为塑造好杜鹃这个形象,我采取了灵魂置换办法,即我是杜鹃,杜鹃是我。

为帮我们找到这种艺术感觉,巴州区领导专门安排我们去中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也就是通江县王坪烈士陵园。

来到烈士陵园,我们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长眠在地下的烈士曾经和我们一样年轻,也曾拥有五彩缤纷的梦想,也曾需要亲情爱情,也曾梦想成家立业,也曾期盼幸福一生。为了这些梦想,他们毅然参加革命,还没有等到革命胜利,他们就长眠在这里了。我不知道他们的姓,不知道他们的名,只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红军”。我突然泪流面满,明白了尾声《活着》唱词的意义了:

我站在地上看你,你躺在土里休息,土里的你是我扎根的灵魂,地上的我是你生命的延续,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里。

是的,底层人物的命运才是历史的真实命运,普通百姓的生活才是社会的真实生活。没有当年千千万万红军的流血牺牲,没有千千万万杜鹃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更好的明天。有信仰地活着,是对先烈的慰藉。

我感悟着那个时代的风云,感悟着杜鹃和大山的情怀,感悟着“苦水台”“甜水台”“望红台”极具时代意义的丰富内涵。

我是谁?我是杜鹃⸺是那个饱受苦难、历经坎坷的女子,那个爱情笃定、信仰坚定的女子,那个从一生未嫁却终生嫁给了信仰、嫁给了光明的女子。

我从哪里来?我从苦水台上来,从甜水台上来,从望红台上来,从长征路上来。

我向哪里去?我向光明去,向明天去,向未来去,我正行进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长征路上!

荣光,得汗水浇灌

于我个人而言,能主演四川曲艺剧《望红台》是我的幸运。《望红台》带给我很多很多,从2017年至今,其选段四川盘子《要得歌》先后参加了“说唱中国梦喜迎十九大”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二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其选段四川扬琴《守望》先后参加了全国优秀曲艺皮影木偶剧目展演、第四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展演;整台剧目先后参加了第四届“巴人文化艺术节”专场展演、赴成都开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题教育专场汇报展演、第九届中国曲艺节专场展演等。这些展演,让我收获了荣誉,收获了成长。但最大的收获是主演《望红台》的过程,就是一次艺术成长的过程,一场心灵洗礼的过程,一次精神长征的过程,一回信仰构筑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有徘徊、有胆怯、有紧张、有苦累、有伤痛、有焦急、有泪水,但更有笃定、有自信、有宽慰、有甜蜜、有坚强、有坦然、有喜悦。

这一过程让我明白“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的道理。是的,一切荣光,都需要汗水浇灌。

衷心感谢《望红台》!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支持《望红台》、关心帮助支持我的领导、专家和朋友们!

套用《望红台》中一句台词作为结束语: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一直在路上走着走着……不要问我到哪里去,这是一条出路,跟着走,一直走向明天……

杨娜主唱四川盘子《要得歌》(作者: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川剧艺术传承中心干部)

(责任编辑/朱红莉)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