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鹏程万里闹江湖

鹏程万里闹江湖

时间:2024-11-08 06:01:50

近日,欣闻凝聚了常佩业先生半生心血的《常佩业相声作品选》即将出版,备受鼓舞。常先生从艺50余年笔耕不辍,是一位著名的创作型相声表演艺术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并与金炳昶合说的相声《临死之前》,到新世纪创作并与贾承博合说的相声《团结一心拿大奖》,200多段原创作品是常先生为相声行当增添的宝贵艺术财富。作为一个相声爱好者、初踏曲艺理论研究门槛的后学晚辈,我受常先生的委托,为《常佩业相声作品选》撰写评论,十分感激常先生的看重和信任,但同时更深感自己学识浅薄,深恐有负重托,诚惶诚恐,久久不能落笔。

我自幼喜爱相声,觉得这门艺术由语造境、变化机巧、韵味无穷,对为大众所广为传颂的常佩业作品也十分熟悉和喜爱。参加工作以后我成为一名大学中文系教师,主讲民间文学课程。其中曲艺文学部分的讲授,唤醒了我蛰伏多年的对相声以及姊妹曲艺艺术的热爱。为此,我于2010年开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传统相声欣赏”这门公共选修课程,为大学生们介绍相声艺术的起源发展、结构内容与流派传承。很快,一群对相声、曲艺有着浓烈兴趣的大学生们聚拢过来,我们一起筹划创办了大学生相声社团(后拓展为大学生曲艺社团)。十分幸运的是,大学生们懵懂而笨拙的相声创作、表演尝试很快得到了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的关注关怀,2013年9月,省曲协将省内首家“大学生创作辅导基地”落户我校。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崔凯受聘为沈阳大学客座教授。从此我们师生的曲艺创演实践和曲艺理论研究工作得到了专业的教导,开始了良性有序的发展,也增加了很多与相声名家近距离接触,聆听教诲的宝贵机会。我们与常佩业先生结缘,也正源于此。

2017年11月8日,在省曲协张丹秘书长的精心安排下,省文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七个一百”项目之辽宁文艺名家大讲堂走进我校,常佩业先生为文法学院百余名师生及沈阳大学传统曲艺社的同学们做讲座,以自己的从艺经历引领大学生感知相声艺术的魅力。精彩而又富有哲思的讲座赢得了阵阵掌声与笑声。常先生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倾囊相授,他对于相声创作的满腔热忱、执着付出与原则把握尤其发人深思。

常先生勉励大学生要加强学习,积极阅读,将通过阅读积累的知识运用到相声创作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文化底蕴的好作品。常佩业相声作品的创作风格正是这样,节奏明快清新、语言干净利落,字里行间儒雅大方、文气十足。这与常先生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引导下广读中外文学名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展现了常先生对作品艺术美的追求。同时,常先生的作品关注时代发展,擅用讽刺手法,针砭社会时弊,极具现实意义,如1995年为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创作的相声《如此推销》,借夸张再现当时社会上苗头初盛的煽情推销行为,辛辣讽刺了为获利益而不惜夸大其词、谎话连篇的不良行为,荣获创作、表演金牡丹奖。2006年创作并在第三届央视相声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的相声作品《团结一心拿大奖》和2008年创作并在第四届央视相声大赛颁奖晚会上表演的相声《今天我逗哏》,借由捧逗之间的激烈碰撞,巧妙嘲讽了社会生活中互抢风头、明争暗斗的常见弊病。常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关注社会,用作品来反映社会现象的创作手法来源于恩师马季的教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是当年马季对自己弟子提出的创作要求,常佩业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很好地遵循着马季这一创作原则,也因此具有了新鲜的时代感和反映社会问题的真实感。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艺理论家汪景寿,在邀请常佩业到北大举行艺术讲座之后,曾在《光明日报》上撰文,称常佩业是“新潮流相声的代表人物”。

“倚山摘月做奖牌,破云天宫也立足,无意千秋创大业,却敢万里闹江湖。”坊间流传,这是常先生创作表演之余所做的一首自况之诗,诗中那种愿在“相声”这个大江湖中自由挥洒的冲天豪气正是常佩业艺术之路的真实体现!作为相声艺术的忠实爱好者,我们翘首期盼常佩业先生这部大作早日面世,并衷心祝愿他为热爱相声的观众们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艺术之树常青!

(作者:沈阳大学中文系教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

(责任编辑/邓科)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