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宝麟经典、唯美、诗意,这是我在书法创作中的追求。.."/>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鉴斋谈印

鉴斋谈印

时间:2024-11-07 11:09:22


    □冯宝麟

经典、唯美、诗意,这是我在书法创作中的追求。

“经典”意识的确立,是每一位优秀艺术家的必修课。经典意识的起点是对前人经典的尊重,是对历代经典所蕴藏的文化精神的皈依。经典意识的指向是对作品负责,使作品融入自己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让作品承载起一个时代的审美诉求,最终不朽。“唯美”的核心价值在于“纯粹”,在于它剔除了庸俗的、功利的诸多流弊,将艺术创作的触角伸向圣洁的艺术之美;“诗意”是人类意志中最具艺术性的部分,是抒情的、浪漫的,又是超然的、飘逸的。有了诗意作品才具有感人的力量,“唯美”因此不再清高孤寂、“经典”因此不再刻板陈腐。

在传统的艺术门类中,诗书画印同质异构,血脉相通。从本质上讲是高度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又是各有千秋的。所以,知识结构丰富的艺术家,在这一艺术领域里积累的审美经验和创作经验,会深刻而全面地影响到其它艺术形式的创作,“书”“印”之间,尤其如此。

对于我的创作来说,“书”和“印”是“互证”的关系,“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二者互为表里。所以,篆书中的“金石气息”源于篆刻,篆刻中的“笔墨韵味”来自篆书。文人篆刻高扬“印从书出”的理论大旗,有着深层的“道”和“理”,而且已经成为传统的根本属性,值得当代印人深入思考。当然,在篆刻的创作中,强调“书”的重要性,有时会销蚀、削弱“印”的特质,也会影响“印”向更广的领域汲取能源。所以,可把“印外求印”作更通达的理解,打破审美习惯的壁垒,或可实现更具革命性的“创新”。

我的篆刻创作,特别是圆朱文印创作,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融入印外之美。我深知,任何事物陈陈相因的结果,只能是“种群”的退化。当我们不能内部突围,就该选择从外部突破,寻找“变”的机缘,获取“变”的能量。

艺术史上,没有一位艺术大师是靠复制前人立足的。

责任编辑:韩少玄

冯宝麟

1964年生,河北黄骅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导师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