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接到一位姓张的爷爷需要上门登记的电话,随后我马不停蹄地来到他家附近,看到一位慈祥的爷爷。他热情地说:“你就是小党吧?家里人太多,咱俩不去家里。我给咱们找个地方,办理捐献登记。”
我点点头说:“爷爷,您说了算,咱们在哪里登记都可以。”
来到社区活动室,张爷爷开始认真地询问捐献的有关事宜,然后一笔一划为他和老伴填写捐献志愿表,边填边对我说:“很早我和老伴就有捐献的念头,可是一直不知道该找哪里,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我们的心愿了。”
看着张爷爷会心的微笑,我感觉心里暖暖的。办理好一切手续,张爷爷送我到路口,一再叮嘱他和老伴都不愿意出风头,一定不要声张这事,不想让邻居知道,扰乱了他的生活。
我点点头,向张爷爷挥手告别,心里惦记着有空一定带领志愿者去张爷爷家看望他和老伴,让志愿者给他们这对无私奉献的老人带去欢声笑语。
可是,9月22日,我正在外接受人事培训的时候,接到了眼库银老师的电话,他焦急地询问我:“小党,你是不是登记过一对夫妇,表格还没有给我?”
我一怔:“前天才登记的,表格还在单位。我在外培训一周,准备回去就给您送去。”
“表格在你那里就好,那位先生的爱人去世了……”我已听不进后面的话。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在登记后第二天的下午,实现了捐献……
“银老师,我现在过去找您。”这时候,我想到作为办理登记者,去送别张奶奶才是最重要的。
“你不用来了,我已经提取结束了,准备离开。”
挂了电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想拨通张爷爷的电话安慰他,可又觉得自己年纪小阅历浅,对于死亡无法说出真正让他老人家宽慰的话。
2017年清明节前夕,单位举办祭奠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活动。我正在门口迎接来宾,一位老者问我:“这是参加遗体器官捐献活动的地方吧?”
我说:“是的,您跟我来。”一边回答一边转过头,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庞:“张爷爷,我是小党啊!”
文∕党琪张爷爷思索了一会,立马握住我的手,说道:“是小党啊!当时奶奶走了,我第一时间拨通了眼库银老师的电话,他来的时候我就问你怎么没来,我以为你会来……”
爷爷的话让我好难过,眼泪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我失约了,没有像登记时答应他的那样,作为一个“熟人”、一个孙女、一个朋友,陪他见证他老伴的捐献过程,一起送走他心爱的老伴。
活动过程中,张爷爷表情凝重,半年不见,他的头发越发花白了。我一直默默站在他的身后,生怕他因过度伤心而晕倒在地。
活动结束后,我加了张爷爷的微信,将活动照片发给他。张爷爷说:“谢谢你,小党。”
我赶忙说:“客气了,爷爷,您一定要注意身体,有空我去看您。”心中默默说着:“这次我一定不会失约于您!”
作为红会工作人员,想要做好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不只是指导登记者顺利填好登记表,更重要的是应该密切关注捐献过程的各个细节,给予志愿者必要的人道关怀。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